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數字經濟能做什麼?

兩會圓桌
嘉 賓
朱家德
省政協委員、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
鄭成渝
省人大代表、中國電信四川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周濤
省政協委員、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數字經濟,是今年省兩會上的熱詞。瞄准新賽道,四川優勢何在?如何繼續發力?針對這一問題,記者與多名參加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展開對話。
談健康發展
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
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健康”一詞怎麼理解?
朱家德:這是一個新信號:加快補短板、強弱項。近年來,特別是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以來,四川堅持把數字經濟放在突出位置來抓。截至去年,我省數字經濟規模位列全國第九位、穩居西部第一位。但對標先進省份仍有差距,尤其是在數字經濟總體規模、引領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核心產業競爭力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差距明顯。
鄭成渝:“健康”,就是科學合理,要利國便民利經濟。就當前來說,網絡安全和隱私安全是重中之重。要知道,國家利益和消費者利益永遠是頭等大事,是第一位的。
周濤:“健康”最大的導向,指向提升核心產業競爭力和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近年來,四川和全國一樣,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這裡面,有的是基於資源稟賦發展起來的,比如場景應用跟龐大的人口基數密不可分。但仔細分析,具備領先性、原創性技術的不多。同時,與服務業的融合程度比起來,四川的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度相對滯后,特別是在應用指導生產制造方面,還需更廣泛應用。
談核心產業
數字經濟也要防止“卡脖子”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推動“芯屏存端軟智網”數字產業集聚發展。其中有什麼深意?
朱家德:這句話既是對過去成績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的布局。
先說成績。去年,我們聚焦優勢領域,打造核心產業集群。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等整體規模和核心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成都、綿陽、眉山已形成全國最大柔性屏生產基地﹔樂山、遂寧等地新型電子元器件及材料產業初具規模。去年1月至11月,全省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3134.1億元,同比增長16.75%,成績耀眼。
再說未來。壯大數字核心產業是我們今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我們將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大力構建以“芯屏存感端”“大智網雲安”為支撐的數字核心產業新體系,補強傳感器、元器件、工業軟件等基礎產業鏈。
鄭成渝:這句話對數字經濟產業鏈提出更高要求。四川有很好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大數據、存儲等也在加快發展。但在個別領域,還是存在短板與不足。與其他產業一樣,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數字經濟一樣也會被“卡脖子”。四川作出這樣的部署,不難理解。
周濤:一個鮮明的信號是:避免有限的資源分散和重復建設。過去幾年,數字經濟處於起步起飛階段,鼓勵各行各業和各地探索摸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同時也可能造成了一些浪費。
談加快轉型
工業數字化轉型重在“精准”
記者:前不久召開的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工業數字化轉型要加快”被特別提及。如何實現加快?又有哪些期待?
朱家德:加快體現在目標上,今年,四川數字經濟規模力爭突破2萬億元。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著力6個方面的重要任務。分別是:推動技術創新突破﹔強化基礎要素保障﹔壯大數字核心產業﹔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培育典型示范應用﹔加強區域協調聯動等。今年,我們將完成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任務,力爭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6萬億元。
鄭成渝:作為企業,對此最大的期待是供需服務更精准,這是基礎和前提。舉個例子,對於企業來說,誰是最佳“牽手”對象,以往需要大量的前期對接工作,有時候無異於大海撈針。但如果有一個類似“相親網站”一樣的大數據平台,就能節省不少時間和成本。事實上,在工業生產中,無論是零部件採購,還是市場行情研判等,都需要這樣更加精細化的服務。
周濤:我覺得還是需要打通科研、生產、供應和銷售的聯系通道。四川是科技大省,但大部分資源,特別是工業研發領域的資源都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他們對於企業、市場的需求相對陌生。如果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通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消費端的聯系,就能夠提前布局科研攻關。(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彧希 王成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