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稅追蹤①穩崗擴招“有底氣” 川企發展“有朝氣”

7月起,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從全面覆蓋小微企業、重點突出制造業等六大行業,進一步擴圍至批發和零售業等7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行業。
數據顯示,四川已有超800億元留抵退稅款退到7.4萬余戶納稅人賬上。退稅款都用在哪兒?解決了企業哪些“發展的煩惱”?調查顯示,多數企業將退稅資金用到了擴大生產、技術研發、購買原材料、支付工資等方面。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一頭連著企業運營、宏觀經濟,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民生冷暖。企業穩,就業才能穩。在四川,退稅款的到賬、現金流的增加讓一些企業不裁員、少裁員,一些企業還有了擴招引才的底氣。
穩崗:“一個都不能少”
受疫情影響,從事鍋爐及輔助設備制造的自貢銘瑞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原材料購進、產品運輸頻頻受阻。上游的材料到不了位,下游的資金也回不了籠,公司上下一度面臨發不出工資的窘境。
“公司規模雖不大,也是我們三十幾個人辛辛苦苦經營才有今天,大家相互之間很有感情。現在遇到了困難,真的不希望裁掉任何一個人。”公司負責人楊銘說,正當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籌集資金之時,稅務部門提醒他申報留抵退稅,之前因購進設備產生的30多萬元存量留抵退稅額可以一次性退還。
退稅款一到賬,楊銘給團隊成員們發了工資,兌現了“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員工薪資也未降半分。“大家很理解公司的處境,都在努力爭取訂單,全力保生產。相信我們團結在一起,一定能度過一時的困難。”楊銘說。
與楊銘相比,美利林科技(攀枝花)有限公司負責人鄒李兵關心的是更多員工的生計問題。美利林科技是一家研發生產耐磨材料的企業,為改善產品性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前期在熱處理系統方面投入了700萬元。錢投進去了,短時間難見效,流動資金周轉困難。很多個夜晚,一想到公司150多名員工的工資要發,還有時刻產生的運轉支出,鄒李兵就翻來覆去睡不著。
1300余萬元退稅資金的到來,讓他可算睡了個安穩覺。“這筆錢來得太及時太解渴了,我們優先給員工發了工資,穩住了大家的情緒。”鄒李兵說,剩余資金用於新系統維護,至少半年不用擔心資金跟不上的問題,企業獲得難得的喘息發展時間。
引才:“為發展儲備力量”
有人就有希望,有人才有未來。隨著退稅款陸續到賬,不少企業將擴招引才提上日程。
最近,遂寧尚尚誠銘物流有限公司在網上發布了12名貨車司機的招聘啟事。該公司在川渝兩地從事建筑材料運輸,前期購置了100多輛運輸車輛,吸納了貨車司機100余名,未能來得及消化的購車稅費形成了大量的進項留抵,佔用了企業現金流,在疫情沖擊、經濟下行的疊加影響下舉步維艱。
“4月初,稅務干部來電告訴我們留抵退稅擴圍到交通運輸業的消息,網上申請后,當月我們就享受了213萬元的退稅,后期預計還有300多萬元可以申請退還。”財務負責人張勤高興地說,貨運“跑起來”,公司就能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形成發展的良性循環。
勞動密集型企業擴生產需要人手,科技型企業“快步跑”更是離不開創新人才。
在四川瑞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工人正在流水線上有序完成鋼帶縱剪、重繞、藥粉烘干、配粉等一連串操作。這是一家從事焊接材料生產及銷售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雖小,卻已經取得“低合金鋼氣保焊藥芯焊絲”“硬面耐磨堆焊藥芯焊絲”等專利,其制勝法寶在於擁有行業領先的技術人才。
財務負責人周瑩透露,瑞達公司現有研發技術人員13人,每年投入人才培養的費用約30萬元,這對中小企業來說不是一筆小錢。20余萬元退稅款到賬后,瑞達公司最先考慮的還是“人”。“這個月我們新招聘了5名專技人才,已送往石家庄培訓,為后續擴大生產線儲備技術研發力量。”
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人才是創新的主體,而創新需要充足的“燃料”,才能在爭流的百舸中一展所長。
大規模留抵退稅啟動以來,四川省稅務局貨勞、收規、納服等部門“擰成一股繩”,在退稅減稅賽道上加速奔跑,穩企業、穩人心,讓紓困資金化為經濟發展的勃勃生機。(劉艷婷 周津羽)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