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今年計劃完成老舊院落改造601個

2022年04月09日08:07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今年計劃完成老舊院落改造601個

“老舊小區的改造是由內到外的改造。它並不是單純地將老舊小區的過往一筆抹掉,徹底翻新。”成都市住建局更新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改造是以小區本身和小區居民為出發點,深度挖掘小區歷史遺留的問題和重點難點問題,在盡可能保留原有居民社會網絡結構、市井文化和空間神韻的同時,將過去那些陳舊的、不便的設備設施進行更換和整改。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千家萬戶的生活環境與品質,也是提升居民幸福感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根據計劃,2022年,成都將完成老舊院落改造601個、涉及居民7.2萬戶。怎麼改?改成啥樣?4月8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到成都市住建局更新處打探了一番。

“高齡小區”變身“示范小區”

去年,成都打造老舊小區改造示范小區,最終評選出了8個獲獎小區,包括3個“最佳小區改造獎”、5個“最佳老舊小區改造單項獎”。

以獲得“最佳小區改造獎”的錦江區馬家溝1號五福苑小區為例。該小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現有居民約1490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佔了近20%。改造前,小區水管老化、屋頂滲水、牆面脫落等問題嚴重,碰到惡劣天氣時還會出現內澇,出行難、停車難、買菜難的問題,讓居民苦不堪言。

納入成都市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后,五福苑對雨季內澇、外牆滲水、停車困難等13項問題進行專項整治。不僅外立面得到了提升,雨污管網、燃氣管網、安防設施、停車位等都改造一新。原本破舊的停車棚被改造成了5個共享空間:知福堂、味福堂、品福堂、樂福堂和聚福堂,分別對應黨員活動室、老年助餐室、兒童活動室、老年舞蹈室、天府名茶園等,真正凸顯了小區名字“五福苑”的傳統和內涵。

成都市住建局更新處相關負責人說,所有的示范小區都有著同樣的特點——不僅僅是硬件的更新,更是讓居民共同參與,讓鄰裡間情感重塑,讓片區的特色永續傳承。

改哪裡怎麼改,居民說了算

居民參與,群眾做主——正是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重要原則。位於雙水碾街道花徑路社區的金桂園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金桂園建於2003年,共3棟170戶,被納入2021年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改造前,雙水碾街道於2020年開展對該小區的民意摸底調查工作,征集居民改造意願及需求,小區居民簽署《老舊小區改造同意書》率達到100%。改造后,小區增設了監控設備,進行了綠化建設,新增健身器材,打造了小區花園……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區煥然一新的過程。據成都市住建局更新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過程中,街道社區組織金桂園小區居民召開了多次壩壩會,廣泛征集意見。會上議定,以小區年底分紅的自有收益,比如物業管理費結余、外來車輛停車費收益等,來補足困難人員需繳納維修資金部分。

除了表達意見建議,當然也要參與監管。金桂園的小區居民們還在施工現場成立“紅色孃孃團”,監管施工質量。

“也就是說,改不改、改哪裡、怎麼改,都由群眾說了算。”該負責人表示,這樣一來,不僅改造后的小區滿足了居民需求,也增添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

把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納入改造

數據顯示,去年成都共完成老舊小區改造313個、惠及居民3.4萬戶。今年,改造計劃幾乎翻了倍,提出將完成老舊院落改造601個、涉及居民7.2萬戶。那麼,今年要怎麼改?

“不僅數量更多,在功能品質上也會進一步提升。”成都市住建局更新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成都將把對燃氣、供電、排水(雨污分流)、消防等的全面排查整治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全面排查整治燃氣、內澇、房屋結構等風險隱患,力爭2022年底全面消除安全隱患。

另一方面,還會完善小區內“一老一小”、電梯、停車等功能配套,加快增設充電樁,統籌推進院落改造、片區資源整合和資產賦能,同步提升養老、托育、醫養等公共服務能力,實現社區及院落運營可持續。

“我們還會在每個區(市)縣打造1個老舊小區改造示范項目。”該負責人表示,將強化示范項目引領,積極發揮標杆和示范作用。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