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2021天府書展開幕 這些川版好書別錯過

2021年10月16日08:57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書香天府 這些川版好書別錯過

對於在家門口舉辦的盛大書展,四川各大出版社當然非常重視,不僅在展區精心准備了各種類型的精品圖書,還傾力在這一檔期推出大量文化新書。我們特地邀請到四川各出版單位的編輯們,向書迷朋友推薦亮相書展的新書好書,為廣大讀者獻上一份參考書單。

四川人民出版社推薦:兩本學者的研究論

《阿來論》

□張學昕、梁海/四川人民出版社

生於1959年的阿來,寫了近40年,大部分讀者認識他都是從《塵埃落定》開始的,接下來他又出版了《空山》《格薩爾王》《瞻對》《雲中記》等。作為一個普通讀者,要想深入理解他的作品,這本《阿來論》是不二選擇。

這是張學昕與梁海兩位評論家對阿來創作生涯的一次完整回顧。張學昕為遼寧師范大學中國文學批評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教授,曾獲首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梁海為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文學評論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二人對阿來長期“跟蹤式”考察,對阿來所有作品的分析、梳理和闡釋,讓我們深入了解了阿來之所以成為現在的“阿來”,而非其他任何一個作家。

在阿來的諸多文字中,我們感受到他靈感的源泉,都是在大地上行走時用心“看見”的、思考過的。作者認為,阿來的文字中,看不到絲毫的浮躁。這些年來,他的寫作,總是厚積薄發,張弛有度,沉靜持重,讀他的文字久了,就會深感他敘述的結實、朴素,在歷史、自然和紛繁的現實面前,能夠體察到他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度,體會到他書寫時那種觸動心靈的力量。

這些年來,阿來循著地理的面貌,勘察那些承載著川藏人文印跡的歷史、自然、文化地形圖。他的行走,是文學的行旅。

《武則天研究》

□孟憲實/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歷來關於武則天的研究文集以及文學小說層出不窮。《武則天研究》的作者孟憲實是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他自帶流量,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和《唐高宗的真相》等,與阿城一起擔任大型電視連續劇《貞觀之治》的編劇。

孟憲實認為,對武則天的評價,專業史學內部紛爭不止,而在“公共史學”領域內幾乎一面倒,武則天的形象似乎從來就沒有脫離過《新唐書》《資治通鑒》。很多人傾向於認為她是個壞女人,野心十足且道德敗壞。本書以新史學的研究路徑,突破了傳統史學的藩籬,從另一種視角展示了不一樣的武則天。

本書不是武則天的傳記,每一章的討論皆是針對一個具體的問題。作者用詳實的史料,與古今學者展開對話,抽絲剝繭,力圖向讀者還原真實的武則天。

成都時代出版社推薦:天府文化與古蜀文明

《天府文化城市系列》

□成都時代出版社

成都時代出版社把過去多年來出版的七十多種關於天府文化的圖書,精選了十種作為天府文化城市系列再次印行,這些書涉及天府之國的古代文明、文物考古、文學詩歌、日常生活等,基本上覆蓋了天府文化從古代到今天的各方面的內容。

這套書的寫作中,成都本土學者擔任了主要的角色,他們孜孜不倦地收集資料、實地考察、刻苦鑽研、辛勤寫作,探索和了解這座城市的過去,為我們展示了這座城市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歷史,為廣大關注天府文化的讀者提供了非常珍貴的信息和精神食糧。

《被收藏的文明——古蜀之光》

□鐘玲、王瑞昌、何東蕾、高潔/成都時代出版社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和集體文化記憶。它是我們與古代文明連接的紐帶,是開啟歷史之門的鑰匙。入手一套《被收藏的文明——古蜀之光》,就能足不出戶,打卡三星堆遺址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寶墩文化遺址、望從祠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了解古蜀文明的起源。

這是一套關於古蜀文明的兒童文化讀本。書中有詳實准確的古蜀文化資料,有豐富的遺址、文物照片,有活潑可愛的文物手繪圖片,更有充滿趣味的歷史故事。精選的文物很多都與孩子們的興趣相關。比如由寶墩遺址講到陶器的制作方法﹔由青銅縱目大面具說到古代蜀人的“眼睛崇拜”﹔由不同文物間的對比聯想到古蜀的“朋友圈”……以文物故事來回應孩子對世界的好奇,不僅拉近了博物館與他們的距離,還鼓勵了他們的探索欲。

該書由四川博物院主編,主筆者為文博副研究館員鐘玲、文博館員王瑞昌、文博館員何東蕾、文博館員高潔。他們在書中不停地拋出疑問,而后又通過考古文物來進行解答,思考與解謎的過程激發了孩子們對古蜀文明的好奇,正如序中所言,“知古鑒今,了解過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

四川文藝出版社推薦:兩部人文歷史

《站在世界之巔》

□劉俍/四川文藝出版社

《站在世界之巔:中國兩次登頂珠峰紀實(1955-1975)》以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來龍去脈為主軸,全面反映中國登山隊從1955年建立至1975年第二次登頂珠峰這20年的歷程。這兩次登頂珠峰,是那個年代轟動全國、震撼世界的壯舉,不僅鼓舞了國人的士氣,創造了輝煌的登山業績,也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其中的一些成就,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世界各國的科學界和登山界。然而,至今都還沒有一部完整而詳實記述這一歷程的紀實作品面世,本書填補了這一空白。

本書的作者劉俍,曾著有《孫子兵法與現代戰爭》等,執導過電視文獻紀錄片《北上——走出黑暗》。他基於堅實的文獻梳理,撰寫出《站在世界之巔》,既有對登山運動的專業把握,也有激動人心的歷史細節和人物風採的描摹。

