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文化

大唐秦王陵出土文物首次來川

2022年03月04日07:2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大唐秦王陵出土文物首次來川

  2月20日,由寶雞市大唐秦王陵文物管理所和成都永陵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五代梟雄·千年遺珍——寶雞大唐秦王陵出土文物展”在成都永陵博物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7月20日。

  展覽分為“千年遺珍”“瑰麗磚雕”“大唐秦王”“岐蜀之爭”四個單元,包括磚雕、銅器、瓷器、陶器、鐵器、石器、銀器等7類58件(套)出土於大唐秦王陵的展櫃文物首次來川外展,可謂一場晚唐五代時期歷史風貌的文化盛宴。

  可窺晚唐佛教對喪葬習俗的影響

  據悉,大唐秦王陵是唐末五代稱霸關中西部三十八載的李茂貞及其夫人劉氏的墓葬,位於八百裡秦川的西陲寶雞。李茂貞本名宋文通,是晚唐五代時期割據在京西重鎮鳳翔(今寶雞境內)的軍閥,在晚唐諸多歷史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因功被唐僖宗賜名李茂貞。在唐末數次變亂中,李茂貞憑借自己的雄才謀略,一躍成為鳳翔藩鎮的統治者,先后被封為“岐王”“秦王”。李茂貞勢力鼎盛時統轄范圍涵十五鎮四十余州,即今陝西大部、寧夏南部、甘肅西部、四川北部一帶,是晚唐五代一支強勁的地方勢力。

  1999年、2001年考古工作者在寶雞陵塬村發掘兩座墓葬,墓志分別顯示為“大唐秦王”“賢德太夫人”,由此判斷是五代時期李茂貞夫婦的墓葬。2013年5月,李茂貞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座墓是按“同塋不同穴”的墓葬形式合葬的,墓葬保存了較為完整的神道石刻,墓內出土瓷器、陶器、銅器、石器、墓志等豐富的隨葬品,其中夫人墓出土彩繪磚雕37幅,包括八人抬轎、二人抬轎、婦女啟門、駕鶴西游等完整圖案,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千年前豐富多彩的世俗生活畫面,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展品中,陶佛像、經幢、蓮陶杯、塔式陶罐等具有佛教色彩的文物佔了較大比重,聯系到李茂貞五次重修法門寺的歷史,可以從中窺見晚唐時期佛教流行情況以及佛教對當時喪葬習俗的影響。展覽還展出了漢人牽馬、胡人牽駝等磚雕文物的圖像,顯示出晚唐時期中外交流的圖景,其中,牽駝的胡人的相貌與牽馬的漢人明顯不同,顯示出晚唐工匠高超、細致的雕刻水平。

  展現秦岐與前蜀“相愛相殺”的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死后埋葬於永陵的另一位晚唐五代時期梟雄、前蜀開國皇帝王建,與李茂貞曾有多番斗爭與合作。

  王建和李茂貞都是晚唐時期成長起來的地方強藩,由於地緣的關系在歷史上有數次交手,他們先后在東川、山南西道展開激烈的爭奪。隨著中原朱溫“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們一度還出現了短暫的合作。李茂貞貪圖蜀國的物資,王建看中岐國的戰略屏障,他們聯手對抗朱溫建立的后梁。王建曾將自己的女兒普慈公主嫁給李茂貞從子、秦州節度使李繼崇。其后,雙方因利益的沖突,以聯姻的破裂為引爆點,展開了長期的地域爭奪戰。岐蜀的斗爭最終以王建、李茂貞相繼去世,后唐的建立而終結。關於這段歷史,本次展覽第四單元“岐蜀之爭”便通過前蜀皇室成員墓志銘等文物,展現了秦岐政權與前蜀時分時合、亦敵亦友的歷史。

  成都永陵博物館陳列宣傳部主任劉仕毅表示:“我們專門邀請寶雞市大唐秦王陵文物來成都進行展覽,首先是為了促進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其次成都永陵作為五代十國時期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一直致力於向觀眾展示晚唐歷史面貌,與五代十國歷史文化相關的展覽也在陸續准備中。”(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成博)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