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打好軌道交通“三張牌”,繪就公園城市新畫卷

2022年04月29日12:2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舒適的地鐵交通體驗。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舒適的地鐵交通體驗。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一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對美的需要。羅丹說,“自然總是美的”。將城市置於大自然中有機生長,實現城市、人、自然之間和諧共生,是城市發展的一種美學追求。站在時代風口,成都勇擔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時代使命,循著“打造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公園城市”的路徑,闊步邁向超大城市現代化發展之路。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施小琳在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指出,要著力塑造公園城市優美形態、激發公園城市經濟活力、增進公園城市民生福祉、增強公園城市治理效能。成都軌道集團牢記囑托,與城市發展同脈共振,在成都市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干在實處。

打好“空間”牌:

線網藍圖為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融合提供“骨架”支撐

伴隨著盾構機的轟鳴聲和工人們忙碌地作業,軌道交通資陽線不斷向前破土延伸,朝著“都市圈”的壯美圖景加速奔跑。

同城發展,交通先行。一邊是軌道交通資陽線(S3)建設跑出了“加速度”,而另一邊,隨著《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出爐,市域(郊)鐵路成德線(S11)、成眉線(S5)的藍圖伴著各地居民的期待“破繭”而出,延伸的線網不僅織密了“都市圈立體交通體系”,也進一步拉近了城市間的距離,將成都與德陽、眉山、資陽更加緊密地聯結在了一起,也為城市新的空間布局打開了新通道。

周先生大學畢業后便留在成都工作,他對這3條線路的建設充滿了期待,“資陽線開通后我回家就更方便了,而且周末出游也多了更多選擇,早上逛一逛東坡祠,下午去看三星堆,晚上回到成都還可以再和朋友一起吃一頓火鍋。”

當前成都正處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都市圈”“公園城市示范區”三大戰略疊加的重要機遇期。清華大學教授尹稚表示,三個戰略是漸進式的進程,“有了優質的強勁發展動力的中心城市,才可能帶動都市圈的發展﹔有了都市圈發展,逐步實現同城化。走進近距離尺度的區域協同之后,才有可能進一步形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強化和發展。”

成都軌道集團堅持以“城市發展最優”作為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基本原則,極力匹配城市發展需要,全力構建超大城市立體交通體系。當前,成都軌道交通第四期規劃和軌道交通資陽線共有9個項目、215公裡在建,東部新區、天府新區等11個區域及資陽市區都將在未來實現與成都主城區“無縫銜接”。

隨著軌道在城市版圖上的不斷敷設,成都與周邊地區的“邊界”被打破,“拉通”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有力地支撐了城市空間結構的調整,縱橫交錯的線網加速實現要素在區域間流動配置、集聚成勢,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紅利”進一步共享給周圍區域,“大公園”的建設也為成都城市群整體能級再提升注入更多能量。

打好“綠色”牌:

558大線網品質出行讓綠色低碳生活成色更足

正在成勢的公園城市中,“綠色”無疑是最清晰明亮的底色﹔而“軌道+公交+慢行”公共交通出行體系的構建正是這座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對人們綠色出行、低碳生活期待的積極回應。

作為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軌道集團堅持走“軌道引領、公交優先”之路,全力支撐公園城市綠色低碳發展。13條線路、373座車站,這張“生活一脈”的558公裡大線網將整座城市更加緊密地連接起來,“半小時軌道交通出行圈”初顯雛形。

1號線壓縮行車間隔至2分鐘,節假日實行延時服務,開行“大站空車”緩解換乘樞紐客流壓力,推行首班車“多點發車”,18號線採用“快慢混跑”新運營模式兼顧市區通勤、遠郊及機場快速直達的出行需求……在大線網運營新階段,成都軌道集團持續高位提升運營服務品質,全力滿足市民乘客更多樣化的出行需求。

在兼顧出行“速度”“溫度”的同時,成都軌道集團還為運營服務插上了“智慧”翅膀——全國率先在全線網車站上線集智慧安檢、智慧票務、智慧測溫為一體“智慧乘客服務平台”,在疫情“大考”中為市民乘客出行安全再加一道防線﹔構建“COCC+OCC”的線網運營調度模式,建成中西部地區首條國際最高自動化等級(GoA4)全自動線路9號線……成都軌道集團在讓綠色出行更加深入人心的同時,也在不斷豐富著“智慧蓉城”的新場景。

便捷的出行、舒心的體驗,成都軌道集團用品質服務和智慧服務,賦予軌道交通綠色出行更多吸引力。“軌道交通線網越來越密了之后,不僅日常通勤時間大大縮短,周末出游也更加方便。”市民乘客張先生說:“列車准點率高、換乘方便,現在乘坐地鐵已經成了我出行的首選。”而這種選擇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選擇,也已成為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絕大多數人們的共識和習慣。

截至2021年底,成都軌道交通線網客運量突破80億乘次大關,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佔比超過62%,市民公共交通的通勤時間降至39分鐘,透過公園城市的地底的每一條“動脈”,成都的綠色低碳出行之路也走得越來越寬敞。

打好“民生”牌:

一個TOD項目就是一個藍綠交織的公園社區

蓋碗茶的茶香熱煙飄過車水馬龍的街頭、大慈寺的晨鐘暮鼓與IFS的忙碌繁華交相呼應……“煙火裡的幸福成都”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裡追夢、安居,在這人人向往的“煙火氣”背后,是幸福成都人民宜居宜業的的美好畫面。

遵循“137”圈層規劃模式,TOD項目開發以集約開發重塑城市形態,以站城融合優化城市空間,以綠道藍網織造城市生態,構建“公園+小游園+微綠地”多層次公園體系,打造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為一體的城市中心。成都軌道集團下屬軌道城市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23個TOD項目已按下‘加速鍵’,每一個項目綠地率不低於35%,綠化率不低於40%設置場景,建設藍綠交織的公園社區。”出門就是車站,下樓即可公園散步、商場購物,TOD所營造的美好宜居生活新場景,恰恰也是“職住平衡”的折射。

一個TOD項目不僅是一個藍綠交織的公園社區,也是城市居民的安居之所。今年3月,成都軌道集團啟動9000套TOD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在建總數達到19000套,整體規模居全市第一,真正為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營造起“從城市到自然”詩意棲居的場景。走進雙鳳橋TOD項目,機具轟鳴、熱火朝天,這是成都軌道TOD最早開工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之一,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封頂。趙女士是去年剛從老家來到成都,每天上班路上都會路過雙鳳橋TOD項目,“聽到TOD項目推出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之后我就開始關注它了,和現在我租住的地方相比,不僅顏值更高,交通出行、日常生活都更加便捷,我已經把‘搶號’排在日程的第一項。”

“在回家路上不僅可以買晚餐食材,還能順手買到自己的喜歡的鮮花,一整天的忙碌都被治愈了。”市民乘客張女士表示地鐵站全新的消費形式為自己帶來了觸手可及的便利。“以軌道交通車站為極點,我們打造了世紀城·上閑裡這樣的TOD主題商業街,創新引入‘商業方艙’、自動設備等商業資源,持續豐富復合商業空間,更好匹配乘客多元化個性化需求,讓美好生活進站,不斷厚植城市宜居優勢。”成都軌道集團下屬資源經營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郭瑩 王曦)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