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來自四川的“跳水女皇”高敏轉型之路

2021年10月19日07:45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跳水女皇”高敏的轉型之路

·從1986年到1991年,她的世界大賽之旅未曾一敗,被人譽為“跳水女皇”

·多年征戰,傷病纏身,在22歲的巔峰時候,無奈離開跳水賽場

·退役后,她投身公益資助青少年運動員,為中國體育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8月31日晚,在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倒計時300天之際,成都大運會火炬“蓉火”在金沙遺址博物館正式亮相。“跳水女皇”高敏特別從北京飛往成都,帶領一批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現身火炬發布儀式現場,見証“蓉火”的全球發布。

回到家鄉四川,當高敏雙手高舉大運火炬的那一刻,一臉幸福溢於言表,對她來說,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時刻﹔而對家鄉人民來說,高敏更是一代人的精神偶像。

川軍驕傲

﹃跳水女皇﹄七年世界大賽全勝

提起高敏,很多四川人並不陌生。這位出生在自貢的中國前跳水運動員,曾經在世界的競技舞台上創造了輝煌——她是中國奧運會上首位跳板跳水冠軍,也是世界體育史上第一位跳水得分突破600分大關的女運動員。在高敏的跳水生涯裡,一共獲得70多枚金牌,她更是創造了亞運會、世界杯、世錦賽、奧運會等國際大賽七年連勝的神話。

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高敏剛滿18歲,首次站上奧運會的賽場就以580.23分獲得跳板跳水金牌,成為中國第一位奧運會女子跳板跳水金牌獲得者。之后,她又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拿到金牌。

高敏的成功並不是偶然,要知道在1985年夏天全國第一屆青少年運動會上,高敏10米跳台成績是令人尷尬的倒數第一。那之后的日子裡,高敏每天第一個到訓練場,最后一個離開,每次陷入困境她就對自己說:堅持住,世界冠軍就是你的。當時她所有的隊友都說:“高敏練瘋了”。1986年,高敏在第5屆世界游泳錦標賽上奪得跳板跳水冠軍,為中國隊摘取了世錦賽首金,並與隊友合作奪得女團冠軍。

從1986年到1991年,凡是高敏參加的世界跳水大賽,金牌從未歸屬於其他人,被人親切地稱為“跳水女皇”。外界甚至評論說:與高敏生活在一個時代是一種悲哀。

而此時的高敏卻開始害怕起失敗來。她害怕即將面臨的巴塞羅那奧運會,害怕在奧運會失去那塊在人們眼中早已板上釘釘的金牌,她怕訓練多了受傷了,又怕訓練少了被對手超過。“有時候我坐在游泳池邊,看對手訓練,會把自己嚇出一身冷汗,”高敏回憶說,每跳完一個動作,久久不能消失的傷痛,在一點一點吞噬她的自信﹔每天訓練完回到房間,看著自己因為疲勞還在顫抖的肌肉,她的信念在一點一點地被動搖。

“我還記得巴塞羅那奧運會最后一跳,當站到板上的時候,我已經緊張到不敢抬頭去看觀眾席上為我加油鼓掌的人們,我當時腦子裡浮現了太多要考慮的問題。”高敏說,“我對自己說,冷靜,一定要跳下去,不能掉下去,隻需要跳出平時訓練的80%,冠軍就是你的。”

在那個最關鍵的時刻,高敏把自己完全交給了平時的訓練。平穩的走板,干脆的起跳,連貫的空中動作,筆直地入水,高敏贏了!超越自我的驕傲,讓她終生難忘。自此,高敏也將自己的世界大賽全勝紀錄延長至7年。

在這耀眼的成績背后,卻有常人難以想象的傷病一直困擾著她。在這七年裡,高敏經歷了耳膜穿孔、肺出血伴隨吐血、肩部受傷差點導致右手殘廢等嚴重的傷病,一度讓她陷入抑郁……也正是因為傷病,在職業生涯最巔峰的時候,高敏選擇了退役,年僅22歲。

“在我的運動生涯中,或者在我的人生當中,最值得我驕傲的是,曾經有七年的時間,我可以代表我們的國家征戰世界各大賽場,去挑戰跳水這個項目在人類的體能極限。並且都站到了最高的領獎台上,讓我所有的對手都傾聽我們的國歌,仰望我們的國旗。”高敏再回想起那些堅守的日子,言語中滿是自豪。

關注新星

呼吁理性看待全紅嬋橫空出世

雖然高敏已經退役多年,但她依舊心系跳水賽場。在東京奧運會開賽之前,高敏特別錄制視頻,為中國跳水隊送去鼓勵和祝福。

在這屆奧運會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運動員之一便是年僅14歲的全紅嬋。在女子單人10米跳台決賽中,她三次讓全體裁判打出滿分,第一次出戰奧運會的她就以刷新女子10米跳台紀錄的高分拿到冠軍。接著的全運會,全紅嬋更是拿到團體和個人兩枚金牌……橫空出世的全紅嬋,一時之間成了全網熱議的對象,甚至連她家的房子都成為網紅打卡地。

“看到全紅嬋在奧運會賽后接受採訪,我想到了自己當年練跳水的時候。我在小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我的眼淚瞬間流了下來。”高敏表示,“全紅嬋是老天爺給世界跳水界的一個禮物。”

