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字當頭 四川全力以赴為穩增長做好資源保障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日,一份關於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建設工程項目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得以核發。此時,距四川省自然資源廳正式受理該項目的用地預審與選址申請還不到24小時,這是四川省用地預審與選址審批速度的新紀錄,背后折射的是自然資源工作用“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創”的勇氣,精准高效強化規劃引領和項目要素保障的擔當與作為。
拼是一種承諾
聚焦規劃引領,千方百計保障項目用地空間
上半年,四川交通建設投資再創新高。全力推進31個、3090公裡在建高速公路項目建設,G351夾金山隧道於6月底實現TBM施工,川藏鐵路配套公路等重點國省干線項目加快建設。上半年,全省公路水路建設完成投資1135億元、同比增長3.9%,排全國第二位。
這是四川交通的新高度,也是四川自然資源用地保障的新高度。今年以來,省自然資源廳以“拼”的精神千方百計保障項目用地空間,出台過渡期規劃符合性審查規則,指導市縣通過編制國土空間規劃近期實施方案或規劃指標落實方案和選址方案等方式,為急需啟動的項目提供規劃依據,截至目前,已批復成都市、綿陽市等12個國土空間規劃近期實施方案,審查規劃指標落實方案和選址方案1929個。認真研究國家“三區三線”劃定規則,會同省發展改革、交通運輸、水利等部門,將省級重點專項規劃確定的1500余個重點項目全部納入省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為重大建設項目預留用地空間,提供規劃保障。
6月,自然資源廳印發《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服務經濟穩增長政策措施(第一批)》,從“保、減、優”三方面精准發力,提出強化規劃計劃保障、提高審批效率等10條自然資源政策,通過保項目用地用礦,減報件材料和審批時間、減企業用地資金壓力,優化政務服務、優化土地利用方式等舉措,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全力服務支撐經濟穩增長。
拼是一種智慧
聚焦要素保障,想方設法落實項目用地指標
春爭日,夏爭時,今年以來項目簽約喜報頻傳,多個百億級項目相繼簽約落戶四川。
3月2日,成都市青白江區舉行“促進招商引智優化營商環境行動之綠色低碳產業鏈項目線上集中簽約儀式”, 其中北京南水北調新能源西南總部項目投資金額高達100億,該項目將打造南水北調新能源西南總部基地,助力青白江踐行“零碳城市”,打造“雙碳”轉型示范區。
4月8日,“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綿陽市涪城區舉行,中國科技城四川發展兩業融合創新產業項目總投資達100億元,該項目落地將加快綿陽市臨港經濟發展區建成開放創新智慧低碳的千億級現代產業園區的建設步伐。
……
項目落地,用地指標從何而來,應保盡保拼的是智慧,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在創新中追求更大實效。今年以來,省自然資源廳與省發展改革、交通運輸等部門一道,成功將84個項目申報納入2022年度國家重大項目清單,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按照“凡用地、先挖潛”的要求,在完善用地計劃指標與存量盤活數量挂鉤的基礎上,對規劃指標採取“增存挂鉤”機制管理,規劃指標分配和使用與批而未供、閑置土地處置挂鉤,與新增閑置用地數量挂鉤,並實施獎懲,倒逼各地加大存量土地盤活使用力度。同時,首次採取規劃指標與計劃指標同步預支方式使項目用地指標得到充足保障。
拼是一種勁頭
聚焦服務效能,竭盡全力加快項目用地審批
“在辦理過程中,你廳積極參與省級層面協調機制建立,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容缺審查、即報即審,主辦處室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處派專人‘保姆式’服務,全流程協調﹔相關處室和市(州)縣(市)自然資源部門詳細指導、加快審批,在此向你廳給予的大力幫助表示誠摯敬意和衷心感謝。”這是來自四川省地震局的感謝信。
時間回溯到7月28日。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建設工程項目是“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統一部署,項目應於7月底前完成可研報告報送工作,《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是必備條件。這裡拼的是速度——全廳上下迎難而上、苦干實干,發揚“拼”的精神,在項目可研編制階段,提前介入、靠前服務,主動提供政策咨詢、數據套合等服務,指導預審與選址申請材料編制和修改完善,材料報至省廳后,不到24小時即完成審查和証書核發工作。
無獨有偶,國家“西電東送”戰略部署的重點工程金上-湖北±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川渝特高壓項目均僅用1周時間即完成辦理預審所需的現場踏勘、專家評審等前期工作,為此,國家電網專程送來錦旗,並為自然資源的服務保障工作點贊。
速度背后,是與各項紓困解難政策並跑,讓政策更快更精准地傳導到企業、到基層、到項目,發揮應有的作用。今年以來,四川著力強化重大項目用地保障調度,省領導靠前指揮、統籌調度﹔省政府土地聯審會加密召開﹔自然資源廳進一步建立“遠程申報、容缺審查、即報即審、全程輔導”的審批保障工作機制,完善省市縣三級聯網審批系統,動員全系統力量組建工作專班,“5+2”“白加黑”超常規開展工作。同時,暢通“綠色通道”,對重大項目實行“用地保姆”一對一服務機制,用地預審與規劃選址審批用時比法定時限縮短60%﹔建成並不斷完善省市縣建設用地三級聯網審批和管理系統,全面實行遠程網上直報,研究形成了淺顯易懂的智能審批規則200余條,實現遠程報件資料模板化、審批規則標准化、審批流程簡易化,各級效率明顯提高。指導成都、綿陽等5個市規范行使受委托省級用地審批權,天府新區、綿陽科技城2個國家級新區以及東部新區等4個省級新區已批復用地4萬畝,審批時間平均縮短50%。
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家批准四川省重大建設項目用地18.4萬畝,為2021年全年的1.34倍,省政府批准或審查建設用地36.81萬畝,已達到2021年全年的81%。成都大運會配套道路、渝昆高鐵、內江至大足高速公路、江家口水庫等一大批國省重大項目用地得到及時有力保障。
用“巧勁”去拼,更加精准地直擊痛點、直達需求,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用“韌勁”去拼,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久久為功、必有所成﹔用“后勁”去拼,一錘接著一錘敲,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這是今年自然資源廳拼經濟搞建設強化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力度所秉持的態度。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全面落實國務院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要求,自然資源部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保障建設項目落地涉及的用地用海的階段性政策措施,日前已印發《關於積極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關於加強用於審批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將把部委支持政策和四川拼搏精神結合起來,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舉全系統之力夯實穩增長地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