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全國人大代表鄭曉幸:深化扶持機制、引導社會力量 全面推動非遺發展

2022年03月11日10:24 | 來源:四川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兩會超話】全國人大代表鄭曉幸:深化扶持機制、引導社會力量 全面推動非遺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鄭曉幸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開幕。非物質文化遺產再次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文物古籍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近年來,我國非遺事業取得顯著成就,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名錄體系逐漸完善,搶救性記錄取得重要成果,非遺宣傳傳播廣泛開展,非遺保護保障體系更加有力,非遺保護意識深入人心,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非遺保護制度基本建立、廣泛傳承生動局面初步形成。”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非遺保護協會副會長鄭曉幸向記者介紹道,伴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非遺傳承發展條件發生重大變化,全面活態傳承仍存在困難,部分領域給予非遺傳承人的權利和扶持凸顯不足,立足於塑造良好環境,提升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水平。今年,鄭曉幸帶來了這三個建議:《關於深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扶持機制的建議》《關於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建議》《關於推動非遺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的建議》。

  深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扶持機制

  鄭曉幸建議,改善授藝活動的繼承條件。為非遺繼承人提供傳播非遺文化、體現傳承精神的的社會文化空間和展示平台,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使公眾可以通過多渠道認識和了解非遺。為繼承人提供場地和資金有效支持,對主動組織、參與傳承工作的傳承人給予物質和精神方面獎勵,調動傳承人主動參與和主動作為積極性,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播和延續。

  同時,優化傳承人的發現培養機制。出台激勵政策,提升青年人參與學習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積極性,引導年輕人參與非遺傳承活動。完善高等院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人的培育機制,建立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培養模式,促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增加廣大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營造人人愛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人人參與非遺保護傳承事業的良好氛圍。

  此外,加大傳承人經費投入。制定相應的傳承人補助機制,加大對傳承人的傳承傳習資金補助,使傳承人有更多精力和時間用來開展傳承傳習活動。除財政經費外,可通過組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金等多種多樣的方法籌措資金,解決傳承傳習中的實際困難。目前,非遺傳承人普遍年齡偏大,應加大傳承人醫療保障,解決其傳承傳習的后顧之憂,避免藝隨人去的窘境。

  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傳承工作

  “近年來,我國非遺保護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隊伍老齡化、后繼乏人、無人肯學的形勢不容樂觀。建議進一步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傳承工作。”鄭曉幸告訴記者,2021年8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明確“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形成有利於保護傳承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

  基於此,鄭曉幸建議,引導行業協會組織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培訓。支持行業協會組織廣泛開展非遺實踐和研學活動,在職業學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專業和課程,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推進建設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

  支持行業協會組織完善傳承非遺體驗設施體系。在現有基礎上,鼓勵行業協會組織興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驗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配套傳承體驗中心,促進形成集傳承、體驗、教育、培訓、旅游等功能於一體的體驗設施體系。

  加大對非遺行業協會組織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有關部門支持在非遺行業協會中建立從業者獎勵機制。試點將非遺類資質培訓、資格預審等工作逐步交由行業性協會團體實施,支持各級非遺協會開展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提高行業從業水平和道德水准。符合條件的非遺類行業組織可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社會捐贈及相關所得稅免征試點。

  推動非遺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

  “自2018年5月16日起,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已經啟動殘疾人非遺就業培訓項目,在全國范圍內設立培訓基地。目前來看,殘疾人非遺就業得到了較多的關注,尤其是手工藝類非遺項目與殘疾人結合的持續嘗試,充分發揮了非遺結合的優勢。”鄭曉幸表示,目前,殘疾人參與非遺傳承工作方面,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非遺就業規模較小,社會關注度較低,就業項目在培訓、社會支持和政策環境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

  在鄭曉幸看來,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特別是傳統工藝,依托面大、量廣、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等獨特優勢,為一大批殘疾人提供了創業就業的空間,在促進就業增收、實現小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殘疾人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扶殘助殘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殘疾人中能工巧匠很多,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一支重要力量。”鄭曉幸建議,積極營造殘疾人非遺自強的奮進氛圍。充分發揮文化在殘疾人鞏固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工作中“扶志”“扶智”和“扶殘助殘”作用,幫助廣大殘疾人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技藝,持續增加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積極引導殘疾人參與非遺保護,總結、提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參與非遺保護和促進就業的經驗和模式,鼓勵和支持宣傳推廣和學習借鑒。

  多渠道、多形式促進殘疾人非遺就業創業。在我國非遺資源豐富地區,設立殘疾人非遺傳承培訓孵化基地。選取適於帶動就業創業、有市場潛力的傳統工藝項目,推進非遺傳承培訓孵化基地因地制宜建設,形成一個或幾個相對集中的傳統工藝生產培訓和交流展示展銷基地。

  提升殘疾人非遺技能就業創業能力。支持制定實施“殘疾人非遺職業技能提升專項行動方案”,幫助有就業願望和培訓需求的殘疾人普遍得到相應的非遺技能素質培訓、創業培訓。鼓勵鄉村組織各類各級非遺傳承人,開展非遺傳承師帶徒培訓,積極參與殘疾人非遺傳承事業。設立一批殘疾人非遺工匠工作室。

  大力扶持殘疾人非遺產品的營銷推廣。支持有關部門、群眾組織搭建平台進行資源整合,通過電商訂單生產、以銷定產等方式,幫助銷售殘疾人非遺傳承培訓基地的傳統工藝產品,促進“非遺+創業+就業”。舉辦殘疾人非遺人才交流、殘疾人非遺產品市場營銷、殘疾人非遺就業創業成果展示等活動。將殘疾人非遺基地產品的展示、銷售與各類相關博覽會、展銷會相結合,加大線下線上的宣傳和營銷力度。(川網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 何佳欣 實習生 官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高紅霞、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