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兩會視線

“糧食安全” 中央有部署,四川有需要

2022年03月05日08:0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糧食安全”為何成兩會熱詞

“要讓農民願意種糧食!”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君告訴記者,他非常關注如何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糧食安全。

無獨有偶,不少基層代表也在各自的建議中提及,應該綜合施策,確保糧食產量更上一層樓。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糧食安全”為何成為熱詞?如何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看大局 助力端牢中國飯碗,中央有部署、四川有需要

“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裡,這個信號非常明確!”代表委員表示,之所以重點關注糧食安全,因為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性部署。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糧食是重要領域。同時,連續3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將糧食安全擺放在重要位置,並先后實施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等硬舉措。特別是前不久發布的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將糧食安全明確為“三農”工作首要底線任務。

不隻有明確的信號,還有更精確的任務。“任務和要求非常具體。”全國人大代表、樂山市發改委主任、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吳小怡介紹,從2020年起,中央就下達各省糧食穩產增產任務。以今年為例,確保糧食產量710億斤以上、新增310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就是四川的“硬任務”。

除了中央部署,還有四川省情實際。在代表委員看來,四川是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口糧、工業生產需要大量的糧食。此外,四川也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和糧食消費大省,穩定提高糧食產量和確保口糧自給,是四川肩負的重大政治任務。

“如果沒有充足的糧食供應,不僅經濟發展會受到影響,連基本的穩定都難以保証。”全國政協委員、四川農業大學校長吳德說,過去兩年多的經驗表明,形勢越復雜越要穩定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而扎緊“米袋子”是重中之重。

析難點 難掙錢、難找地,糧食穩產增產面臨“兩道坎”

“種糧基本不賺錢,甚至可能要虧本。”全國人大代表,眉山市丹棱縣齊樂鎮龍鵠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羅朝運說,代表委員之所以熱議糧食安全話題,另一個原因是推動糧食穩產增產面臨著不少困難與挑戰。

在代表委員看來,就當前而言,最主要的挑戰是成本上升過快和找地難。

“今年種子和化肥的價格都漲得凶。”全國人大代表、阿壩州淨土阿壩農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綜合部負責人王安蘭說,此前的調研顯示,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今年大春,全省化肥和種子價格出現40%左右的上浮。

這進一步擠壓了種糧農戶的利潤空間,羅朝運算了一筆賬:按照當前價格,每畝水稻種植成本較去年上漲100元左右。去年齊樂鎮一帶,每畝水稻利潤也隻有百元上下。

即便有利潤,也很難找到地塊種糧。李君說,經過多年種植結構調整,岫雲村的耕地多數已種上了茶葉、獼猴桃等經濟作物,糧食擴種的難度大。

不少基層代表委員也反映,在糧食穩產增產任務已經明確的前提下,“找地”是當前春耕的重中之重。

“谷非地不生,沒有地不可能種出來糧食。但耕地用途管制還存在著一些短板。”吳德坦言,從此前的摸底來看,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耕地“非糧化”乃至“非農化”現象。

謀出路 讓補貼更有力度更精准,還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如何破解種糧效益不高卻要守住耕地紅線難題?

首先,補貼要精准。“從我們在基層掌握的情況來看,這是能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李君說,精准應該體現在補貼市場的真實反應上,以及補貼環節領域的拓展和補貼對象的聚焦上。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吳小怡。她說,種糧補貼應該根據當年農資漲跌情況適當調整,以適應當年種糧成本變化,可將補貼向農資生產和糧食購銷領域延伸,以壓低種糧成本,並將相關補貼進一步向實際種糧農戶補貼,讓政策紅包更加名副其實。

其次,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有良田,還要糧用。這個良田,就是保障糧食作物有良好的生產條件。”吳德說,四川地形多樣,存在資源季節性區域性分布不均衡,建議要以高標准農田建設為抓手,不斷讓更多耕地“旱能灌、澇能排、宜機作業”。

糧用,則要靠綜合施策。

抓手要硬。“當頭炮”應該變耕地紅線為真正的高壓線。具體來說,在劃定耕地保護紅線之外,還要強化立法和執法,讓“長牙齒”的舉措貫穿到耕地保護各個環節。

指揮棒要准。“考核要更加向糧食生產傾斜。”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任曉春介紹,去年已正式實施的《四川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和正在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條例》等,正在嘗試從法制層面為“多產糧食”保駕護航。

“還得有新技術。”全國人大代表、攀枝花市米易縣普威鎮獨樹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永蘭介紹,已請來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專家,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和果園套種技術,在不改變既有農業產業布局的基礎上,為1000畝大春糧食作物擴種找到了地塊。(川報記者 王成棟)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