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級別不會降低,力度不會減弱 大熊貓:中國特有的活化石

2021年10月12日09:4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大熊貓:中國特有的活化石

  大熊貓家族曾經的分布范圍廣及中國長江、珠江和黃河三大流域,還曾遍及東南亞的泰國、緬甸和老撾等地。但隨著地質地殼和氣候環境的變遷,人類的影響,天敵和疾病等因素,大熊貓的棲息地逐漸被縮減、分割和破碎化。

  200萬至300萬年前,當第四紀冰期降臨時,地球開啟了寒冷模式,為了生存,大熊貓改變體型,改變習性,靠竹子為生,熬過漫漫寒冬,成為自然進化的勝利者。

  1869年,春天降臨到四川盆地西沿雅安寶興縣的崇山峻嶺中。一個中年外國人匆忙行走在山間小路上,他就是來自法國的傳教士戴維,同時也是一位自然科學的探索者。

  在完成當天考察工作返回教堂的途中,一位當地百姓邀請戴維到家裡做客,就在這戶人家裡,他發現了一張有著黑白顏色的不曾見過的動物毛皮。憑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戴維判斷這可能是一個不曾為自然科學領域所知曉的新物種。

  后來,戴維獲得了第一隻成年大熊貓,並將它制成標本后送到了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至此,這個僅存於中國西南地區山林之中的神秘物種,終於被世界“發現”。

  新中國成立以后,大熊貓保護翻開了新的一頁。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成立,用大熊貓圖案作為會旗和會徽,同時將大熊貓視為世界野生生物保護的旗艦物種,大熊貓的保護受到全世界普遍認同。我國於20世紀60年代開始為大熊貓建立自然保護區,於1980年12月25日正式加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我國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和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等多項法律法規,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工程,建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67處,有效保護了53.8%的大熊貓棲息地和66.8%的野生大熊貓種群。

  2016年12月,我國通過《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一場由國家主導、關於大熊貓及其棲息地最高級別的保護就此拉開序幕。

  “大熊貓國家公園覆蓋了大熊貓分布區內的大面積棲息地與潛在棲息地。我們通過機構整合、體制創新等途徑,在整合原有各類保護地的基礎上,努力維護一個范圍更大、完整性更強的生態平衡,讓大熊貓能更好地棲息、生存和繁衍。”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向可文說。

  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國在圈養大熊貓人工繁育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攻克了大熊貓繁育“三難”,實現了穩定增長。截至2020年底,大熊貓圈養種群數量達到633隻。開展了人工繁育大熊貓野化培訓和野外小種群復壯工作,累計將11隻大熊貓放歸自然,成活9隻。

  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大熊貓保護級別不會降低,保護力度不會減弱,仍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中國瀕危物種保護的旗艦種和傘護種。“我們將繼續堅持不懈地按照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物種的保護要求,加強大熊貓保護工作。”(據新華社)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