《三星堆榮耀覺醒》

□一墨、食蜜鳥/四川文藝出版社

2021年,三星堆考古新發現點燃了全國人民的熱情。從三星堆文明看中華文明,這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應當傳承下去,向孩子們普及傳統文化知識,讓孩子們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同時也幫助孩子們提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鑒賞能力。《三星堆榮耀覺醒》動畫書同名動畫在央視少兒頻道等上映,同時在多平台播放,在孩子們中間有一定知名度和口碑。該書作為四川文藝出版社2021-2022年度的重點項目,在天府書展首次亮相,主辦方還為家長和小朋友們精心打造了親子體驗區,供參觀和參與互動。

《三星堆榮耀覺醒》動畫書,增強了孩子們對三星堆文明探求的興趣,同時也為孩子們打開了中國古蜀文明認知的小窗口。

天地出版社推薦:歷史與脫貧攻堅

《絲綢之路大歷史》

□郭建龍/天地出版社

本書是繼《汴京之圍》《穿越非洲兩百年》后,天地出版社天喜文化推出的郭建龍的第三部作品。它是一部古代中國與西方世界兩千年的文明交流史,也是一部中國視角下的絲綢之路形成、興盛、演變的宏大歷史。

要講清楚絲綢之路可真不容易。絲路的歷史,上下千年,縱橫萬裡,換了數不清的主角,怎樣才能理出頭緒?兩千多年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造就了中國自成一體的大一統傳統和中華文明富有韌性的延續性。自張騫通西域開始,歷朝歷代都有層出不窮的使者、僧侶、商人懷著不同的使命和目的,從中原出發,或穿越西部高山戈壁,或遠渡重洋,一路向西探索中土以外更廣闊的世界,他們帶回來的物資和思想也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生活世界。絲綢之路由此誕生。

郭建龍不僅長期研究中國歷史,而且多年在絲路沿線國家旅行考察。為了寫作《絲綢之路大歷史》,郭建龍把兩者都做到了極致,中國的邊疆自不必說,從東南亞、南亞、中東、中亞、蒙古一直到非洲都有他的足跡,他曾在阿富汗被綁架,也曾在非洲感染重度瘧疾,這樣的作者,讓我們充滿敬意。

《古路之路》

□陳果/天地出版社

位於大渡河峽谷絕壁之上的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平均海拔2000多米,過去交通出行條件差、長期物質貧困,加劇了村民的精神貧困。青年作家陳果以這個“懸崖上的村庄”古路村來命名,書寫了脫貧攻堅生動實踐的紀實文學作品《古路之路》。《古路之路》是繼《懸崖村》后,天地出版社聚焦“三區三州”脫貧攻堅的又一部現實題材力作。

本書以古路村出行之路從木梯到鋼梯,再到騾馬道、索道的嬗變歷程,生動反映出這座村寨的巨大發展變化,投射出鄉村振興的時代影像。陳果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密集到訪,深入村民家中體驗生活,與村民促膝長談,採訪相關部門和關心古路村的人員,寫下三大本採訪筆記,最終寫出一本以“路”為紐帶,講述脫貧攻堅故事,在基層黨員干部的帶領下,古路村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依托得天獨厚的峽谷風光和彝家風情,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花椒、核桃、油茶、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產業,探索出了一條自然生態與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的脫貧之路、鄉村振興之路。

四川美術出版社推薦:兩本風景人文攝影集

《中國大熊貓》

□周孟棋/四川美術出版社

著名攝影家周孟棋長達30余年持續關注大熊貓及其棲息地,捕捉到許多難得一見的原生態珍貴瞬間,解讀出大熊貓與自然、與人類完美的交融,透射出生命最溫暖的光芒。2018年,他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大熊貓文化全球推廣大使”。從2019年開始,他開啟了大熊貓旅居國“大熊貓和它的故鄉”攝影巡展計劃,探訪旅居在全球19個國家的中國大熊貓,目前已完成澳大利亞、日本、泰國、俄羅斯等站巡展。

本次最新出版的《中國大熊貓》收錄了他30年來拍攝大熊貓的精品力作數百幅。全景似的展現了大熊貓的神秘身世、物種特征、分布規律以及人類為保護、拯救、研究大熊貓的漫長經歷,是一部立體呈現中國大熊貓科研與繁育、保護與放歸、文化與交流的影像記錄,具有非常珍貴的史料價值和現實意義。

大量精美的攝影圖片和豐富的資料,介紹了我國大熊貓的生存和保護狀況、旅居世界各國的大熊貓的生活,以及大熊貓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魅力。呆萌可愛的大熊貓在他的鏡頭下呈現出千姿百態,在全世界圈粉無數。攝影圖片兼顧視覺性、藝術性、知識性、科普性、新聞性,為讀者徐徐拉開宏大的畫卷——大熊貓歷經800萬年,從時光深處走來,與人類漸行漸近、日益親密、和諧共處的歷史進程。

《西行影紀》

□庄學本/四川美術出版社

《西行影紀》是中國影像人類學的先驅、紀實攝影大師庄學本於1934至1941年深入四川、甘肅、青海、雲南四省民族地區,對藏、羌、彝、蒙古、撒拉等民族風俗的考察和影像記錄,並以庄學本三次出行的路線為線索,分為三冊。書稿中收錄了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和考察筆記,內容豐富,同時還邀請了國內影視人類學知名學者朱靖江對相關內容進行導讀。(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