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趣說甜城:因鹽糖而興的白馬鎮

2021年10月08日08:4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因鹽糖而興的白馬鎮

  內江市市中區白馬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鹽糖重鎮。在歷史的長河中,白馬鎮曾幾易其名:最早為黃市,繼后為茂市、仁茂,1952年定名為白馬鎮。

  白馬鎮建置久遠,自秦漢以來鹽業興盛,鎮域內清代甘蔗的種植及糖業、糖制品、酒精業等在內江工農業發展史上書寫了重要的一筆。

  《華陽國志》載:“漢安縣,有鹽井、漁池以百數,家家有焉。一郡豐沃。”漢安縣,也就是現在的內江。黃石鎮(今白馬鎮雙河村)以鹽井多而稱譽全縣。因鹽而立的黃石鹽資源漸枯后廢,“鹽課司”和負責鹽業交易及設官取稅的部門也隨之移駐於茂市鎮(即今白馬鎮),但黃石井地名保留至今。

  明代,白馬鎮所在區域就形成集鎮。清康熙年間,福建人曾達一從福建引進新的甘蔗品種和制糖技術到內江,地點即為白馬鎮附近,白馬鎮也順勢成為內江近代甘蔗生產及糖業加工的重要之地。

  鐘榮譜,是內江有文字記載經營糖坊第一人。鐘榮譜為廣東興寧人,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來川,在茂市定居,以甘蔗為原料開設糖坊。從曾達一到鐘榮譜兩位外鄉人,選擇現在白馬鎮所在地為落腳繁衍之地,均以甘蔗及糖業為生存之本。這些糖業先驅獲得成功后,糖業開始大面積在鎮域乃至全縣、全流域發展,內江因此獲得“甜城”稱譽。

  清同治年間,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到中國內地旅行,了解到四川的糖遠銷至甘肅、新疆后,在他的著述中感嘆道:“四川這個小小地方出產的糖,怎麼能供應那麼廣大的地區,委實令人驚嘆。”李希霍芬驚嘆的四川白糖,主要指內江,其中就包括了茂市鎮及附近地區。1934年,內江糖坊有794家,茂市鎮域及周邊地區散布的糖坊有122家,居當時內江各鄉鎮首位。(李建友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志浩 整理)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