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廣安:努力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2021年12月28日09:58 | 來源:廣安在線
小字號

原標題:廣安:努力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近日,在鄰水縣御臨鎮文武村蔬菜基地裡,村民正在採摘白菜。

“我在重慶蔬菜批發市場賣菜10多年,基地的蔬菜都是直接運往重慶市場。”該基地業主鐘四明說,沒有中間環節,效益更加可觀。

文武村屬於水淹區,村裡沿河的土地受到破壞,地裡淤泥堆積,以前村民發展生產多有不便。御臨鎮黨委政府經過考察后,決定引進業主鐘四明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現產管銷一體化管理,有效地實現了業主、農戶利益雙贏。

靠著蔬菜產業,村裡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補齊了基礎設施短板。如今,路通了,村美了,曾經的窮山村如今蛻變成令人羨慕的“幸福村”。

文武村的改變僅是我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如今,放眼廣安大地,一個個農業產業項目落地生根,一座座扶貧車間拔地而起,一排排農家院落寬敞整潔,一條條鄉村路平整暢通……村美、民富、產業興的宏偉願景,如同一顆顆“夢想金豆”,在廣袤農村大地默默耕耘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釋放出鄉村振興的無限魅力。

多措並舉 鞏固成果提成色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近年來,我市把穩定促進農村居民,特別是脫貧群眾、監測群眾增收作為過渡期內鞏固脫貧成效的根本出發點和最大目標,多措並舉、狠抓落實。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政策銜接是關鍵。我市認真研究國家層面“1+33”、省級層面“1+36”政策,結合廣安實際,調整優化過渡期內相關政策,及時制定出台教育、健康醫療、飲水安全、產業、就業、兜底保障、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有效銜接政策35項,做到應出台盡出台,初步構建起廣安“1+35”政策體系,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是我市推進鄉村振興的前提和保障。為此,我市做好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工作,今年以來,為20.3萬名農村困難群眾發放低保金3.87億元,新增城鄉低保對象13673人,其中重殘重病困難群眾單獨納入低保2445人。同時,切實加強健康醫療幫扶力度,繼續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穩定實行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后結算”制度,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為29.5萬名脫貧人口提供個人參合費用資助8269萬元,為7萬余人次脫貧群眾報銷縣域內住院費用5160.9萬元。用好衛生扶貧救助基金,實施大病專項救助、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救助,惠及脫貧群眾、監測群眾32378人次。

此外,我市還全面落實教育保障政策,構建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全階段資助體系,全面減輕困難家庭學生上學負擔,為59.25萬人次困難學生發放各類助學補貼5.24億元。落實殘疾人幫扶政策,建立殘疾人跟蹤訪視機制,及時將易返貧致貧殘疾人納入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和幫扶范圍。繼續將符合條件的脫貧殘疾人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范圍,落實並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4750萬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3712萬元。

聯農帶農 產業興旺農民富

近日,岳池縣顧縣鎮保全寺村的黃精基地裡,村民李興福、李艷林父子倆帶領鄉親正在採挖成熟的黃精。用不了多久,這些藥材就將通過加工、包裝,運往全國各地。

然而,在10多年前,這裡還是長滿荊棘的荒山坡。由於位處偏僻的深丘地帶,生產生活條件較差,保全寺村曾是岳池縣建檔立卡貧困村,這裡不適合傳統農作物生長,卻是藥材生長的好地方。

幾年前,李艷林便決定在這裡種植中藥材。從幾畝地的試種,到幾十畝、上百畝的拓展,李艷林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決心改變家鄉的面貌。

經過5年的發展,李艷林的基地已經拓展到300多畝,主要種植黃精、瓜蔞、佛手等中藥材,有了成規模的藥材種植,村裡鄉親們自然有了就業崗位,以前的建檔立卡貧困村民,成了這裡的產業工人。

“在基地工作一年能賺2萬多元,還能照看家裡的小孩,基地提供了伙食,大家都很有干勁。”村民胡燕蘭說。

通過在家門口務工,村裡的貧困戶早已實現了脫貧,保全寺村也順利摘帽。

看著熱情高漲的鄉親們,李艷林發展中藥材產業更加信心十足。今年,他拓展了相鄰的坡梁地,打造新的中藥材產業園,准備將基地發展到500至1000畝。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近年來,我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業”,走品牌體系化、市場化、龍頭化的品牌培育之路,建立龍安柚、廣安蜜梨、鄰水臍橙、優質糧油等主導產業16個,認定17批840個扶貧產品,累計銷售農產品8.6億元。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智慧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推行“企業+基地+脫貧戶”等聯農帶農模式,帶動了5.27萬脫貧群眾增收,實現了產業興旺農民富。

內外兼修 生態宜居鄉村美

近日,記者來到鄰水縣石滓鎮大河壩新村,隻見一排排樓房整齊劃一,村內有青草、綠樹、池塘、花圃,怡人的風景令人流連忘返。不遠處的果園裡,臍橙挂滿枝頭,村民們正忙著採收運往馬路對面的洗選廠進行初加工,隨后運往市場。

“自從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雖然歲數大了,但還是希望能為村裡出點力,讓環境更美,大家住得更舒心。”70多歲的村民張保全告訴記者,他每天都在為村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碎石墊路、大坑填埋等,他都搶著出份力。

“大河壩新村幾乎和城裡沒啥差別,住在這裡,心情格外舒暢。”看著現在村子的模樣,村民談慶民開心地說,2017年,該村還入圍了“四川十大幸福美麗新村”。

在我市,像這樣內外兼修的“美麗鄉村”還有很多。

生態宜居,正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今年,我市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鞏固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建設高標准農田,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實加大對鄉鎮中心校、衛生院、便民服務中心資金投入力度,進行農村戶用衛生廁所無害化改造。

接下來,我市將聚集同城融圈、優鎮興鄉、品質主導、產業支撐“四大戰略”,銳意進取、創新實干,牢樹堅持共同富裕的發展理念,全力確保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強化東西部協作、省內對口幫扶、定點幫扶和駐村幫扶,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姿態,再接再厲,努力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廣安日報記者盧琴)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