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成都邛崍市:聚焦綠色低碳發展 高質量走好新時代的趕考之路

2022年06月30日21:4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邛崍市一景。新邛崍供圖
邛崍市一景。新邛崍供圖

今年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以實現‘雙碳’目標為引領,統籌推進‘四大結構’優化調整”的決策部署。近年來,成都邛崍市堅持以綠色低碳發展為轉型導向,不斷深化各領域結構調整,用碧水、藍天、淨土擦亮邛崍的綠色發展底色,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道路。

4月,在邛窯遺址公園,白頭翁、相思鳥、鬆鼠、紅嘴藍鵲等動物和珍稀在這裡繁衍生息。攝影師葉時亮已經拍了7年多的鳥類,在近幾年的鏡頭裡,他拍到的鳥兒種類越來越多。

攝影愛好者葉時亮說:“我們拍黑水雞、小鸊鵜,這兩種以前是候鳥。天氣轉暖后它們就飛走了,到下半年12月份左右又再飛回來。但今年它不走了,在這裡安家了,而且生了一大堆小寶寶,我們很高興今年第一次拍到它帶小寶寶的畫面。”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野生動物頻頻出現,正是邛崍市生態環境逐步向好的標志。近年來,綠色生態發展也正成為邛崍市一張新的名片。

倡導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的理念,是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能源體系、城市體系、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近年來,邛崍市建成了全省首條全封閉式自行車高速,打造出綠色低碳騎行道路,豐富了市民生活的同時,倡導綠色出行的新理念﹔今年5月,邛崍市又一批新能源公交車投入運營,既減少了能耗,又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讓綠色出行理念深植市民生活﹔去年12月,成都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車迷健身節在邛崍舉行,以騎行運動展現天府綠道優越的生態本底,分享成都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成果。

生態環境建設關乎民生福祉,也關乎城市形象和永續發展。除了倡導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理念,近年來,邛崍市全面推進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目前,邛崍已構建“城市—社區—口袋”三級公園體系。建成河濱公園、東湖公園、鳳求凰公園、邛窯考古遺址公園、邛窯生態公園6個城市公園,累計建設各類口袋公園、微綠地24個﹔建成綠道292公裡,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8.89%,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2.18平方米,將城市與公園有機結合,構建生態網絡體系。

綠色基因不僅僅體現在生態環境的改變上,更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2月18日,邛崍市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工業產業化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天府新區半導體材料產業功能區舉行,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等科技前沿領域企業等15個產業化及功能配套項目集中開工。近年來,一批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重點產業正逐漸成為邛崍主導產業,天新產業功能區作為邛崍工業“主戰場”,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快速崛起,已初步構建起新能源電池產業生態和半導體產業集群,推動傳統制造業的綠色化轉型發展。

上海璞泰來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石墨一體化項目負責人於憲:“我們將切實擔當建圈強鏈‘鏈主’重任,堅定扎根邛崍,並強化與成都產業鏈企業的協作配套,帶動區域產業全鏈協同、集聚集群發展,賦能邛崍建強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承載地,助力成都加快壯大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群。”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在參加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期間,邛崍市委書記劉剛表示,邛崍要抓好污染防治攻堅,堅決抓好中央、省、成都市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

今年5月,邛崍市開展了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百日攻堅” 專項行動,堅決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各鎮街部門拉網排查,切實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目前,邛崍市的空氣環境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地表水考核斷面平均水質類別均為III類及以上,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森林覆蓋率提升至48.89%, 並獲得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稱號。

近年來,邛崍市堅持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突出位置。未來,邛崍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保護好、利用好邛崍優良生態本底和優渥的自然資源,爭創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天台山景區是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景區。作為亞洲最大的螢火虫觀賞基地,每年4月到11月,天台山景區內的螢火虫都會吸引大量游客,專家學者前來觀賞研究。不僅守住了綠水青山,還將天台山的生態價值逐漸轉變出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

天台山螢火虫研究院院長曹成全:“天台山作為世界八大賞螢地之一,是因為豐富的植被、多樣的地理地貌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才孕育了二十多種螢火虫,這個是非常罕見的。基於此,這些螢火虫愛好者、研究專家來到天台山,從事天台山螢火虫的調研,摸底工作,尤其是人工保護、人工干預。現在我們已經制訂了很多保護螢火虫的措施,也採取了很多行動,現在也已經初見成效,所以天台山的螢火虫資源量也越來越大,效果也越來越好。”

今年5月,平樂古鎮天台山景區被四川省林草局評定為第四批“四川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之一﹔白沫江水美鄉村生態綜合體EOD,龍門山生物多樣性博覽園先導中心等項目也正在加快建設當中。生態旅游正成為邛崍新的符號。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邛崍生態環境局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四大結構調整,努力將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勢能,推動邛崍煥顏蝶變、跨越崛起,加快建設成都西部區域中心城市。

以綠色低碳為轉型導向,以創新發展為升級動能。隨著一幅幅青山碧水美麗畫卷的徐徐鋪展,“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醉美邛崍,以實現“雙碳”目標為引領,統籌推進“四大結構”優化調整,生態為先的理念正深深烙印在邛崍市發展的每一步。綠色,必將成為引領邛崍高質量發展的動人色彩。(阮馨可)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