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科技

四川盆地“易滑”原因找到了

2021年12月21日07:42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四川盆地“易滑”原因找到了

  四川是地質災害多發、易發的省份。歷史記錄,1981年6月的特大暴雨就致使四川盆地產生6萬多處滑坡。為何四川盆地如此“易滑”?

  科學家通過10余年的研究,終於在最近破解了謎團。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一屆亞洲岩石力學大會上,成都理工大學教授許強領銜的科研團隊提交了《四川盆地紅層滑坡研究》成果榮獲2021年度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研究發現,四川地質災害點多面廣,跟紅層的廣泛分布關系密切。世界紅層看中國,中國的紅層就看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內除成都平原外,全部為紅層出露,分布面積約20萬平方公裡。在四川盆地紅層出露區,雖然地層和斜坡都很平緩,但在強降雨過程中卻時常發生滑坡,且表現出明顯的群發性、突發性和隱蔽性,災害防不勝防。

  許強介紹,紅層滑坡的群發性特征往往會擴大災害的嚴重程度,形成鏈發性災害。

  四川盆地的紅層滑坡中,很多山體小於20度,按照物理學的摩擦定律,小於20°的平緩岩層不應該發生滑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近水平紅層滑坡的發生?這一度讓防災人員十分困惑。

  許強率領團隊經過大量現場調查和研究,發現紅層滑坡是靠平推力再向下滑,施加推力的“罪魁禍首”就是降雨,雨水滲入岩石后,產生不同水壓,將滑塊整體平推出去形成滑坡。“通過對宣漢天台鄉滑坡的調查研究,我們進一步提出‘多級平推式滑坡’的模式。”許強解釋,也就是說,大滑坡是由多個小的平推式滑動組合形成的。

  紅層是個“軟骨頭”,被水一泡就容易“叛變”。在中江垮梁子滑坡中,滑面和岩層傾角僅有5度,但滑坡體積達到了2500多萬立方米,許強和團隊計算發現,此類滑坡僅靠水是推不動的,滑坡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原來,是因為紅層長期被地下水浸泡,使原本較為堅硬的泥岩變成泥巴,同時在降雨期間進一步使其泡水“軟化”,巨大山體就像坐在一張“西瓜皮”上,被雨水輕輕一推就滑了下來。

  如何管住“易滑”紅層?許強介紹,通過多年的調查研究和總結分析,建立了紅層滑坡防控的成套技術方法體系。首先,建立紅層滑坡隱患識別標志,解決了判別滑坡最有可能在哪裡發生的問題,為提前主動防范提供了科學依據。其次,建立了區域群發性預警模型和單個滑坡監測預警模型方法,解決了滑坡什麼時候發生的問題。再次,根據對滑坡成災規律和模式的認識,因地制宜,對症下藥,提出以治水為主的紅層滑坡綜合防控技術,解決了紅層滑坡的防治難題。最后,提出了滑坡治理與土地整理和科學規劃有機結合的技術方法,解決了滑坡后土地如何科學合理使用的問題。

  目前,該研究成果已在成都市、達州市、巴中市、南充市等50余處紅層滑坡防治工作中進行推廣應用,社會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