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雙流彭鎮打造“空中菜地”“地下魚池” 都市田園生活不再是夢

![]() |
高樓生態“進化”,樓宇陽台及外牆變成綠植空間。郭萬供圖 |
小區內不僅有“空中菜園”,還有“地下魚池”﹔一日三餐的果蔬,居民可以自給自足……一個真正的“都市田園夢”正在上演。
10月20日至22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承辦的2021年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雙千”“雙百”發布會在成都舉行。作為四川省“農”字號龍頭企業的四川科道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帶來的路演項目引發關注。科道農業研發的“智慧碳中和生態價值系統”,集成了“生態建筑子系統”“有機農業子系統”“環境治理子系統”“綠化產業化子系統”4個子系統。目前,該系統已經在雙流區全面展開試點,為當地的居民生活帶來全新改變的同時,也積極助力雙流做好“雙碳”目標大考。
“空中菜園”與“地下魚池”
在成都市雙流區新安村6組,一棟正在修建的高層住房陽台上,中國農業大學博士馮建路培育了兩排果蔬,外側是土培,內側是水培。
這些果蔬有幾十種,包括有辣椒、芹菜、紅薯、小白菜、青菜、空心菜、無花果、柑橘、蘋果、櫻桃等。新奇的是,這塊自家陽台的“空中菜園”水培的水源來自於負一樓的魚池。這裡有9個魚池,每個魚池高1.5米,最大容水量達12立方米,年產有機商品魚過千斤。
管道將魚池中養魚產生的排泄物和水抽到樓上,用於水培疏萊的肥料並經疏菜根系淨化后,再次流回魚池。這套“魚菜共生系統”是“智慧碳中和生態價值系統·生態建筑子系統”的一個縮影。“智慧碳中和生態價值系統”就是利用新型材料和專利技術,將樓棟變為花園,利用現代智慧設施讓農業生產種植變得更加輕鬆便捷,進一步合理解決土地資源利用、垃圾分類、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環境惡化等問題。
高樓生態“進化” 都市樓宇的陽台和外牆變成綠植空間
“空中菜園”具體如何運作?菜苗、土壤來自哪兒?由誰來負責種植?
通過專業化的設計和改建,建筑外牆和陽台可以制造出永久優質“耕地”進行農業生產。居民隻需要在每年年初選擇種植什麼菜,由物業公司進行栽種和管理,居民直接採摘即可。
在科道農業的農場中,一張更廣闊的藍圖正在鋪開。高7層的“智慧生態價值系統”樣板樓映入眼帘,除了這棟樣板樓,這裡還有覆蓋半徑5公裡的真空廁所系統、日產300立方米的沼氣系統、年產6000噸的有機肥生產中心、有機生產實驗區以及“四態合一”農業展示區。
這些試點技術都可以運用到都市中:居民樓的陽台和外牆空間進行改造,搭建起綠植培育空間,培育上果蔬、綠植,從底樓到頂層一排排管道整齊排列,構建起中水處理、黑水處理、沼渣沼液、居民家庭有機生活垃圾、城市有機垃圾等系統﹔居民的生活污水、廚余垃圾等通過多個系統完成循環處理,成為果蔬、綠植成長所需的灌溉用水、肥料,培育出的果蔬則可以直接食用,從而構筑起一條可循環的綠色生態循環之鏈。(郭萬 梁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