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算成本賬 算長遠賬

在15座制造大城中 成都為何佔據明顯優勢?

2022年08月04日07:46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在15座制造大城中 成都為何佔據明顯優勢?

  近日,世邦魏理仕(CBRE)以上海、深圳、蘇州、重慶、廣州、佛山、寧波、泉州、北京、天津、無錫、東莞、南京、杭州、成都15個制造業頭部城市為研究對象,對比15城綜合用地、用工、用能、物流指標,並進行產業發展成本對比分析。對比結果顯示,作為企業遷移的核心考慮要素之一,成都的產業發展成本在15城中位於第三梯隊,即成本要素最低。

  算成本賬,也算發展賬。城市能否在資本引入、供應鏈完善和市場拓展上提供助力,同樣影響著制造業企業“用腳投票”的選擇。

  算成本賬

  成都用工成本更具性價比

  標准廠房日租金不及北京一半

  近日,兩家分別來自北京和上海的“專精特新”企業落戶成都——7月底,上海拓及軌道交通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金牛區完成工商變更,更名為四川拓及軌道交通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從上海到成都的整體搬遷。北京凝思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錦江區白鷺灣科技園正式落地四川凝思軟件有限公司作為西南總部,將建研發中心、銷售中心、工程中心和數據中心,構建北京、成都“雙中心”布局。

  企業從北京、上海遷至成都,這打破了許多人的固定認知。但在CBRE的分析中,制造業企業遷移並不意外。以深圳為例,深圳的城市土地資源稀缺,雖近年通過城市更新騰出了一批增量空間,但多用於強化核心功能和補足民生短板,2021年全市推出工業用地不足100宗,位列15城最末,不及重慶的1/10。

  從用地成本來看,成都的工業用地成交均價是15城中最低的,標准廠房的日租金還不及北京的1/2。

  “成都的標准廠房和辦公場所的租賃價格約為上海市同等位置的一半,有利於企業降低用地成本。”拓及股份副總經理來宏炳向記者介紹,企業落地成都市金牛區得到了金牛區的政策支持,對前期的租賃費用有一定政策性補貼,彌補了企業遷移所產生的成本。同時,金牛區及區內產業園,也向企業提供了代建廠房的方案及購買廠房的金融支持政策,成本也較上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這將作為企業下一步扎根成都發展的規劃。

  考慮到用工成本,CBRE選取了平均工資、最低工資標准、五險一金用人單位繳納比例三項指標,比較各城市制造業用工成本。其中,平均工資北京最高,五險一金比例長三角普遍較高,最低工資標准上海最高。三項指標,成都均處於居中水平。

  “整體來看,與北京等一線城市相比,成都的用工成本更具性價比。”北京凝思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四川凝思軟件有限公司負責人彭志航表示,凝思軟件在成都設立西南總部后,目前已擁有研發、工程、銷售團隊120余人,“大部分人才都來自成都本土”。

  “成都的整體生活成本較上海低,工資及社保等成本相對較低,使公司能夠提供給人才更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更有利於企業將人才長期留住。”來宏炳坦言,成都的宜居品牌對於一線城市的員工很具吸引力,得知企業將從上海搬來成都,有五六十名員工都跟企業一起搬來了。

  “為了吸引高質量的人才,其實用工成本並不在重點考慮范圍之內。”來宏炳說,企業計劃在成都開展三大板塊的業務,未來員工規模將上千人。成都擁有西南交大和中鐵二院等科研院校,在公司主營軌道交通供電及檢測設備領域,擁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技術和人才,遷址成都有助於企業招募更多的人才,開展產學研合作和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CBRE調研物流運輸成本顯示,成都優勢很大。其中,區域干線物流成本,成都僅為250元/噸,深圳為550元/噸,廣州為500元/噸﹔城市重貨配送成本,成都為300元/噸,上海為500元/噸,北京為900元/噸。

  此外,CBRE對比的用能成本上,工業用氣各城市相差不大,非居民用水價格北方城市普遍高於南方。

  算長遠賬

  成都有廣大市場、機會

  給了企業更大的發展空間

  盡管要素成本依然是影響制造業企業選址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新工業化”進程中,CBRE認為,企業考量的因素也更為多元和綜合,包括城市生產要素市場的成熟度、所在城市群供應鏈的完善與便捷程度、各地營商環境等。

  在拓及股份看來,成都資本要素市場的活躍給了企業更大發展空間。

  來宏炳介紹,企業主要承接國內的一些地鐵、輕軌項目建設,工程成本動輒兩三千萬,且建設周期長,企業墊資的金額大,隨著訂單量的增大,就需要更多的流動資金來承接。拓及股份落地成都后,成都科創投集團、成都金牛區交子基金等多家投資機構對公司進行投資,不僅解決了企業發展資金需求,也通過整合成都軌交資源,投后賦能,從戰略上幫助企業橫向拓展、縱向延伸——這是企業更為看重的砝碼。

  如何投后賦能?來到成都后,拓及股份收購了成都弓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從直流開關櫃拓展到弓網檢測業務,同時,將與西南交大電氣工程學院成立合資公司。來宏炳透露,該公司為億元級項目,著眼於國內領先的柔性供電課題,將涉及發明專利20多項。

  凝思軟件落子成都的背后,也出現了成都科創投集團的身影。

  “對於部分鏈主企業來說,他們不缺資金,更需要市場賦能。”成都科創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新常表示,除了提供資金支持外,成都科創投集團還積極協助其對接市場資源,對企業拓展金融領域、信息領域等市場,與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是推動企業落地成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更為重要的是,成都有廣大市場、機會,讓基礎軟件有更多用武之地。”彭志航提及,在成都新設西南總部之前,凝思軟件主要聚焦工業互聯網領域。在成都設立中心后,在成都本土創投機構——成都科創投集團賦能下,在原有市場基礎之外,凝思軟件實現向金融、電信、軌道交通等方面橫向拓展,未來有望在西南地區實現全行業拓展。

  其實,拓及股份和凝思軟件體驗到的,並非簡單的投資,而是成都在產業建圈強鏈的資本賦能工作中,從傳統的“單一要素投入”向“全方位資源配置”轉變。這樣的轉變,基於成都構建的“鏈主企業+領軍人才+產業基金+公共平台+中介機構”的產業生態體系。

  “過去間接融資是項目建設的第一需求,而現在產業集群發展中,直接融資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若我們還停留在找銀行,肯定競爭不過用基金。”成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解讀說,通過用活市級重產基金,“以投代補”,加大對產業鏈頭部企業、關鍵環節的投資力度,將放大產業基金的杠杆撬動效應。

  這也印証了CBRE的分析。該分析指出,除總體成本和地方營商環境外,地方產業規劃、相關產業鏈發展基礎、“鏈主”企業能級、“鏈屬”企業完善程度等綜合發展環境亦影響著制造業企業的投資決策。

  可以想見,為吸引更多制造業企業的遷移,制造業頭部城市的招商引智,未來將更多從產業鏈著力。(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鐘茜妮 彭祥萍)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