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浙江在川投資重點企業合作交流座談會舉行

川浙產業合作升溫為穩增長“添把火”

2022年06月15日07:55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川浙產業合作升溫為穩增長“添把火”

短短兩個多月間,這已是四川與浙江在產業合作領域的第三次面對面對話。

6月9日,四川省經濟合作局和浙江省駐川工作組共同主辦的浙江在川投資重點企業合作交流座談會在成都舉行。會議目的清晰而明確:深入貫徹落實東西部協作部署,堅持品牌引領,為浙江在川投資重點企業發展需求“量體裁衣”,借深化雙方產業合作之“手”,為穩增長、促發展“添把火”。一份名單,透露出雙方對這場會議的重視程度:受邀而來的,有新華三集團、吉利控股集團、阿裡巴巴集團、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巨石集團有限公司等。

120分鐘面對面交談,談出什麼樣的新期待?

一本“生意經”

浙商項目頻頻在川落地

“四川一直是新華三集團戰略投資核心高地。”第一個發言的浙企代表、新華三集團副總裁徐潤安對在川投資項目如數家珍:近年來,新華三集團雲計算全國運營及研發總部、新華三成都研究院等項目密集落地,2016年以來在川累計投資已超百億元。

說到在川發展願景,“四川有豐富的碳匯資源,也是‘東數西算’工程的重要節點,希望能更好利用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指導,助力新華三集團在川更好更快發展。”徐潤安提議,聚焦數字化場景孵化,共同培育做大數字產業應用領域,分工合作、相互成就,特別是在存儲產業方面,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生態,助力四川存儲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

近年來,吉利控股集團在川發展勢頭正猛,布局的領克汽車成都工廠、沃爾沃汽車成都工廠、極星汽車成都工廠、吉利商用車南充工廠、高科技項目(沃飛長空)、吉利學院等項目,不僅服務於四川,還走向了世界﹔不僅帶動汽車全產業鏈本地化發展,形成產業集群,還在科技投資、人才培養方面深化布局,引領企業自身健康發展。

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負責人也不回避問題,並提出建議:面對汽車市場整體下滑、配件供應不及時、原材料價格上漲、疫情防控壓力大等現實問題,在深入融合產業資源方面,應加快向更高產品層次、更新前瞻技術等領域發力,加大“四川造”新能源汽車本地應用推廣力度,在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優化“公鐵水”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對企業予以物流專項補貼,降低生產成本。

近日,位於成都青白江區的歐洲產業城巨石成都智能制造基地內,年產15萬噸的玻璃纖維短切原絲生產線成功點火。這意味著,巨石成都基地的玻璃纖維生產能級從25萬噸躍升至40萬噸。“成都基地是巨石集團打造的第一個智能制造基地。”巨石集團成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維東透露,該基地在2020年投產,2021年實現利潤翻番,排污降耗水平也達到國內領先,“未來將繼續依托巨石成都基地擴大國內外市場份額。”

四種發展模式

勾畫出產業合作新圖景

“目前在川浙江商人已超過30萬人,浙商在川新增投資逐年上升。”四川省浙江商會會長陳朝欽感言,四川在土地、能源、自然環境、人力資源方面有著明顯優勢,生產要素成本低於江浙一帶,再加上市場前景廣闊,為大批浙商來川投資發展提供了動力。

“十三五”期間,我省通過省級重大平台簽約來自浙江的項目582個、總規模超5000億元,累計到位資金近3700億元。2021年簽約浙江項目178個、金額1310.48億元,同比分別增加63個、515億元。浙江已成為我省繼北京、廣東等之后的第四大內資來源地。汽車制造、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等第二產業是浙企在川投資的最熱門領域,項目遍及全省各地。

今年3月29日,川浙雙方在成都進行線下座談,在推動項目共引、產業共興、園區共建、生產要素共融等方面達成系列新共識。兩個月后,四川—長三角先進制造業上市公司投資合作網絡推介會上,浙江、上海等地企業一口氣向四川拋出投資總額超740億元的意向性合作項目。浙企長陽科技副總裁李辰表示,“四川的產業協同和要素資源優勢突出,未來川浙兩地企業合作將大有可為。”

緊鑼密鼓,6月9日,浙江在川投資重點企業合作交流座談會順利舉行,雙方近期的第三次“碰面”,直接瞄准了重點企業、具體問題。

一個個項目、一場場座談、一次次合作,你來我往,川浙兩地以不斷成熟的姿態“解鎖”東西部產業協作之路。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浙江省駐川工作組組長王峻則將這種姿態總結為:“有效融合浙江市場優勢和四川特色資源稟賦,將結對兩地的產業發展規劃有機結合,共同繪制產業園建設發展藍圖,推動浙川兩地經濟協同發展。”

