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籍航天員首飛太空 “成都造”護航神十三

2021年10月16日08:49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籍航天員首飛太空 “成都造”護航神十三

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領命出征,進駐核心艙后,他們將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工作生活約6個月。

這次“出差三人組”中,成都小伙葉光富是首次“飛天”的航天員。10月16日凌晨,在天府新區萬安街道葉光富家中,親友們相聚一堂,緊盯著電視,觀看神舟升空。

10月16日凌晨,在天府新區萬安街道葉光富家中,親友們相聚一堂。緊盯著電視的葉光富母親劉紹林,神情嚴肅,眼神中透露著緊張。葉光富姐姐葉亞丹不時撫摸母親緊握的雙手,緩解著母親的情緒。

“5、4、3、2、1,發射!”

當聽到發射宣告聲的一瞬間,母親伸出大拇指說:“加油!”現場五星紅旗揮舞,葉光富的家人們唱起了《歌唱祖國》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歡呼聲中透露出的是為葉光富的祝福,更是對偉大祖國的歌頌。當聽到進入預定軌道時,現場再次想起歡呼聲。姐姐和媽媽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葉光富的姐姐葉亞丹告訴記者,出生於1980年的弟弟6歲上了家附近的一所鄉村小學,那時,全家住在農村,父親早逝,是柔弱而堅強的母親一力承擔起家裡的農活和撫養兒女的重任。堅強和堅持,是母親用行動教會自己和弟弟的人生功課。

而10月15日,記者來到葉光富的中學母校四川天府新區太平中學,拜訪了他當年的任教老師張慶國。期間,張慶國撥通了葉光富的電話:“葉光富,祝賀你入選本次的飛行組!”在電話那頭,葉光富說:“謝謝大家,也感謝所有太平中學的師生朋友們,有你們支持鼓勵,我信心滿滿,一定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葉光富高中英語老師邵錫光說,對於不是特別拔尖的英語學科,葉光富也制定了非常嚴格的學習計劃。當時他專門給葉光富開小灶輔導英語,葉光富的學習動力很強,願意學,也能吃苦。最終葉光富沒有辜負學校和老師的期望,成功將這門學科成績補了上去。

另據參考消息引用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4日的報道,葉光富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在中國空間站未來全面運行時,他被視為中國航天員接待外國同行的關鍵人物之一。

葉光富歐洲洞穴項目教練送上“首飛”祝福:

我們全體洞穴隊友以你為傲

這次“出差三人組”中,成都小伙葉光富是首次“飛天”的航天員,他曾於2016年參與歐航局(ESA)洞穴訓練項目(CAVES)。在他即將執行“首飛”任務之際,洞穴訓練項目教練蘿蕾丹娜·貝索尼向記者講述了她所認識的葉光富,並向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卓越成就道賀。

蘿蕾丹娜為葉光富送上了首飛祝福:“首先,我想向他送上來自我們CAVES隊員的祝福,我們人人都愛他,真的非常非常以他為傲。我們也很確定,他會做得很棒。”她還貼心地補充道,“他一定要享受這個旅程。”

2016年,作為中國航天員的代表,葉光富與來自美國、俄羅斯、西班牙、日本的5名航天員共同參加了歐洲航天局組織進行的洞穴訓練(CAVES),並擔任團隊中的調查數據工程師,和同伴一起在洞穴中生存了6天6夜。

在蘿蕾丹娜眼裡:“葉光富是個非常棒的、令人愉快的人。他在洞穴訓練項目中非常具有合作精神,極富學習熱忱,對安全問題尤其敏銳、細致。”

據蘿蕾丹娜回憶,葉光富在訓練課程中非常專心,可以看出他吸收了很多東西。這個訓練課程中有溝通、團隊合作、決策和情境意識等多維度的訓練內容。葉光富還特別告訴她,自己特別喜歡其中的決策部分。看到他對課程反饋的理解,蘿蕾丹娜很開心,因為這正是作為課程設計者的蘿蕾丹娜最想要的東西。

歐航局向記者介紹,CAVES給宇航員提供了類似太空的環境和情境,有助於他們將這種經歷中學到的東西轉移到太空探索中。因為洞穴環境提供了許多與太空類似的條件,比如與外界隔絕、沒有晝夜交替、封閉、隱私最小化,還有技術上的挑戰,不管衛生還是日常舒適度方面的設備和用品都有限,還持續存在著風險。當宇航員們作為一個團隊進入與世隔絕的洞穴,進行探索、科研,每天向任務控制中心報告,這也是跟太空任務非常相似的事情。因此,在任何能實現這種體驗的環境中進行培訓都會對宇航員有幫助。他們除了會深入洞穴,還會在海上進行訓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柯娟 饒穎 宿姮 鄭曉鳳 潘安琪 劉杰 林容

記者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簡稱“中電科十所”)獲悉,此次發射任務中,位於成都的中電科十所承研的設備應用在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系統以及地面應用系統中,為神舟十三號奔赴太空保駕護航。

“成都造”護航背后,在產業領域,近年來成都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建設成效明顯,產業體系不斷完善。10月15日,記者從成都市經信局獲悉,2020年,成都市航空航天制造產業規模突破800億元,同比增長超10%,發展態勢良好。

