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李化武的三個心願

10月13日,西南石油大學的一間報告廳裡,台上的報告人話音剛落,台下的師生就紛紛自發站起來向他鞠躬致敬,掌聲經久不息。
這位贏得滿堂敬意的特殊報告人,就是88歲的抗美援朝老兵李化武。作為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員來到高校,給年輕人作一場報告,是他這次來成都的心願之一。
88歲的李化武是廣元人。不久前,他帶著三個心願,離開老家來到成都。這三個心願,飽含著他寶貴的回憶和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
第一個心願:一次觀影
10月12日,聽說老人的心願之一是看一場《長津湖》,成都某影院熱心地為他安排了專場。
“對對,就是這種顏色,當時我們發的就是這種泛黃色的軍裝。”電影一開場,老人的回憶立刻被勾起。
李化武於1933年12月出生於廣元市昭化區元壩鎮一個貧困山村,不到10歲便為地主放牛種地,“是新中國的成立,讓我們的日子漸漸好起來了。”1951年,響應國家抗美援朝的征兵號召,李化武毅然決定報名參軍。
“當時我們就是坐著這種‘悶罐車’到朝鮮的。”李化武記得,1951年6月,自己就是坐著這種“擁擠又悶熱”的車前往朝鮮,編入12軍35師105團3營7連4排。因個頭高、視力好、體力強,他被安排學習使用60炮。
就像電影裡的伍萬裡一樣,那時他只是個18歲的毛頭小子,炮的拆卸、炮彈裝填乃至瞄准發射都靠老兵們一手一腳教。“電影裡有個姓雷的炮排排長,我們連的炮排排長姓高,他最照顧我了。”李化武記得,1951年11月,是自己參與的第一場戰斗。槍炮聲中,他們堅守4個多小時,打退敵軍的多次沖鋒,牢牢守住了陣地。
是什麼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戰場上支撐著戰士們?李化武覺得,是保家衛國的信念:“當時我一心想著打勝仗,早日回去和親人團聚。”
第二個心願:一個擁抱
老人的第二個心願,是回到他曾經生活過的榮軍院,見見老戰友。
榮軍院全稱為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1952年12月,李化武所在部隊在阻擊敵人時,一顆炮彈向他飛來。為保護連裡唯一的這門60炮,他順勢倒下用雙手護住炮架,隨即在爆炸聲中失去了知覺。再醒來,已是三天三夜后,他已經失去了右眼和雙手。
此后李化武先被送回黑龍江北安醫院,后經過多方治療,1956年進入榮軍院生活。
“我這麼年輕,沒手,口還能說,腿還能走,難道要國家養我一輩子?”1963年3月,身體康復並用殘臂學會基本生活技能后,李化武辦理了分散供養手續,告別榮軍院,回農村老家自立自強生產生活,這一別就是58年。
聽說李化武要回來,榮軍院的老戰士意外又興奮。
87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周全弟早早等在門口。他在長津湖戰役的極度嚴寒中失去了雙手和雙腳,“來到榮軍院,我和李化武一起用勺子哆哆嗦嗦地吃飯,一起學習寫字。”周全弟說,那是他們生命中的難忘歲月。
前來熱情迎接的還有90歲的涂伯毅老人,他在戰場上被敵軍投下的凝固汽油彈燒傷致殘,手指蜷曲面目全非。一見到李化武,涂伯毅就緊緊抱住他:“你還記得我不,我們當時都是榮軍院課余演出隊的,你那時的口琴吹得可真好……”
第三個心願:一場報告
在榮軍院,大家問起李化武別后58年的境況,老人臉上浮現出驕傲的笑容。
1963年,從榮軍院回老家后,生產隊想為李化武安排一些輕活,但他不肯,耕田、耙田、挑糞,什麼重活都搶著學搶著做。斷臂磨出血、磨破皮是常事,“遇到困難時我就想,那麼多戰友犧牲在了戰場上,我有幸沒死,所以更要拼命活。”
除了勤奮勞作外,李化武經常擔任義務宣講員外出宣講。這些年,已是耄耋之年的李化武依然活躍在學校、機關或企業各大宣講現場。迄今,他已宣講近300場次。
“我特別喜歡跟年輕人擺龍門陣,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志願軍戰斗犧牲的意義,看到了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在成都,要是也能跟青年學子們交流交流就好了。”這便是李化武的第三個心願,也由此站上了西南石油大學的報告席。
含淚聽完報告,西南石油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學生閆垚說,有一句話讓自己印象深刻,“爺爺說人的身體可殘疾,但人的精神不能貧瘠。”
熱評
李化武為何受熱捧
□付真卿
抗美援朝老兵李化武火了。10月12日上午,專門為李化武一個人放映的電影《長津湖》落幕。李化武庄嚴肅立、高舉右臂,敬了一個殘缺而又完美的軍禮。這一幕隨著網絡迅速傳遍全國,與此相關的微博話題沖上熱搜,央視、人民日報、新華社三大央媒發文關注,數以億計的閱讀、點贊,無數網友留言向英雄致敬。
李化武為什麼受到熱捧?這並不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見証了幾十年前那場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走上戰場的那一刻,他就是人民心中最可愛的人、人民心中的英雄。
但李化武又不像是人們慣常熟悉的那些英雄,他沒有立下赫赫戰功,也沒有驚心動魄的傳奇經歷,他只是240萬名中國人民志願軍中普通的一員。甚至李化武自己都不覺得自己是個英雄,一句“難道要國家養我一輩子”,便毅然從榮軍院回到老家,克服困難自力更生。
恰是這一點,讓李化武的形象更加豐滿。所謂英雄,為常人不能為之為,歷常人不能久之久。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我們熱捧像李化武這樣的英雄,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要成為自己的英雄,為了危難時刻的義無反顧,更為了平凡之中的歷久彌堅。(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蘭楠 向朝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