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四渡赤水·瀘州論壇丨總結四渡赤水“瀘州貢獻”,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2022年07月24日16:44 |
小字號

盛夏時節,萬物蔥蘢。7月23日下午,四川第二屆長征精神主題論壇——四渡赤水·瀘州論壇重溫四渡赤水經典研討會、“雞鳴三省”會議暨川南游擊縱隊研討會在市委黨校(四川長征干部學院瀘州四渡赤水分院)舉行。借助研討會平台,與會專家圍繞四渡赤水的時代背景、歷史意義、地位影響、現實啟示,“雞鳴三省”會議的歷史功績、時代價值,川南游擊縱隊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等重大課題作了精彩發言,積極推進四渡赤水研究取得新突破,引領長征精神研究向縱深推進。

“得意之筆”四渡赤水,實現長征偉大轉折

“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為何被毛主席稱為“得意之筆”,又有哪些獨特的地方,以至於毛主席始終“念念不忘”?

研討會上,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林伯海表示,四渡赤水之所以被毛主席稱為“得意之筆”,在於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帶領紅軍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掌握戰役主動權,最終變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變危機為生機,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實現了中央紅軍長征的偉大轉折。同時,四渡赤水也給予了我們“服從領導核心的堅強領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掌握制勝主動權”的當代啟示。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名譽院長、研究員楊先農說,在瀘州,毛主席成為全黨、全軍軍事指揮統帥,召開的“雞鳴三省”會議初步形成了以毛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四渡赤水有了“北斗星”﹔在瀘州,中央紅軍實施的軍事變革,為打贏四渡赤水的運動戰做好了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戰斗力的准備﹔在瀘州,這裡的土地和人民為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最長的時間支持。他表示,四渡赤水是毛主席軍事辯証法的最高體現和光輝案例,學習毛主席軍事辯証法,總結四渡赤水的“瀘州貢獻”,對於我們弘揚長征精神,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難,善於認識和化解矛盾以開創未來,有很大啟發和幫助。

瀘州市古藺縣政協三級調研員王海清認為,四渡赤水期間召開的白沙會議,密集地研究和解決了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的關鍵性問題。一是解決紅軍思想鬆懈、情緒不高的問題﹔二是確立“運動戰”為紅軍作戰方式的問題﹔三是增進黨的團結問題﹔四是指揮和領導全國紅軍問題﹔五是部署二渡赤水河的計劃﹔六是明確行軍作戰的后勤保障。可以說,白沙會議對取得四渡赤水戰役乃至整個長征的勝利,起到了扭轉乾坤的作用。

“雞鳴三省”會議,遵義會議的延續

“雞鳴三省”會議是遵義會議的延續,具有承前啟后的歷史性作用,歷史意義非同凡響。

四川省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李錫炎曾先后兩次到瀘州敘永石廂子調研,參觀考察“雞鳴三省”會議舊址遺跡,同有關同志座談,從山名、碑記、“飛地”地圖和時間節點幾方面,再結合周恩來總理1972年6月10日所說“有個庄子名字很特別,叫雞鳴三省,雞一叫三省都聽到”,“因此我確信石廂子就是‘雞鳴三省’會議地點。”

李錫炎認為,“雞鳴三省”會議的最大亮點和歷史功績,就是開啟了核心意識與核心領導的先河,拉開了推動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的序幕,揭開了中國共產黨加強政治建設的新篇章。“雞鳴三省”會議是長征路上的重要節點,從此形成忠誠擔當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堅持真理,靠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長征精神元素。

陝西省委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畢遠佞認為,“雞鳴三省”會議作為遵義會議的延續,開始了張聞天在黨內“負總責”的時期,具有承前啟后的歷史性作用,回答了為什麼“歷史選擇了毛澤東”的時代之問,其成果對今天走好新的長征路仍有時代價值。遵義是歷史的轉折點,“雞鳴三省”之地是歷史的交接點。“雞鳴三省”會議是遵義會議決議的貫徹地,是北進的奠基石,是共識的凝聚地。

廣西藝術學院教師徐曉媛則認為,“雞鳴三省”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歷史上又一次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會議,是偉大轉折中的重要一環。“雞鳴三省”會議,既讓遵義會議的決議得到具體落實,又為扎西會議做好了前期准備,這三場重要的會議前后承接,環環相扣,構成了一個完整體系。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按照自己的意志,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標志著黨在政治上進一步走向成熟。

