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臟亂聚集地”到“城市留客廳”
成都二仙橋公園變身市民的寶藏打卡地

二仙橋公園的幸福列車婚姻登記處
“一路走來,就像游覽了成華區的各個景點一樣。”家住八裡小區的梁虹時常來到二仙橋公園散步,她說,這裡很有文藝范兒,常來走走看看,回憶過去,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兒。
二仙橋,曾經是老一輩成都人的一代回憶,這個片區曾經是成都的倉儲基地,鐵路縱橫、工業聚集。如今,二仙橋公園也變成市民常去常逛的寶藏打卡地。夏日的清晨,這裡總是會吸引市民前來散步、跑步。
破舊廠房變公園
群眾生活樂無邊
“這兩年變化好大哦,二仙橋公園修好之后,我們運動健身天天直奔這兒來了。”日前,記者探訪二仙橋公園時,正在打太極的曾大爺告訴記者。這對於居住在附近的他來說,幸福就在身邊,“現在有了鍛煉的地方。”據了解,二仙橋公園周圍小區比較多,不少市民都選擇在這塊空曠的公園裡休息、健身,成為市民常來的打卡地。
從地鐵7號線二仙橋站出來,眼前的一切足以讓人驚嘆。寬闊筆直的中環路,藍天掩映下的道路旁綠樹成行,花朵點綴於綠地之間,曾經的廠房舊貌換新顏,座椅、石雕等文化創意的注入讓它多了些文藝格調……還有那幅展現時間長卷的牆畫:成都東站、秀美沙河、蘇式紅樓、熊貓基地、339燈光秀,訴說著城市的蝶變新生。
上世紀的二仙橋有著它的輝煌歲月,隨著歲月和城市的變遷,二仙橋逐漸成為一個比較偏僻的所在,“破舊的廠房、陳舊的倉庫、來往的大貨車和依然高聳的煙囪,環境變得臟亂差了。”曾大爺陳述起過去的記憶。
既是城市文化記憶
也是城市文明陣地
如今的二仙橋早已褪去了工業化的氣質,將過去的輝煌寫進歷史,留下了歲月的痕跡,更增添了文化的韻味。“你看,歷史厚重感的火車與翠綠的樹木相映成趣﹔廢棄的鐵軌,陳舊的銘牌,鏽跡斑斑的車廂大門……隨便一拍都是工業風大片。”正在二仙橋拍照片的張先生說,“我喜歡的就是這種帶有時光的真實味道。”
最近,二仙橋公園還多了一些拍婚紗照、領結婚証的“新朋友”。隨處可見的鐵路站牌、身穿制服的列車服務員、整體遷移來的車廂餐車、象征愛情美滿的長廊、幸福列車主題的婚姻登記處……延續著鐵路的血脈,通過公園的形式煥發生機。
在公園裡,還隨處可見這樣的文明標語,“文明是一盞燈,照亮別人,溫暖自己”……此外,配電箱穿上了彩色“新衣服”,成為一道靚麗的文明風景線。“利用公園的公共屬性,對市民宣傳環保節約、健身運動的文明理念,效果會不錯。”
“隨時提醒大家,行為要文明,氛圍挺好。”張先生說,他對這種宣傳一點都不抵觸,把標語融入景觀小品中,趣味中讓人容易記住。二仙橋公園正發揮著文明陣地潤物無聲的作用,健康生活、文明舉止、助人為樂、愛護公物、美化環境等文明行為,正在潛移默化地生長、綻放。(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霞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