一種姿態,走出四種可觀可感的發展模式:

“浙江企業+四川市場”產業轉移模式下,巨石集團在川投資年產25萬噸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生產線,一方面解決了浙江能源消費總量限制問題,另一方面也有效填補了西南市場,實現協作雙方的互利共贏。

“浙江研發+四川制造”產業鏈協同模式下,浙江世友木業有限公司“拎包入住”潯廣產業園,利用廣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和便捷的交通優勢,形成“企業生產在廣安,研發創新在南潯”的發展模式,實現了東西部發展和轉型的雙贏。

“浙江資本+四川資源”優勢互補模式下,浙能集團、浙江華友控股等充分利用四川豐富的可再生能源、鋰礦和頁岩氣資源,積極布局四川省可再生能源發電、鋰電池等項目,深入實施“西電(氣)東送”,實現了兩地優勢互補。

“浙江產業鏈+四川要素”飛地園區模式下,浙江企業發揮全產業鏈優勢,在積極推動四川完善要素保障的同時,又拓寬了雙方合作路徑,飛地園區加快建設。

“一起跑企業、一起談項目、一起做推介、一起搞研判”的“組團式”招商方式,成為川浙產業合作的一抹亮色。

幾大重點方向

川浙產業合作再升級

續寫“山海情”,川浙新一輪東西部協作站上新起點,在產業合作方面,如何持續跑出“1+1>2”的加速度?

四川省經濟合作局負責人介紹,當前四川迎來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機遇,這為川浙雙方深入貫徹國家東西部協作部署,深化川浙產業合作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通過發揮重大產業化項目招引的帶動作用,特別是瞄准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先進高分子材料等細分領域加強產業合作,在合作中助力雙方產業轉型升級,特別是對當前全力做好穩增長、穩市場主體、穩經濟基本盤具有重要作用。”

“浙江四川兩地共飲長江水,同處長江經濟帶,經濟總量大,戰略地位重要。新的歷史時期,浙江被賦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大使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也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此大背景下,浙川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有了新的內涵與價值,承擔了更大責任和使命。”王峻表示,未來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加強浙川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

關於川浙產業合作,四川省經濟合作局也明確了幾大重點方向:利用兩省的資源稟賦,差異化探求交流合作﹔繼續深化提升主要產業合作,特別是瞄准細分領域重點發力﹔突出品牌引領,一方面把更多的浙商品牌企業引入四川,另一方面鼓勵支持浙商在四川創造新的平台﹔推動與浙江省駐川工作組深度合作,助力浙江企業在四川擴大市場版圖,並以四川為杠杆擴大西向發展。

目前,四川省經濟合作局正在研究擬定《深化四川—浙江產業合作工作方案》,未來將堅持“東西協作、優勢互補,要素流通、雙向賦能,市場導向、互利共贏”的原則,突出新型工業化主導作用,聚焦川浙兩地產業優勢,突出“5+N”重點合作領域,瞄准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紡織服裝、化工及新材料、跨境電商5大重點產業,以及通信產品、汽車電子、電機電控等細分領域,找准著力方向,加強產業合作,策劃一批產業合作平台活動、拓展一批產業合作示范園區、落地一批產業合作項目,推動浙江企業在川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王峻表示,浙江將積極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協同作用,持續完善市場主體參與的長效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東西部發展雙向賦能。圍繞產業發展,要發揮浙川比較優勢,強化數字賦能,打造浙川東西部協作產業園區升級版。

川浙產業合作

亮點點擊

●合作密切,項目共引成果亮眼

浙江已成為我省繼北京、廣東等之后的第四大內資來源地

“十三五”期間,我省通過省級重大平台簽約浙江項目582個、總規模超5000億元,累計到位資金近3700億元

2021年,四川簽約浙江項目178個,投資總金額超1300億元

●優勢互補,投資空間廣闊無限

浙江企業在川投資以汽車制造、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等第二產業為主,投資遍及我省21個市(州),主要分布在川東北經濟區、成都平原經濟區以及川南經濟區

●模式創新,資源要素有效流動

優化4種發展模式:包括“浙江企業+四川市場”“浙江研發+四川制造”“浙江資本+四川資源”“浙江產業鏈+四川要素”模式

突出“5 + N”重點合作領域:“5”,即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紡織服裝、化工及新材料、跨境電商5大重點產業﹔“N”,即通信產品、安防設備、汽車電子、電機、電控、化學纖維、先進高分子材料等細分領域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碧紅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