跳出成都看,一些“成都造”品牌正在走向全國。今年7月,“成都造”翼龍-2H無人機緊急馳援河南,參與當地抗洪救災。9月28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州珠海開幕,今年登陸科創板的成都上市企業縱橫股份攜帶多款無人機產品亮相,其中,大鵬CW-40無人機是首次對外亮相,而該公司今年3月推出的新品CW-15二代無人機也在航展受到關注。

發射場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

“成都造”全方位護航

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中,中電科十所配套的設備有雙頻測速應答機、脈沖應答機、雙頻測速應答機天線、脈沖應答機天饋、高頻電纜、雙頻測速應答機測試儀、脈沖應答機測試儀等,特別是應答機作為運載火箭的“眼睛”,與地面雷達協同,完成對運載火箭的全程實時航跡測量,提供精准的外測數據,用以判斷飛行是否正常,可以說它是“神舟快遞”是否正常發出的重要一環。

T0控制台是安裝在發射場系統中的重要設備,主要是為發射中心控制發射點火的T0時刻提供幫助,直播中所能看到的發射倒計時、運載火箭的點火和起飛時刻,都少不了T0控制台的參與。T0控制台還可以將各個關鍵時刻分發到通信、測量和控制等系統,確保了各項指令的分發與反饋毫秒不差。

測控系統的任務是完成對運載火箭、載人飛船在各飛行階段及工作階段的測控管理,主要由控制中心、測控站、測量船、天鏈衛星組成,執行對載人飛船的軌道測量、遙控、遙測、火箭安全控制等。中電科十所承研了參與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一半以上的包括多個陸基、海基,以及天基系統在內的測控系統,可以說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織就了一張安全測控網。

衛星數據的實時接收,科學探測數據的處理、解譯等任務都需要地面應用系統來完成,中電科十所承建的多個地面數據接收站,通過接收運載火箭、載人飛船的測控數據,實現對飛行各個階段科學數據的處理、解譯和管理。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成都造”護航背后

這座城市的航空航天產業實力

多點布局產業園區 實現高質量錯位發展

瞄准建設“航空經濟之都”的目標,成都市加快推動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空天制造—航空運營—空港商貿”全產業鏈初步形成,隨著天府國際機場建設和投運,成都航空航天產業版圖不斷拓展。

緊鄰天府國際機場的成都未來科技城正在推動航空航天產業加快聚集。採訪中,成都未來科技城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區域正前瞻布局衛星及應用,重點發展航空電子、民航培訓與服務,推動高端研發和先進制造發展,“力爭到2025年,航空航天產業實現總產值90億元。”

10月15日,成都未來科技城的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以下簡稱“天府校區”)施工現場一派忙碌。記者從校方獲悉,該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現在進入大面積施工階段,預計今年底能實現大部分建筑單體主體封頂,2023年6月全面建成,2023年9月投入使用。按照規劃,天府校區將設置12個科研實驗室。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發展規劃處處長周翔介紹,天府校區在科研實驗室建設方面,包括飛行技術與飛行安全、民用航空器火災、民機復合材料等實驗室,涉及 “飛行技術與飛行安全”、“飛機防火與救援”、“智慧民航”等多個領域,瞄准民航行業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的關鍵科學問題和重大工程,力爭解決關鍵技術問題。

不止是成都未來科技城,緊鄰天府國際機場的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也在借助臨空區位優勢打造特色化的航空航天產業。據該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裡將聚焦商業航天、新型材料、碳中和、智能成套裝備等產業進行精准招商,引入優質民營商業航天頭部企業和關鍵配套企業。

記者從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採訪獲悉,成都市航空航天產業已經形成了頭部企業引領、細分領域優勢明顯的發展格局。據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成都市青羊區、新都區、雙流區等地均確定了符合當地實際的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定位,實現高質量錯位發展。在政策要素保障方面,成都市已編制完成《成都市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建設規劃(2019-2025年)》《成都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探索與實踐研究》等5個戰略規劃。

商業航天項目扎根

“成都造”走向海外

去年11月7日,“谷神星一號·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刷新了成都商業航天的“新高度”,實施這項發射任務的企業星河動力已經在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進行業務布局。

“我們在園區有2個標准化工廠即將交付使用,屆時會在成都招聘一些研發人員和智能制造人才,未來,隨著業務不斷擴大,預計成都項目的工人總數將達300人左右。”星河動力聯合創始人夏東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談及項目落地成都的原因,夏東坤坦言,有四個原因吸引他和團隊選擇成都。“從全國來看,成都的航空航天工業基礎非常雄厚,其中,航空和航天領域加工制造工業很成熟,相關生產設施很完善﹔在區位上,成都距離酒泉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有便捷的交通﹔成都擁有龐大的人力資源,高素質人才扎堆,有利於人才招攬。”夏東坤尤其對成都的營商環境印象深刻,“我們感覺到,成都出台的一些扶持政策,比如,在辦公場地、人才引進等方面能給企業帶來很多優惠。”

對於企業未來發展,夏東坤表示,公司的部分生產制造業務會委托給成都當地智能制造企業,通過這個過程加快融入到成都本地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中去,“我們委托制造業務會和當地企業發生更多合作關系,最終一起提升本地智能制造水平。”

成都市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正引來資本關注。成立於2019年的盈創德弘航空基金主要圍繞航空航天,電子信息,高端裝備這幾個方向進行投資,該基金投資的成都企業天微電子於今年7月登陸科創板。基金負責人何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會一直關注當地航空航天領域企業發展,從中挖掘潛在投資標的,通過資本力量幫助企業快速發展。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實習記者 宋嘉問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