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報告·鄉村振興進行時 | 治理有效薈萃】

王家溝村的華麗蝶變

張健 王曉霞
2022年02月24日14:3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遠離喧囂繁華,探訪田園清幽﹔遠離鋼筋叢林,尋覓鄉村朴實。漫步井研縣研經鎮王家溝村,蔚藍天空下荷塘靜謐、鴨群棲息,古老的黃桷樹參天聳立,蜿蜒的村間小路整潔平坦,農家小屋參差有致,細細品來別有一番風味。在這裡,我們靜靜感受著這個昔日的省定貧困村的華麗蝶變。

王家溝村局部圖。張健供圖

昔日窮困荒草生 如今致富結碩果

“我們從朋友圈看見王家溝的宣傳,感覺很不錯,於是就約上幾個朋友一起來了。昨晚就訂了餐,今天准備摘了李子,就去吃他們這裡的特色魚。這裡真的很漂亮,准備等家裡孩子放了假,再帶他們一起來耍一圈。”游客邱蘭說。

從名不見經傳的窮山溝到現在游客慕名而來,誰能想到,這個曾經被確定為四川省省定貧困村的王家溝村,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通過脫貧攻堅、環境治理、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王家溝村,位於井研縣研經鎮南部,原有12個村民組358戶1127人,建檔立卡貧困人戶62戶152人,貧困發生率13.49%。長期以來,王家溝村因為地理環境、基礎設施等諸多因素制約,發展一直相對滯后。村裡沒有產業,傳統的家庭種養業難以維持家庭生活開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踏上了離家外出務工之路,留下的就隻有老人和小孩。這樣的王家溝又怎能談發展呢?

“要想富先修路”,是很多鄉村亟待解決的致富難題,尤其是像王家溝這樣偏僻的山村。王家溝村自2014年被確定為省定貧困村以來,村兩委集各方資金支持,修建了一條4.5米寬村道,直接連通井研縣城區和研經鎮,距縣城區行車僅10分鐘的路程。此外,新硬化組道、斷頭路、維修路、入戶路25.6公裡,村內組組通水泥路,全面消除斷頭路,大大拉近了王家溝與縣城區的距離,徹底解決了王家溝村農資農產品運輸難題,為王家溝的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村內組道。張健供圖

修通了公路,還遠遠不夠,如何才能讓村民真正實現增收致富?駐村幫扶工作組與第一書記、村兩委認真把脈王家溝村致貧症結,在深入調研走訪的基礎上,成功引進9家農業經營業主,流轉土地2281畝,發展水產726畝、柑橘園555畝、李子園400畝、珍稀苗木600畝,強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將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推進。同時,在產業園區的帶動下,23戶貧困戶自主發展柑橘、水產等特色產業50畝,為貧困戶提供資金、技術及產銷等服務,讓他們成功實現了增收致富。在全體黨員干部和群眾的努力下,王家溝村於2018年實現脫貧摘帽、貧困戶全面脫貧。在高標准完成脫貧“規定動作”的同時,王家溝村注重創新扶貧思路,大力實施“扶志、美家”行動,全面提升脫貧質量。通過爭取縣扶持村集體經濟試點項目,村集體投資30萬元入股專合社年分紅2.4萬元,投資70萬元打造村集體柑橘園50畝、李子園300畝,2020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8.3萬元,村民人均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9元,實現從省定貧困村向產業示范村的華麗蝶變。

李子園。張健供圖

青山綠水扑面來 客人休閑賞游忙

引進產業,圓了村民們的致富夢。如何讓村民感受到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更多地引進業主、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成為駐村干部、第一書記和村兩委班子新一輪創新工作的重心。要留得住人,先要有優美潔淨的環境。經過認真細致地調研,駐村干部、第一書記和村兩委班子決定,以廁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為抓手,積極開展全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村裡的房子統一粉刷,描繪國學系列畫作。《鹽井灣》所展現的農耕文明,讓我們重新體味到農耕時代慢時光裡的悠然和詩意﹔“因鹽而興,因鹽而盛”的研經場鎮的熱鬧,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國學氛圍。

村內公廁。張健供圖

在鄉村振興這一“考題”上,王家溝村選擇了“旅游方案”。如今,王家溝村已經修建了民宿、農家樂、果園,種植了柑橘、李子等特色水果,村民可以通過流轉土地和到園區務工實現增收。2021年,王家溝還新引進了第三方公司參與進集體經濟,共同經營開發。下一步,王家溝村還將增加親子游樂園、水上樂園等項目,讓更多的游客到村裡游玩,刺激王家溝村的經濟發展,讓當地群眾有更多的增收途徑。“王家溝村曾是省定貧困村,以前基礎設施不完善,村內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在脫貧攻堅的助推下,全村現已建成果樹、生豬、水產三大產業園,大家的經濟收入提高了,村內的環境衛生也改舊顏、換新貌。”樂山市委組織部下派干部、王家溝村村主任助理李昕昀說,“發展鄉村振興,為什麼會選旅游?因為適合。從樂山中心城區自駕來到我們王家溝村,僅需一個小時左右,交通方便。並且,我們集思廣益,對研經鎮的文化脈絡、王家溝村的地勢、地形與農業優勢進行分析、思考,牢牢鎖住國學文化這一主線,大家獻計獻策,共同設計,這才有了今天這些景點。希望通過發展旅游,提供更多就近務工的機會,促進村民增收,建立長效發展機制。”