但眼看著一個隻有14歲的孩子從名不見經傳,到瞬間受到如此高的關注,高敏也忍不住發文向全網發出呼吁。高敏認為,在一片歡呼聲中,我們需要冷靜地看待全紅嬋的成功。

“畢竟她隻有14歲,還不能完全理解奧運會對運動員一生有多重要就獲得了奧運會冠軍,這麼多的榮譽她能不能完全消化不說,她最大的困難就是,她還很小,還沒發育,她馬上就要長身體,要開始長身高、長體重。在這個階段,對於女運動員來說特別艱難。”高敏說。

談到所有女子跳水運動員都需要經歷的難關——發育問題,高敏提出一個窗口期的概念,在這一階段,全紅嬋將面臨不同的窗口期。“在生長發育期和技術力量交替的過程中,對小姑娘就像走鋼絲一樣。”高敏說,如果她在練技術的窗口期去練力量,那她的技術不能發展﹔如果她在練力量的窗口期去練技術,那她容易受傷,當她的力量和技術不能匹配就會進入惡性循環。因此,高敏認為,全紅嬋目前除了要消化榮譽和扑面而來的關注度以外,她還有很多坎需要去面對。

高敏身為過來人,用專業的角度去看待全紅嬋,同時呼吁大家冷靜看待,不要把小姑娘給“嚇”著了,希望大家在她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能雪中送炭。

雖然全紅嬋已是奧運冠軍,但3年后的巴黎,她依然需要和所有跳水運動員一樣去爭取一個參賽名額。

“如果我們想在下一屆奧運會再看到她,她首先要想好如何走過那一條條鋼絲。”高敏最后說,“如果我們能在巴黎奧運賽場再次見到她的身影,請用‘強者’代替‘天才’稱呼她。”

投身公益

成立基金會幫助青少年運動員

從中國跳水的探路者,到多角色的全新生活,高敏一直在追求創新和突破。

1992年,高敏退役后不久便將自己獲得的第六屆世界游泳錦標賽金牌拍賣,其中一部分用於支持北京申奧,另一部分則在次年以個人名義在成都體育學院設立了“高敏獎學金”,2007年,她又在北京體育大學設立了“高敏獎學金”。這20多年來,有數百名學生受益於這筆獎學金。

“有人在機場認出我並過來跟我說‘高敏老師,我拿過你的獎學金’,還會跟我分享他們現在的情況,有的已經成了老師、校長,各行各業都有……我覺得那種感覺特別好,我想把這種感覺分享給更多的人。”高敏說。

2018年,為了鼓勵更多的青少年運動員能夠做自己的冠軍,由高敏發起,聚集起聶衛平、王軍霞、鄒市明、丁俊暉、王皓等120位奧運冠軍和其他類世界冠軍及眾多愛心企業家,聯合成立了北京星能公益基金會。

“我們聚在一起,就是為了用體育精神鼓勵青少年運動員能夠用行動去詮釋堅持夢想,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努力改變命運,更希望他們能夠跳得比我們更高,所以基金會選擇少體校開展助學項目。”高敏說,在少體校中,隻有少數的孩子能夠進入到專業隊,極少數的孩子能夠進入國家隊成為世界冠軍,但95%以上的孩子最終都會離開體校。“基金會主要服務的是中國體育的最基層群體,當他們中多數的孩子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成為專項冠軍的時候,他們會把自己的夢想轉變成為一位軍人、一位體育老師……”高敏認為,這些小運動員們,雖然他們大部分離開了競技體育,但等長大以后,他們最有條件成為中國全民健身、健康中國的中流砥柱。

截至目前,北京星能公益基金會項目已經覆蓋全國14個省(市、區),給眾多的孩子和家庭送去了福利,並資助了像全紅嬋一樣的小運動員超過500位。一名12歲的小運動員令高敏至今還印象深刻,這名小運動員名叫安飛,他的夢想是走出大山看看。“我沒有運動服、運動鞋、洗頭膏,甚至一套像樣的衣服也沒有,但我不奢求這些,我是要像天空飛翔的雄鷹,去遨游一個叫夢想的地方。”安飛曾在紙上寫道。

“我們不需要這些小運動員記住所有,隻要他們能記住一兩句話,在他們人生關鍵的時候,能想起我們今天某一個人、某一個運動員跟他們說的那一句話,能夠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我們就很知足了。”高敏認為,體育是一個金字塔,把塔基做得越廣,金字塔尖上站的冠軍才會越多,“其實我們沒有去想幫助的這些孩子能有多少人成為奧運冠軍、世界冠軍,那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我們希望的是讓這個塔基能更寬、更廣,讓更多的人參與體育運動。”

憑借著這份信念,這位昔日的跳水女皇,已經在公益的道路上走過了近30個年頭。如今,再次以奧運冠軍的身份回到家鄉,為四川首次舉辦的國際綜合性運動盛會——成都大運會揭幕火炬,高敏非常激動和期待:“大運會是全世界青年人的一個大聚會,火炬傳遞和平和友誼,希望大家能一起戰勝疫情,全世界的青年都會聚到成都,來參加這次盛會並收獲滿滿。”

主角名片

高敏,1970 年生,四川自貢人,跳水世界冠軍、奧運冠軍。曾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和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連奪桂冠。在高敏的跳水生涯裡,她一共獲得了70余枚金牌,更是創造了亞運會,世界杯,世錦賽,奧運會七年連勝的神話。在奪得了巴塞羅那的冠軍后,高敏宣布退役,但退出比賽舞台的她並沒有停止腳步,她轉型走上演講台,還成立了公益基金會,不斷向更多人傳遞體育的力量。2019年,高敏被英國廣播公司評為體育史上最偉大的100位運動員之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涵予)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