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85后”農學博士回到龐家村——

返鄉創業也能實現自我價值

2022年03月14日07:38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返鄉創業也能實現自我價值

3月仲春,暖陽籠罩著達州市達川區管村鎮龐家村。一個叫馬鞍山的坡頂上,“85后”農學博士李洪權正和十幾名村民一起,忙著育南瓜苗。

“這段時間事情多得很,修路、育苗,明天還要出豬(當地方言:賣豬)……”李洪權邊說邊忙著手中的活。

今年是李洪權返鄉創業的第四個年頭。回鄉創業這幾年裡,他建起了2000余畝青花椒基地、現代化生豬養殖場、400畝魚塘……

返鄉 投資數百萬元 成立合作社

地裡干活的人,年齡都比李洪權大,但都願意聽李洪權的話。黑黑瘦瘦的李洪權,穿著打扮和村民沒區別,但一副厚框眼鏡又顯示著他的不一樣:他是正兒八經的農學博士。

在龐家村,他是第一個博士。博士畢業后,他進入湖北省農科院工作,后又辭職到廣東創業。正當村民齊聲稱贊這個娃兒有出息時,他居然回村裡種地來了。“戴起眼鏡種地,種得來不?”李洪權從小沒干過農活,村民們說啥的都有。

李洪權不管這些,把“下海”攢的數百萬元全部投進去,成立鼎泰種植專業合作社,逐步種起2000余畝青花椒,建起年出欄規模5000頭的現代化養豬場和400畝魚塘……

這幾年,在鼎泰種植專合社的帶動下,周邊168戶735名村民脫貧致富。

變化 改變村民理念 專業知識派上大用場

走進馬鞍山坡頂的青花椒地裡,記者看見一盞黃色的燈,燈罩裡還有些死掉的小虫子。這是李洪權設置的滅虫裝置。和傳統農藥殺虫不同,這種裝置利用高壓電自動滅虫。

作為農學博士,李洪權的專業知識在種地時派上了大用場——

他研制用於青花椒灌溉的澆水系統,不僅節省了勞動力成本,還大大提高勞動效率,獲得國家專利。

以前,當地種青花椒都不修枝,有人看見李洪權為青花椒修枝,覺得浪費,“剪了枝條不會降低青花椒產量嗎?”后來人們發現李洪權的青花椒產量不降反升,便也學著為青花椒樹修枝。

去年,李洪權的現代化養豬場投運。豬場裡,夏天溫度高了水帘會自動降溫,冬天氣溫低了地暖會自動升溫。通風設備還會根據監測到的豬尿氣味數據自動啟動……

通過干濕分離,養豬場裡的干糞和尿液發酵后分別被運到青花椒基地灌溉,實現種養循環。這讓李洪權的父親很欣慰,“養了一輩子豬,最愁的就是豬糞處理,現在兒子解決了這個問題。”

“農業要發展,鄉村要振興,人才最重要。當下農村最需要的,就是像李洪權這樣有知識有干勁的專業人才。”達州市達川區農經站副站長周文全說。

對話

回鄉創業不能盲目

要有長期准備

記者:你已走出農村,為何又回到農村?李洪權:我出生在農村,對農業、土地有感情。從近年發展來看,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未來農村發展機會都是很大的。當然,我也想回來陪伴父母。

記者:在一般人看來,博士回鄉創業是“知識浪費”。如果你去搞科研,是不是會更能實現自我價值?

李洪權:我不這樣認為。因為在科研機構,也不一定能創造出新東西。在我看來,實現自我價值就是回到家鄉,做些事情。不光我,現在越來越多有知識的人都回到農村扎根,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他人,實現自我價值。

記者:這幾年村裡有什麼變化?

李洪權:我回來之前,你現在看到的花椒基地全是茅草,魚塘是一個小河溝。現在,這些荒地都得到開發和利用,村裡還有將近5公裡的生產路,全部是硬化了的。現在路有了,產業也有了,大家也願意到這裡來散步了。

記者:這幾年創業,你感到最難的事情是什麼?

李洪權:創業者都會遇到資金困難問題,但我感覺最難的還是人。現在地裡勞動的人,平均年齡60多歲。想找個年輕人來幫忙寫東西就比較難了。

記者:對打算回農村創業的人,有什麼建議?

李洪權:首先,心態要好。回來在農村做事情,不要太在乎別人說什麼。其次,不能盲目。這個事情適不適合自己干,要自己去了解體會。再次,學會堅持。搞農業,兩三年不一定見效,心要靜,要踏踏實實做事。創業之前,可以問一問自己,能不能熬住5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春華)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