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蓉平

蓉平:創文明典范之城,讓成都生活更美好

2021年10月20日16:3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日前,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決定,在2021年至2023年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周期中,選取部分有較強示范引領作用的全國文明城市,先行開展“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試點工作。作為文明城市的“升級版”,文明典范城市是一座城市綜合實力、形象魅力、發展活力、治理能力的集中體現。

雙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經濟社會越發展,文明程度越提升。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與新發展階段相適應,是體現“人民城市”理念的高階形態,成為今后城市工作的新指引、新追尋。在連續五屆成功創建文明城市的良好基礎上,成都再接再厲、乘勢而為,全力以赴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創建文明典范城市本質是民生事業,在創建中滿足成都人美好生活向往。

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建設目的,也是路徑指引。文明典范城市勾勒的美好圖景,與新發展階段成都市民的美好生活向往高度契合,經濟發達,環境友好,城市友善,鄉風文明,宜業宜居,機遇眾多。本質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是一項民生事業,不光在“面子”,更在於“裡子”——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過程,就是以更高標准、更高要求、更高品質,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事業的過程,建設美好家園、創造幸福生活的過程。

1474台新電梯裝進老小區,入戶一鍵直達﹔“回家的路”社區綠道已建成783條,年內將增至1000條﹔新(擴)建中小學、幼兒園80所,新增學位8.8萬個﹔新增多家醫院,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全部開通老年“綠色通道”……一張張民生實事的年度清單,都是美好生活的著力點,當這樣的著力點變得更多更細,市民從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創建中會獲得更多的民生福祉。

創建文明典范城市,是把“人民城市”的理念,化為堅持人民至上、執政為民的具體行動。它滿足的是市民美好生活向往,提升的是城市美好生活質感。

創建文明典范城市與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理念契合,在創建中不斷優化城市“三生”環境。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文明城市則是幾者和諧關系的集成和體現。對標到文明典范城市的創建上,“優化環境”即成為關鍵著力點。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規范守信的市場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都成為文明典范城市的構成要素,持續、系統地優化城市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才能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發展質量。

於成都,創建文明典范城市與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也是高度契合的。無論是“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還是“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要求突出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的理念,科學制定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城市更新行為,全面提升城市品質。這與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理念一致,兩者可以一體謀劃、一體推進。根據此前公布的《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凝聚社會共識、引領城市轉型、塑造時代價值、構筑戰略優勢,更加適應新時代要求、更加符合城市發展規律、更加反映市民美好生活期盼——“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始終是成都孜孜不倦的追求。

創建文明典范城市與“人的自由發展”契合,在創建中提升市民文明水准

無論是文明城市還是文明典范城市,人始終是最重要的因素。與全國文明城市相比,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從評價標准到測評方式都有了許多不同。其中,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測評進一步強化了精神文明層面的指標要求和測評權重,內容佔比從29%提高到了40%。這對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明首先是對規則的內心認同,內化於心,才能外化於形。一個人對待社會規則的遵從態度,標志著這個人的文明修養水平。人們認同一個具體的文明規范時,對行為的約束才是強力、持久的。當文明人,辦文明事,是人的自由發展自我實現需要,而當每個人的文明行為匯聚成流,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准才能得以提升。

近年,成都幾乎每天都有暖心新聞網絡刷屏。從抗洪搶險救人的“錘子哥”,到地鐵車廂裡哭泣而走紅、獲助的蓉漂女大學生,從繁忙隧道裡為外地救護車集體讓行的私家車主,到地鐵工地上為了保護雛鳥推延工期的成都建設者,溫暖、包容、理性的文明之光,照亮了城市角落,升華了城市價值。正是包容溫暖、文明理性,讓成都真正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創建文明典范城市,需要見賢思齊。以文明傳遞文明,以文明感染不文明,當個體文明行為匯聚成文明的江流,成都就成為了一座友善公益、崇德向善的溫暖之城,一座熱愛生活、張揚美好的品質之城。這樣的城市,誰不愛呢?

成都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是一場從“文明高地”向“文明高峰”的攀登,每一個成都人不能掉隊。2094萬個分子共同拼成大寫的“成都”,你我文明,城市便文明,你我文明,城市便前路似錦。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