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堅持培根鑄魂 持續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2022年04月24日18:37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堅持培根鑄魂 持續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城市的根與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根”怎麼培得茁壯,“魂”如何鑄得強大,是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是必須承擔的重大使命。建好新時代的培根鑄魂工程,必須厚植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涵養我們向前向上最深層最持久的力量。

  五年來,成都以文化人,培根鑄魂,城市軟實力不斷提升。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增強四個自信,紅色文化成為城市文化主色調。主流思想輿論持續鞏固壯大。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連續5年榮獲文明城市稱號。城市音樂廳、天府藝術公園等文化地標相繼建成。實體書店、博物館數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一、第二。入選國家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在《2020年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情況通報》中,成都在公共文化領域滿意度得分全國第一。

  以文化鑄魂

  凝聚城市發展的精神力量

  千百年來,成都在傳承著燦爛輝煌、弦歌不輟的中華文明中,又孕育出豐富多彩、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成都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巴蜀文明,深度挖掘天府文化的深刻內涵和獨特魅力,推動精品文藝創作,促進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

  2021年,拿下中國舞蹈最高獎“荷花獎”的《努力餐》,成為四川唯一入選慶祝建黨百年進京匯演的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大型革命歷史題材川劇《烈火中永生》,入選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參演劇目並在國內多地巡演。

  成都專門成立了從事天府文化研究的學術機構——天府文化研究院,擴大天府文化研究影響力。同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府文化的研究闡釋、保護傳承、教育普及、傳播交流、創新發展等工作。

  “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詩人陸游所見之景,再現於成都城市更新的文化場景營造中。起於成都蜀都大道十二橋,止於二環路清水河大橋,沿河兩岸綠道約10公裡,路徑長度、線路均與陸游詩中高度相似。成都城市更新不只是重建和拆遷,更通過文化賦能,實現文化煥新、商業煥新、人口煥新、服務煥新。

  成都還持續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四大行動”,打造市民尊德有禮、人際關系和諧、公共秩序良好、社會風尚文明的城市軟環境。不斷強化文明實踐陣地建設,目前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3323個,連續5屆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增強獲得感

  煙火成都盡享高品質文化生活

  在綠道中重現“琴台夜月”“南河漁唱”等場景,市民漫步其中便可切身感受到天府文化的魅力。成都著力將示范區建設成果轉化為市民可感可及的現實體驗,全面彰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鮮明主題和價值追求。

  五年來,成都文體硬件設施不斷提檔升級。成都城市音樂廳、白鹿鑽石音樂廳等音樂文化地標相繼建成。安仁、街子、洛帶、白鹿、平樂等多個定位各異、特色鮮明的音樂小鎮不斷呈現。深入實施“高品質公共服務倍增工程”,加快構建高質量的15分鐘公共文化圈。一批批社區美空間不斷涌現,讓市民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便利的設施和美好的環境。2021年,成都市、縣兩級22個文化館和22個圖書館全部為國家一級館。

  五年來,我市的文藝工作者堅持服務人民群眾。僅2021年,全市就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0萬余場。“走基層”文化惠民演出超過1000場。2009年起,成都市已連續13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裡的幸福成都”成為城市名片。

  提升影響力

  讓世界感受天府文化獨特魅力

  在天府藝術公園天府美術館外,三座高達5米的白色巨型雕塑“行走的人”,吸引了無數市民前來打卡。正在成都天府藝術公園舉行的“超融體——2021成都雙年展”,堪稱近兩年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學術性最高的藝術雙年展之一。中國當代藝術在成都迎來“高光時刻”。

  從雙年展到金鐘獎,從世警會到大運會、從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到成都創意設計周……5年來,成都通過重大文化活動和國際賽事推廣天府文化,持續擴大城市影響力。

  以高質量籌備大運會為契機,成都推動大型體育場館提檔升級,服務市民運動健身。《2021年成都市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成都人國民總體體質達標率“6連升”。2021年全市各區(市)縣共打造70余處“社區運動角”,打造“天府綠道健身新空間”203處,已建成的4700余公裡天府綠道中累計植入體育設施1500處。成功申辦“五大賽”,改寫了西部地區從未獲得世界綜合性賽事舉辦權的歷史,也使成都在“十三五”期間成為實至名歸的西部體育賽事第一城。

  五年來,成都文化遺產保護活化利用有力推進。制定《成都市大遺址保護條例》並通過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成功簽署《三星堆遺址與金沙遺址聯合申遺合作協議》。全市博物館達160座,其中非國有博物館數量位居全國第一。2021年,成都高分通過“東亞文化之都”終審答辯、排名“中國古都城市國際影響力”全國第三。

  為進一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到2021年,成都城市閱讀空間增加到401個,實現23個區(市)縣全覆蓋,實體書店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參考消息報社近日發布的《中國城市對外交往影響力分析報告(2022)》中,成都憑借自然歷史景觀和多元文化活動,與北京、上海共同躋身對外展示度第一梯隊城市。

  融發展大局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都江堰石羊鎮,圍繞鄉村生態旅游點位進行的詩歌文化氛圍打造已能一窺端倪。建成的詩人之家、楊牧詩社等已培育出文化民宿、音樂演藝、詩書畫院等10余種新興業態。成都被譽為中國“民宿第一城”,擁有2萬多家民宿。成都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成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成都大力發展文旅夜間經濟、周末經濟,旅游新場景新業態加快呈現。獲批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音樂坊、春熙路大慈坊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武侯祠·錦裡、寬窄巷子、春熙路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青城山—都江堰獲評首批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

  五年來,成都文創產業不斷迭代升級。成都先后發布了《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創名城建設規劃》《成都市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等,助推文創產業發展。從2017年至2021年,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由633.6億元增至2073.84億元,GDP佔比從5.2%提升至10.4%。

  五年來,成都堅持以文化人、以文化城,匯聚澎湃的文化力量,塑造城市時代精神,讓城市閃耀人文光輝。(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王嘉)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