英勇無畏的川南游擊縱隊彪炳史冊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是毛主席對長征的精辟論述,英勇無畏的川南游擊縱隊也深刻體現了這三大作用。

研討會上,北京市東城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二級調研員王欽雙表示,川南游擊縱隊是在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方向調整的情況下,通過部隊縮編選拔一批領導干部和紅軍戰士,同地方黨組織早先成立的敘永特區游擊隊匯合組建起來的一支革命武裝。1935年2月18日,川南游擊縱隊成立后,在敵重兵駐防的川滇黔邊區穿插迂回,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依靠黨的領導,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與數倍、數十倍的敵軍周旋,幾乎每天都要打仗,有時一天打幾仗,終於完成了中央交給的牽制和打擊敵人、配合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的光榮使命。川南游擊縱隊的游擊戰爭,是紅軍長征史詩的有機組成部分。川南游擊縱隊的武裝斗爭雖然在強敵的“圍剿”中失敗了,但是其堅持敵后武裝斗爭,配合和支持了中央紅軍,紅二、紅六軍團的戰略轉移,為長征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川南游擊縱隊在川滇黔邊開展的地方群眾工作,擴大了共產黨的政治影響,播撒了革命火種,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瀘州市敘永縣檔案館二級主任科員何平,從民國檔案文獻側視了川南游擊縱隊的武裝斗爭。他認為,在敵眾我寡、身險重圍的絕境中,川南游擊縱隊堅持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最后幾乎全軍犧牲,傾訴了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

弘揚四渡赤水精神,推動瀘州紅色品牌打造

研討會上,軍事誼文出版社副總編輯王毅說,瀘州紅色資源豐富,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系列紅色基因組成,擁有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德育、生態價值。在新時代,要大力保護和開發利用瀘州紅色資源。要提高頂層設計,厚重價值底蘊,不斷提升其品質內核,使之歷久彌新、永葆活力﹔要打造經典產品,做強旅游品牌,依托紅色資源做大做強紅色旅游,實現人們學習革命歷史、感悟紅色魅力、接受傳統熏陶的美好願望﹔要實現把保護傳承紅色資源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紅色紅的和諧統一。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李英則認為,傳承弘揚四渡赤水精神,應該深深融入現代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現代化、大眾化、可持續化的傳承。要開發四渡赤水在戰略、軍事、管理、經濟等方面的應用價值,才能常用常新、傳播擴散、可持續性發展。要推動四渡赤水精神傳承數字化轉型,增強傳承的開放性、現代性和藝術性。要把弘揚四渡赤水精神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發揮其更大作用。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曾炬說,要深入系統挖掘以四渡赤水為代表的瀘州紅色文化理論,把弘揚四渡赤水精神與培育時代新人相結合。高校和地方政府要通力協作,強化紅色文化資源引入學校教育的條件和保障,確保紅色文化及其研究成果及時轉化成教育教學資源。

上海文博堂城市研究院院長文博表示,瀘州是中央紅軍入川的“第一站”,四渡赤水期間在瀘州召開的“雞鳴三省”會議、白沙會議,是瀘州永恆的紅色記憶。四渡赤水是紅軍長征的重大轉折,毛主席核心地位在四渡赤水期間得到進一步確立,可以說,中國革命的春天在瀘州開啟。我們去研究四渡赤水,不是復述歷史,而是在弘揚四渡赤水精神中去打造紅色品牌,打造擁有鮮明瀘州特色的紅色品牌,讓更多青少年去敬仰、追隨。

“紅色”是瀘州的精神底色。

一直以來,瀘州高度重視、深入挖掘革命歷史孕育的紅色遺產,長征精神至今仍激勵著一代代酒城兒女堅定信念、闊步前行。我們重溫四渡赤水歷史,就是要學習革命先烈不畏強暴、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學習他們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共產主義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高尚品德,就是為了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把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的紅色江山守護好、建設好,努力創造不負革命先輩期望、無愧於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中續寫酒城瀘州輝煌燦爛的新篇章。(羅宗寧 許世智 牟科 阮春華)

來源:瀘州日報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