封控不封愛 他們為住戶送去特別的生日祝福

李艷將住戶訂的生日蛋糕遞到擋板內的“大白”手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瑩佩 攝
直擊人物
按下“暫停鍵”,成都褪去了平日的喧囂。然而,在疫情防控的各個戰線,志願者、社區干部、醫護人員……依然忙碌著,為保障居民生活貢獻力量,大家都有一個信念:萬眾一心,早日戰勝疫情。
連續工作17個小時 滿足住戶不同需求
她說 “住戶封控在家足不出戶,我們得為其准備一個特別的生日祝福。”
9月3日,是成都市錦江區紅星國際小區被封控的第6天。當晚11時,小區綠色擋板外圍的一處值守點,書院街街道慶雲社區工作人員李艷依然忙著整理台賬、收拾物資、記錄重要事項。此時,她已連續工作17個小時。
“送生日蛋糕……”李艷突然被外賣小哥的聲音打斷。“請先登記,把物品放在這邊貨架上。”李艷一邊招呼著,一邊上前查看。
“住戶封控在家足不出戶,我們得為其准備一個特別的生日祝福。”李艷與一旁的工作人員商量。幾分鐘后,他們取來一袋巧克力,又在紙上寫道:“封控不封愛,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慶雲社區全體工作人員祝你生日快樂,同心抗疫,攜手同行!”末尾,他們還認真地畫上4顆愛心。
“請把蛋糕、巧克力還有‘賀卡’送到,一定記得說聲‘生日快樂’。”一番叮囑后,李艷再次仔細理了理蛋糕盒上的蝴蝶結,遞到擋板內的“大白”手上之后,她又重新回到座位繼續忙碌。完成整理工作后,李艷又起身到值守點堆放應急物資的帳篷裡查看情況。
藍色簡易大棚內,堆滿了紙箱,還有一張鋼絲床。此時,58歲的嚴醫生和搭檔的護士剛吃完晚飯——泡面。
“7棟的王婆婆有糖尿病,她的胰島素注射液准備好了麼?”嚴醫生問。
“放心,已經聯系好藥店,明天一早就送來。”說完,李艷打開微信,在“慶雲社區購買四類藥品上報群”再次叮囑藥店。李艷的微信列表裡有“黨員志願者群”“社區工作群”“特需申報群”“一對一服務群”等10多個微信工作群,實時動態更新情況。
這時,3名深夜交班的志願者來了。“李姐,我們來了。今天的情況怎麼樣?”“一切順利,接下來辛苦你們。”隨后,李艷再把各類注意事項一一向志願者交代。
忙完這些后,已是次日凌晨。“這一天的工作終於結束了。”李艷難掩倦容,加快腳步鑽進停在路邊的車裡——車后座上堆著毛毯和枕頭,這幾天,她累了都是在這裡休息。“晚安,一切都好!”照例向家人和孩子報一聲平安后,李艷關上車門,沉沉睡去。
因工作滯留 他們就地轉化為志願者
他說 “能為大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很有意義。”
9月3日深夜,成都市金牛區洺悅璽小區,忙碌了一整天的侯斌、陳鈺、曹琦三人終於可以脫下防護服,回到小區物業管理公司辦公區“臨時住所”(地鋪)休息——這是成都本輪疫情以來,他們就地轉化為志願者的第7天。
“能為大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很有意義。”侯斌說。
侯斌、陳鈺及曹琦三人是四川省全程無憂工程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員,受洺悅璽業主委托監督房屋整改。因發現確診病例,8月28日,小區內24棟被劃為高風險區,其他樓棟被劃為中風險區。在小區內工作的他們決定留下來當志願者,在小區裡做點事、幫幫忙。
對於他們的決定,家人也很理解支持,並陸續送來洗漱用品、換洗衣物等。
8月28日,洺悅璽小區全員核酸檢測,三人穿上防護服,幫著掃碼、登記,從下午一直忙到深夜。8月29日,三人和小區物管工作人員一道,挨家挨戶發放抗原自測用品。8月30日,三人接到任務,逐戶發放居住人員狀況調查表……
雖然忙碌,他們卻毫無怨言。34歲的侯斌有兩個兒子,一個5歲,一個3歲。“這幾天孩子們每天都要和我視頻,而且每次視頻都會‘念叨’一遍,要給我過生日……”
陳鈺期待,封控結束后去看看妹妹。“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在成都讀書的妹妹第一次遇到疫情隔離,我放心不下。”
三人中最年輕的曹琦,也盼著疫情封控結束后早日與男友相聚,“我非常挂念他!”(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吳亞飛 肖瑩佩 張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