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科技

誰傳來了太空授課實時清晰畫面

2021年12月14日09:2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誰傳來了太空授課實時清晰畫面

  12月9日,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中國科技館供圖

  “歡迎來到‘天宮課堂’!”

  12月9日,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任務大廳大屏幕上,神舟十三號3位航天員身著藍色艙內工作服,向全國青少年揮手致意。

  “天宮課堂”第一課開課了。大屏幕上,航天員的形態容貌清晰可見,艙內環境整潔明亮。但地面的科技人員卻無暇欣賞精彩的授課,他們有的在崗位間穿梭忙碌,有的則在緊盯鏈路傳輸狀況。

  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總工程師單長勝告訴記者,“受地球曲率的影響,要想實現對中國空間站的長時間持續測控,必須有覆蓋范圍廣、傳輸速率高的中繼衛星系統支持。”

  中繼衛星如何保障“太空授課”?工程師秦銘晨說,空間站繞地球一周大約是90分鐘,假設王亞平開始授課時,中國空間站正好運行到了我國正上方,那麼到授課結束時,它已經到了地球的另一面。

  他說,中繼衛星運行在距地面3萬多公裡的高空中,不僅可以精准捕獲高度僅在400公裡左右、處於運動狀態的中國空間站,還可以進行圖像、話音等高速數據傳輸。最重要的是,3顆中繼衛星組網可以實現對中國空間站的持續不間斷的測控,可以保障航天員與地面進行音視頻通話、在空間站內使用WiFi等活動。

  2013年,成功實現三星組網的一代中繼衛星系統,順利保障了我國第一次“太空授課”。單長勝說,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進步,如今,我國已經有兩代多顆中繼衛星遨游太空,整個中繼衛星系統的運行模式更加成熟,技術能力更加先進,隨之而來的便是質量更佳的“太空授課”。

  當天授課時,工程師王雪的孩子,正在教室裡收看航天員王亞平的講解,王雪告訴記者:“我已經能夠想象他回到家有多興奮,那時我可以自豪地告訴他,媽媽目前從事的工作,就是在為中國空間站服務,太空授課的話音、視頻就是由我們傳下來的。”

  王雪的話引起了衛星崗位工程師趙斌的共鳴,2013年,趙斌從大學畢業來到該中心工作,參與的第一次航天任務就是保障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特別是保障航天員王亞平的“太空授課”。

  那天,趙斌剛剛值完一個大夜班,整個人十分疲憊,但還是看完整堂授課才回去休息。8年過去了,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趙斌自己也成長為業務組長,談及第二次參與“太空授課”保障任務,他說:“最大的感受就是更有信心了,這8年多,我親身參與和見証了中繼衛星的建設成長,我們的能力越來越強、保障越來越可靠。”

  “請問在空間站裡,氧氣與二氧化碳是如何進行循環的呢?謝謝老師!”

  “好,這個問題請葉(光富)老師來給你回答一下!”

  從屏幕上可以看到,同學們與航天員之間的溝通延遲程度很小,對話幾乎是“無縫銜接”。

  “我們搭建的這條高速‘信息天路’其實是雙向的,除了要將空間站內的信息傳回,還必須把地面的指令、信息發送上去。”工程師劉雷所在的地面站總體崗位,就肩負著中心聯天接地的重要使命。

  助理工程師劉辛銘加入航天隊伍不久,當被問及自己在空間站中的任務時,這位90后小伙思索良久后拋出一個詞:“陪伴”。

  他的解釋是:“如果中國空間站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那麼中繼衛星就是將要陪伴它一生的朋友,將它出現的問題第一時間報告給地面的‘家長’,將它光輝榮耀的時刻第一時間傳遞給全國人民。”

  (王然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