村民務工採摘李子。張健供圖

人富了,村美了,如何充實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整體素質?通過深入挖掘史料,王家溝村制定了打造國學文旅項目,農旅融合的新思路,爭取各級幫扶單位幫扶資金、項目資金,以經學文化為魂,打造國學客棧農旅結合項目﹔在深挖經學大師廖平在王家溝村成長經歷,收集更多故事、形成更多資料的基礎上,打造更多節點,展現廖平的研學場景,豐富國學教室內容,讓游客可以在此著漢服、悟國學、拜古樹,讓國學文旅項目有血有肉有看點。王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朱良英介紹,“研經鎮人杰地靈,歷史上有名的經學大師廖平、愛國將領熊克武的故事一直廣為流傳。王家溝村的鄉村旅游發展就是以國學文化為主線,希望游客放鬆身心的同時,感受濃厚的國學氛圍。”

為此,王家溝村緊緊依托國學旅游,緊盯旅游吃、住、游、玩四大要素,科學做好各板塊的打造和改造。“吃”方面,在現有國學餐廳基礎上,擴大容納量,提升菜品數量質量,打動游客味蕾﹔“住”方面,大力發展民宿建設,提標改造國學客棧,設置足夠車位﹔“游”方面,圍繞“農”和“文”,種植更多水果,實現季季有果摘,打造粉黛園、荷花塘、向日葵田等打卡點﹔“玩”方面,打造親子游樂場,水上樂園等游樂設施,形成全年齡段覆蓋的游樂項目。鼓勵村民融入農旅發展中,在主要游樂點增設土特產銷售攤位,方便群眾售賣自家農副產品﹔號召村民利用自家住宅修建民宿、發展餐飲等,既增加游客來村的選擇空間,又讓更多群眾共享農旅發展紅利。成功實現包括餐飲棋牌、垂釣、草坪燒烤、採摘、國學體驗、民宿六大板塊的農旅融合發展新模式,國學客棧項目也成為王家溝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王家溝村史館。張健供圖

一條彩虹路,穿過潔淨整齊的庭院,村民家裡花台上,生長旺盛的月季、玫瑰、黃菊爭相開放,各種綠植生長其間,好一幅人間仙境的美麗畫卷映入眼帘。整個村庄靚麗而不失濃郁的文化氣息,讓曾經偶遇王家溝村的游客,從此戀上了這裡,每到周末或節假日,便會舉家前來感受小山村的國學魅力。行走在筆直的彩虹路上,欣賞著青山環繞、綠水潺潺的美景,內心的壓抑、煩惱、浮躁瞬間一掃而空,悠然與愜意在心裡慢慢溢出……

5月初夏,王家溝村漫山遍野的李子樹結滿了碩果,又紅又甜的五月脆、香甜如蜜的蜂糖李……王家溝村兩委抓住這個“醉美”時節,舉辦李子採摘節,游客穿行在累累碩果的李子園裡,採摘著碩大香甜的果實,果園裡飛出陣陣歡笑聲和絡繹不絕的贊嘆聲……果園外滿池紅艷艷的荷花,則讓旅客感受到十裡荷塘裡荷花的清香,真想“守得蓮開結伴游,約開萍葉上蘭舟”,去體味歐陽修筆下“酒盞旋將荷葉當。蓮舟蕩。時時盞裡生紅浪。花氣酒香清厮釀。花腮酒面紅相向。醉倚綠陰眠一餉。驚起望。船頭閣在沙灘上”的曼妙時光。

游客採摘李子。張健供圖

村美人富踏歌來 鄉村振興展畫卷

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人居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可村兩委並沒有就此滿足,他們積極引進項目,擴大產業,向縱深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村兩委充分運用“一核三治一平台”治理模式,緊扣黨建引領作用,用好用活積分制管理體系,讓更多群眾自發參與、積極參與,用積分制管理激發群眾參與治理的內生動力,並建立良好的成功人士回引制度,將王家溝村近100名成功人士吸引回村,發展壯大產業,為王家溝村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大活力。同時,村兩委積極與企業共同開發經營旅游項目,拓寬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充分發揮鄉賢和致富能人的“智庫”作用,探索集體經濟投資其他項目的方式,打破集體經濟僅用於發展種養殖業的傳統,使集體經濟實現穩中有增。回鄉創業的成功人士們表示,“由於傳統種養業落后,我們曾經都被貧窮牢牢困住,為了走出貧窮,我們隻能背井離鄉去掙錢養家,不曾想,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上級領導和村兩委不斷創新發展,讓昔日荒草叢生的村庄,幾年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看到家鄉這巨大的變化,我們覺得應該回來為家鄉發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共同推進鄉村振興,讓家鄉變成美麗富饒的地方,用我們的激情與熱情,表達我們對故鄉深摯的愛。”

