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文化

趣說 綿州

這件說唱俑印証東漢時的藝術繁榮

2022年04月12日07:27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件說唱俑印証東漢時的藝術繁榮

  說唱藝術在東漢時期頗為興盛,以其輕鬆歡快的藝術風格,深受當時人們的喜愛。在綿陽博物館,就有一尊高58厘米的泥質紅陶說唱俑,刻畫出了東漢時四川地區的說唱藝人形象。

  這件說唱俑頭扎巾幘,結於額前,其上戴一朵小花﹔著大管褲,褲腿下部有褶皺,赤足﹔額頭有數道皺紋,笑容滿面,張口伸舌,作逗樂狀﹔聳肩縮頸,赤裸上身前傾。

  最值得注意的是,說唱俑雙手捧於腹前,作擊鼓狀,再配上渾圓的肚皮、夸張詼諧的動作,生動展示了東漢時期四川地區民間說唱藝人的形象。

  綿陽出土的說唱俑不止這一件,有的高32厘米,有的達60厘米,從材質來看有紅陶、灰陶等。但大部分說唱俑都是擊鼓說唱,僅有這件是“以手擊腹”。

  據介紹,在當時從事說唱的藝人被稱為“俳優”,《漢書》中有“俳優侏儒之笑,不乏於前”的記載。出土的說唱俑,大部分集中於四川、重慶等地,也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東漢時期四川地區藝術活動的繁榮。

  受惠於都江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四川盆地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富足,民間文化藝術較為活躍。據《漢書》記載,巴郡、蜀郡及廣漢郡,“民食稻魚,無荒年之憂,習俗不知愁苦”。東漢說唱俑臉上的笑容,或許正與這種“不知愁苦”的情況息息相關。(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明遠 整理)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