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索瑪花開大涼山

安  華
2022年04月20日07: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春暖花開的大涼山很美。溫暖的陽光洒在大涼山上,鳥兒歡快地放聲歌唱,索瑪花滿山綻放。

大涼山位於川滇兩省交界處,大部分地區山勢高峻、河谷深切。由於自然條件有限,交通不便,這裡的百姓長期生產生活方式落后,涼山彝族自治州成為區域性整體深度貧困的典型樣本,是四川脫貧攻堅的最后戰場。

2015年11月,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這個好消息像春風一樣吹遍了涼山大地,溫暖了每一個人,也鼓舞著每一個人。

涼山州黨員干部和每一名對口幫扶干部,日夜奮戰在大涼山的村庄中。蔣富安,涼山州審計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他從小生長在大涼山,深知鄉親們生活的艱難。在涼山打響脫貧攻堅戰后,他辭別新婚不久的妻子,前往美姑縣九口鄉四峨吉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四峨吉村是一個典型的高山貧困村,平均海拔兩千三百米,村裡隻有一條狹窄陡峭的入村山路,村民們的住房低矮破舊。為了改善鄉親們的生活條件,蔣富安帶領大家大力發展養殖產業,同時,鼓勵和組織勞務輸出,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為當地群眾增加了可觀的收入。作為一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大學生,蔣富安特別挂心山裡孩子的教育問題。他為孩子們上學的事四處奔波,還常常用自己有限的工資資助孩子們上學。由於常年奔忙在一線,這個年輕的生命,最終因過度勞累,長眠在他生前最牽挂的四峨吉村,年僅二十六歲。蔣富安是涼山全州兩千零七十二名駐村第一書記中的一個代表,在脫貧攻堅的偉大戰役中,涼山有三十八名同志以身殉職,他們用生命和熱血詮釋了忠誠與擔當。

在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下,大涼山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個個貧困堡壘被攻克,一戶戶貧困家庭迎來了新生活。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的村民們搬進了新房,原來居住的土坯房則進行了整治修復,並在原址建成紀念館。這裡寄托著村民們的鄉愁,也成為大家過上好日子的見証。吉木子洛老大娘主動要求擔任解說員,她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是黨和政府,讓大家過上了今天的好日子。被稱為“懸崖村”的昭覺縣阿土列爾村的村民,也於去年5月陸續搬遷進縣城的易地扶貧安置點。當年那架用藤條編織的爬梯,如今換成了牢固耐用的鋼梯,村裡的水泥路也修好了,多年的出行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懸崖村”的美景,終於為世人得見,這裡成了旅游景點,旅游收入成為村民們的重要經濟來源。“懸崖村”的變遷,成為涼山脫貧攻堅的歷史見証和中國脫貧攻堅的生動故事。

易地搬遷后,村民們從深居的大山來到集中居住的樓房,生活習慣有不少需要重新調整的地方。於是,機關干部進樓入戶,面對面、手把手地教群眾怎麼用煤氣,怎麼洗熱水澡,如何將垃圾歸類到指定地點。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當地群眾的生活習慣變得健康而文明。

背著娃娃繡著花,巧手繡出新生活。彝繡是彝族民間藝術的一顆璀璨明珠,是許多彝族婦女從小就會的手藝。平日裡,她們把色彩濃烈的圖案繡到衣服和生活用品上,沒想到有一天,也可以用自己的手藝致富增收。涼山州的婦聯把會彝繡的繡娘們組織起來,開辦彝繡工場,讓她們發揮長處。

今年三十四歲的阿的幾幾,2019年從山裡搬遷到喜德縣最大的移民安置點。她聽說縣婦聯組織彝繡培訓,第一時間就報了名。她從繡一雙襪子、一條圍巾開始,一針一線,技藝越來越精湛。由於努力上進,她的繡品每月能賣到幾千到上萬元,阿的幾幾成為許多繡娘稱贊和學習的榜樣。阿的幾幾不僅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美好的新生活,還希望帶動更多的繡娘們過上好日子。在縣婦聯的支持和幫助下,她組織繡娘成立彝繡合作社,希望通過搭建一個平台,讓更多居家婦女增產增收,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走進當地村民的集中居住區,一排排樓房規劃齊整,建筑風格鮮明,黃色的牆面、黑色的屋頂,紅色加以點綴。一草一木、一石一景也是精心設計。居民們幸福快樂的狀態都寫在了臉上。小區的廣場上,他們載歌載舞。走到幾戶群眾家裡,每家每戶都是干干淨淨,家具齊全,生活得幸福滋潤。

“以前孩子上學要走幾公裡山路,現在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學。感冒的時候在社區就可以看病吃藥,國家還報銷醫療費用,辦事也更方便了……”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居民阿爾果果說起新家園的生活滔滔不絕,臉上挂滿了笑意。從他們豎起的大拇指、綻放的笑容中,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大涼山人的幸福與憧憬……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0日 20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