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成都市武侯區成功入選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2021年10月15日14:3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望江樓。武侯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望江樓。武侯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人民網成都10月15日電 (郭瑩)10月14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生態文明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宣讀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並對相關代表進行表彰授牌。成都市武侯區成功入選,該區區委主要領導上台接受頒獎。

近年來,武侯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以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城區為統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高,連續兩年榮獲“成都市環境保護黨政同責目標考核先進單位”。

2018年至2020年,PM2.5分別同比下降5.2%、9.5%、12.2%,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分別同比增加28天、12天、9天,全面消除黑臭水體,2019年、2020年地表水考核斷面達標率100%,創新推行官方河長+民間河長+專家河長“三長共治”機制,江安河武侯段被評為成都市“最美河湖”之一。此次,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命名能夠首創即成,離不開全域全民的共同參與。

天更藍 大氣治理成效明顯

近年來,武侯區堅持“科學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強化大氣環境治理,加強成都數智環境系統等信息化手段運用,提升環境空氣質量預警、分析、溯源和精准治理能力。探索機動車污染、高校實驗室廢氣治理,開展“耍都”餐飲集中區油煙監管新模式研究試點。通過不懈努力,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逐年增加,PM2.5平均濃度逐年降低,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日常工作中,武侯區將大氣污染防治作為重點工作,在每年投入830萬元實現各街道空氣監測站點全覆蓋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投入,織密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優化、整合、應用各類大氣監管數據,深度運用信息化技術和科技手段,強化污染源精准管控。強化科技治氣,投入1300萬元建設智能化大氣環境監測管治項目,集成、整合成都中心城區區域大氣環境治理數據,強化聯防聯控。

目前,智能化大氣環境監測管治項目已啟動招標准備工作,建成后,將極大提升武侯區環境空氣質量預警、分析、溯源和精准治理能力,有助於武侯區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同時,狠抓重點區域精准管控,每年投入500萬元,圍繞“三抓五管”工作強化科技治氣,突出精准治污,加密建設30個空氣微站、新建一套固定式顆粒物激光雷達站、在120天重點時段開展VOCs(揮發性有機物)走航監測及技術分析服務、新增一套便攜式紅外熱成像氣體泄漏檢測系統,不斷提升現代化環境監管能力。

河更清 水生態逐步改善

為大力推進水污染治理“626”工程,強化源頭治理,武侯區實施宜居水岸、水韻天府、水系連通等水生態工程項目建設,實現武侯區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武侯區還探索出以開展生態環境導向的經濟開發模式,發揮政府和企業各自優勢,促進資源和資本結合,實現企業投資改善環境,環境改善提升資源價值,資源溢價反哺環境建設的良性循環,打通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的生態價值轉化路徑。

武侯區“宜居水岸”建設覆蓋江安河、清水河、黃堰河等9條主要河道,全長約63公裡,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創新採取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有力推動了政府公共部門和融資企業共同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及民生工程的建設和運營,以實現更好為社會和公眾服務的目的。

項目通過河堤改造、清淤疏浚、截污納管、綠化提升、綠道建設、海綿城市和智慧水務系統建設等,在助推城市有機更新、聚力打造藍網綠道、積極營造消費場景和提升城市安全韌性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僅切實改善了全區河道水質,增強了防洪排澇能力,還進一步提升了濱水區域生態環境,助推沿河城市品質提升。

業更優 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武侯區持續強化供給側改革,突出綠色產業發展特色,以產業功能區建設為載體,聚焦細分領域、突出特質塑造,加快培育產業比較競爭優勢,創新業態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調整產業發展方向,加快都市工業轉型發展。

自2017年來,武侯區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作為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治本之策,大力整治“散亂污”企業1698家,以“散亂污”整治推動“騰籠換鳥”釋放空間,區域業態得到顯著優化,城區面貌煥然一新,生態品質得到顯著提升,經濟、文化價值得到初步顯現。

武侯區梵木Flying國際文創公園就是其中的典型。2017年,武侯區將中體華興機場內的9家“散亂污”工業企業關停整治后,主動順應“文創武侯”產業發展定位,引入第三方專業運營公司,利用老舊廠房的工業文化打造梵木FLYING文化創意園,園區重點圍繞頂尖動漫設計、音樂影視產業,打造大師工作室、動漫捕捉區、動漫美術館、影視音樂展演空間等多種業態融於一體的大型文創產業園區。

截至目前,梵木Flying國際文創公園已入駐企業400余家,招商率達90%,涵蓋餐飲、零售、教育、科技、展覽等多種業態,開展文旅活動80余場。

如今梵木Flying國際文創公園不僅解決了原“散亂污”企業職工生活就業等問題,同時也為該處提供了一條綠色發展、現代高端的經營道路和商業模式,在推動城市有機更新的同時徹底改善了城鄉區域環境面貌。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