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科技

九部門印發指導意見

健康科普,有所為有所不為(健康直通車(第92站))

本報記者  王美華
2022年06月10日08: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吃維生素C能防感冒”“吃大蒜可以防癌”“空腹不能吃水果”……您在朋友圈裡刷到過類似的養生謠言嗎?正所謂“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健康科普信息良莠不齊,給公眾帶來不小的困擾。

  日前,國家衛健委、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建立健全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建立健全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增加全社會健康科普知識高質量供給,推進健康科普服務高質量發展。

 

  增加優質知識供給

  疾病診治不應是科普重點

  近年來,我國居民素養水平持續提升,從2008年的6.48%提升到了2021年的25.40%,特別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以來,提升幅度明顯增大。但整體來看,健康科普工作力度仍需加強。

  “健康科普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工作,不能僅僅依靠衛生健康部門,需要多部門通力協作,更需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國家衛健委宣傳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指導意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加大健康科普知識供給力度,宣傳、網信、廣電部門應當開展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媒體應當開展健康知識的公益宣傳,並鼓勵社會組織積極開展健康科普傳播活動,多維度推動擴大優質健康科普知識的來源和傳播范圍。

  健康科普知識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指導意見給出了明晰的方向:普及衛生健康相關法規與政策﹔普及科學健康觀,引導公眾了解醫療技術的局限性﹔普及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健康知識﹔普及預防疾病、早期發現、緊急救援等必備技能﹔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易於掌握的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與方法。

  “多年的科普實踐,讓我明白了健康科普的可為、慎為與不為。”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譚先杰多年來熱心健康科普。在他看來,除了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科普還應涉及一些常見疾病的基本概念、典型症狀和相關檢查項目,目的是做到早診早治和有限預防。

  “健康科普不僅要宣傳醫學的先進性與科學性,還要普及醫學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譚先杰強調,健康科普不能隻關注疾病而忽略了人的感受,也不能將一些極小概率事件無限放大,將科普變成嚇唬公眾的“科唬”。

  健康科普在哪些方面要慎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譚先杰指出,疾病的診治不應該是健康科普的重點,而應該是醫生的事情。因為不同患者、不同醫生面對的情況各異,過多地討論診斷和治療,有可能誤導公眾與接診醫生產生沖突。

  “健康科普還有不能為的地方。”譚先杰將其總結為“四不”,即不害自己、不損同行、不毀平台、不傷患者,“不害自己就是要端正態度,明確科普目的是向公眾傳遞重要的醫學知識,而不是博取眼球、增加粉絲,科普主題最好限定於自己擅長的領域,謹慎跨界﹔不損同行是不要隨意評價、貶低同行的診斷和治療,如果有不同觀點,最好私下交流,也不要將同事的功勞和成功經驗據為己有﹔不毀平台即珍惜自己所在的平台,科普時隻說該說的話,不為商業機構背書,不讓科普變味﹔不傷患者則主要指在科普知識的同時要注意保護患者隱私。”

  及時澄清健康謬誤

  多管齊下讓謠言無處藏身

  喝反復燒開的水致癌、用“抗幽”牙膏能殺死幽門螺杆菌、不添加食品添加劑的食品才更安全……不少人曾在家庭群或朋友圈見到這樣的健康謠言。近年來,隨著公眾對於健康知識的需求日益強烈,許多優質的健康科普作品紛紛面世,與此同時,一些健康謠言趁機渾水摸魚,企圖混淆視聽。

  對此,指導意見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能職責,依法依規加強對健康科普知識發布與傳播的監督管理,對發布和傳播虛假健康信息的違法行為及其責任主體依法依規予以處理,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監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研究員趙精武介紹,目前我國主要依據廣告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對傳播健康謠言信息等行為進行專門規制。“例如,如果虛假健康信息涉及險情、疫情等社會公共事件,應當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第1款規定處拘留或罰款﹔情節較重的,按刑法第291條之一進行刑事處罰。”趙精武介紹,若該行為導致公民生命權、健康權等權益受損,構成侵權,相關責任人還應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

  如何讓健康謠言無處藏身?在趙精武看來,打擊虛假健康信息需要多管齊下,從信息生產、傳播到虛假健康產品、服務營銷等各個環節進行治理。

  “此次指導意見要求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主體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強調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加強健康科普知識監測與評估,有助於遏制虛假健康信息的傳播,防止不法行為人通過頻繁‘換馬甲’的方式繼續造謠。”趙精武指出,與此同時,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應加強平台信息審核力度,健全投訴反饋渠道,借助現有的算法推送機制,降低可疑賬號的推送頻率,有效限制虛假健康信息的傳播范圍。

  “對傳播范圍廣、對公眾健康危害大的虛假信息,將組織專家予以澄清和糾正。”國家衛健委宣傳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健康科普知識監督,構建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規范管理的良好環境。

  發揮專業力量優勢

  建立國家和省級科普專家庫

  全面推進健康知識普及行動,離不開專業力量的支持。2020年2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首批成員名單,來自健康教育、公共衛生、臨床醫學、運動營養、中醫藥等領域的1000多名專家成為首批成員。省級健康科普專家庫也相繼完成組建。

  “專業醫務工作者做健康科普有很多優勢。”作為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首批成員之一,譚先杰認為,醫務工作者有臨床經驗,直接面對患者,了解患者和公眾的需求,所科普的內容多來源於臨床實踐,這樣能最大程度保証健康科普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醫務工作者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之外,用心、用情、用時間傳播健康理念和醫學常識,也是職業良知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體現。”譚先杰說,“‘刀筆之力,同發於腕﹔醫文之功,皆成於心’,我的導師郎景和院士曾以這句話勉勵我進行健康科普,在此也同廣大致力於健康科普的醫務工作者共勉。”

  根據指導意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還將通過各單位推薦,不斷吸納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社會影響力、熱心健康科普和傳播工作的專家進入健康科普專家庫,並分批向社會公布名單。

  國家衛健委宣傳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鼓勵媒體開展健康科普活動時優先邀請國家和省級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並將專家納入健康類節目、欄目和健康公益廣告的審核團隊,共同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