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趣說涼山:古老傈繡對自然與生活的藝術記錄

2021年10月12日09:3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古老傈繡對自然與生活的藝術記錄

涼山州德昌縣是四川省傈僳族聚居人口最多的縣,千百年來,大山深處的德昌傈僳族人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傳承了許多優秀的民族生活用品。其中,挎包(傈僳繡包)是德昌傈僳族的文化符號。在德昌,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斜挎手工刺繡包的男女老少大多是傈僳族。

過去,德昌傈僳族人沒有文字,古老的傈僳文化記憶全部用刺繡的方式一代一代延續,至今還有很多婦女依然傳承著刺繡文化。

古時的傈僳族人沒有固定的居住地。他們一路遷徙一路走走停停,沿途的大山裡、江河邊、田野裡,看見大自然有很多動物、植物的美麗奇觀,聰明的傈僳族先輩婦女們就利用繡紋作記載。

“傈繡”最普遍的是挎包,女子服飾的裙子、衣領、袖口,男子服飾的高領、腳邊、胸前、頭帕邊都布滿了圖案。

翻山越嶺就在男子衣服高領上繡一排排山尖做記載﹔渡江到德昌的她們就在女子裙邊繡水波浪﹔一路艱辛遷徙,她們便在裙腳邊繡上曲折紋路﹔在遷徙路上看見可憐的小昆虫也成串遷徙,便在男人的褲腳邊繡上毛毛虫花等﹔在花叢裡看見蝴蝶翩翩飛舞,便在挎包表面繡蝴蝶花﹔生活難了拾蕨薹充飢,她們便在挎包外面繡蕨葉花……一針一線的德昌“傈繡”延續至今,上至老人依然戴著老花鏡刺繡,下至小女孩開始學做,把生活中所見到的景物,進行綜合、概括、變異、夸張,繡出各種精致圖案。

如今,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傈繡”也隨之傳承發展,除了在鄉村延續,一批批外出打工的傈僳族婦女在城裡挑選布料、繡花線隨身帶往外地,利用空閑時間刺繡。同時,德昌縣總工會、縣婦聯在兩個傈僳族鄉召集婦女,邀請藝人,在保護傳統技藝的同時,鼓勵她們繡出精美的旅游產品走向市場。(宋明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勤華 整理)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