如今,站在王家溝村村委會院壩裡,放眼望去,成片的柑橘林、李子林圍繞在波光粼粼的魚塘邊,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點綴其間,構成一幅寧靜和諧的鄉村美景。幾年前,眼前的美景還只是一片光禿禿的山丘。近年來,王家溝村引進10家農業經營業主流轉土地2281畝,發展水產養殖726畝,柑橘、李子及珍惜苗木等種植1500余畝,王家溝李子、王家溝脆皖魚等品牌知名度越發響亮。農戶從土地租金、務工費、反包倒租等形式中得到收益,受益農戶150余戶。通過近兩年的發展,已形成300畝果樹的集體經濟規模,年收益近20萬元。

王家溝村集體經濟黨員示范園。張健供圖

行走於王家溝,漫步在荷塘間,看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池塘,似乎看到李清照“沉醉不知歸路,誤入藕花深處”的無拘。輕嗅荷香,一種濃得化不開的鄉戀便在心間漫溢。當微風吹過,耳畔響起的“沙沙”聲音,宛若嬌俏的女子在竊竊私語﹔雨過天晴時,沾滿的水珠的荷葉,晶瑩剔透,煞是愛人,輕風拂動荷葉上的水珠,像頑皮的孩子在溜冰場上盡情滑行,給人們帶來無比愉悅的享受。

王家溝村荷塘。張健供圖

滿樹的李子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嫵媚的光澤。覆著薄薄的一層果霜的果子,個個鮮嫩圓潤,手裡摘著這個,眼裡看著那個,仿佛回到天真無憂的童年時光。在藍天白雲的背景下,在蔥郁的李樹下,親近原生態的田園,心在草葉的芬芳和大自然的氣息中輕舞飛揚,盡享閑暇時光,體驗恬淡的安然和簡單的快樂。人與自然就該如此和諧,生命就該如此精彩,我們滿載而歸,採摘的不僅僅是果實,更是一份樂趣與心情。

行走在“一念間”的青石小徑上,觀賞著水天一色的詩意,體悟“白茶清風無別事,我在等風,也在等你”的禪意,忽然聞到陣陣濃香扑鼻而來,土風土味農家菜,瞬間打開人們的味蕾。吃著鄉土氣息濃郁的農家菜,不禁讓人重拾記憶裡鄉村生活的美好。王家溝村充分發揮自然地理優勢,構建而成集茶藝休閑區、燒烤露營區、採摘園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吸引著四面八方的客人前來感受茶文化,體驗採摘之樂,觀賞荷花之美,品嘗農家美味……

站在碧瓦白牆、青磚木門的“一念間”,任思緒飄飛,微風過處,綠草和野花彎著腰,似乎在迎接遠道而來的你。欣賞著大自然的寧靜,心在一剎那平靜下來,不由自主地細細品味著這難得的寧靜與優雅。井研縣作家協會會員李雙潮多次來王家溝採風,他深有感觸地說,沒想到昔日四周荒山的王家溝村,如今變成了碩果飄香、歌舞滿院、游人如織人間仙境。性情的他還即興賦詩一首“曾經省級貧困村,今天滿山果累累,游人醉在荷香飛。”

全國鄉村治理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張健供圖

居住在王家溝村裡,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安寧融洽。在鄉村治理工作中,逐步形成“點、線、面”工作格局。王家溝村現已經安裝5條雪亮工程、22個園區安裝監控、97個入戶監控全部通過網絡運營商接入村委會,有效促進物防技防和社會治安聯防聯控。同時,與中國電信合作,向群眾免費發放“平安聯防手機”,手機能接收村鎮通知、學習政策等,並為村民提供一鍵報警和平安聯防群呼功能,為留守老人、留守兒童作好安全保障。村民們紛紛表示,如今的王家溝村,村民們在積分制的鼓勵下,好人好事也越來越多了。庭院整潔、花草茂盛、公路暢通,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促進鄉村振興、環境宜居、產業發展、文旅融合,讓昔日窮困王家溝村,變成了村美人富的示范村。大家覺得生活在這裡,有滿滿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園區聯防聯控。張健供圖

如今的王家溝村,一幢幢民居錯落別致,一條條水泥路四通八達,一面面文化牆新穎別致,一處處鄉土干淨又整潔……天藍、水清、地淨、村美,一幅讓人民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感覺到自然舒適、留得住美好記憶的美麗畫卷日漸清晰。一山一水一幅畫,一步一景一傾心,一幅鄉村振興畫卷正在王家溝這片土地上徐徐展開。

 

【作者簡介】

張健,井研縣融媒體中心新聞採編人員。

王曉霞,網名蓮心,四川省評論家協會會員、樂山市作協理事、井研縣文聯副主席、井研縣作家協會主席,現就職於井研縣融媒體中心,著有個人綜合文學集《心海觀潮》,詩歌、散文等發表在《人民日報》《星星》《四川文學》《四川政協報》《四川農村日報》《樂山日報》《三江潮》等報刊雜志以及人民網、新華網等平台。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