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豐收節,來看成都鄉村新面貌

2021年09月24日07:59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豐收節,來看成都鄉村新面貌

  無人收割機在田裡奔忙著收割稻子

  技術人員正在操作無人收割機

  昨日,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成都)慶豐收活動暨中國·成都第三屆天府大地藝術季在天府農博園開幕。全球“最大”農博建筑初次亮相,智慧農業系統展示,豐收農事體驗活動,一望無際的稻海和葵花海,田地間星羅棋布的藝術裝置營造出雲溪竹境、觀荷望魚、稻花竹浪等沉浸式體驗……以千畝待豐收稻田為背景,天府農博園以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面貌,迎接來這裡蒞臨參觀的眾多游客。

  助力現代農業

  “食品直播電商西南總部”等項目簽約

  昨日下午,作為此次豐收節主要活動之一,天府農博園首屆新鄉村產業峰會舉行。會上發布了《新津新鄉村產業發展策略》《中國農大四川現代農業產業研究院發展策略》,簽訂了杭州魔筷科技有限公司“食品直播電商西南總部項目”、草根知本集團有限公司“新消費基金”、新希望化工投資有限公司“新希望化工貿易平台全國總部暨交易結算中心”、鮮生活冷鏈物流有限公司“新希望鮮生活西南總部及數字化柔性食品生產基地”等項目。同時,新津與四川農業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等達成協議,將在新津設教學實踐基地。還有“農創林盤平台”“梨花溪精品民宿”等項目也在峰會現場簽訂了協議。

  在2020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四川省慶豐收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國農業大學四川現代農業產業研究院”(以下簡稱“產研院”)落地新津,一年時間過去,產研院籌辦得怎麼樣?

  昨日的峰會現場,中國農業大學四川現代農業產業研究院院長杜金昆表示,產研院科技人員的配備以及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已經完成,預計在今年年底前,產研院就可以運作起來。“產研院將在現代種業卡脖子技術、科技創新等方面開展研發工作,在食品加工與深加工方面探索農業產業鏈的延伸,擦亮四川農業‘金字招牌’。”他說道。

  創業案例分享

  “共享農庄”“魚菜共生農場”等介紹經驗

  峰會現場舉行了創新創業分享活動。

  四川途遠美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石紹東,以及來自小金縣沃日鎮的木欄村黨支部書記龍華貴,先后分享了“共享農庄”案例:在天府農博園張河果園子社區創建“共享農庄”,通過“互聯網+分享經濟”,使得“共享農庄”走紅網絡,激活“空心村”﹔隨后,該模式被復制到新津對口幫扶的阿壩州小金縣,打造了木欄村“蘋果共享農庄”,實現了“造血式”扶貧奔康。

  現場還有“魚菜共生農場”“藍城·沐春風”“食物減法”、小巨人畜牧等項目參與了分享活動。“眾多的項目可以折射出天府農博園籌建以來,不斷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著力孵化鄉村產業‘芯片’,成為了推動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一塊試驗田。”天府農博園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探索和創新,使得天府農博園核心區亮點密集,令“永不落幕的田園農博盛宴、永續發展的鄉村振興典范”這一目標的實現成為可能。

  考察智慧農業

  院士詳解無人收割機如何自動作業

  昨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來到天府農博島,對這裡建設的智慧大田管理系統進行考察。

  記者跟隨趙院士一行,參觀了智慧大田管理系統。一路走來可以見到,許多智慧農機具正在大田裡忙碌著:巨型的平移式噴灌機在稻田裡緩緩移動,均勻地噴出水霧﹔無人收割機自動轉彎、調頭,在田裡奔忙著收割稻子……據了解,這一整套系統正是由趙春江院士率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團隊引進的。

  站在無人收割機正在工作的稻田邊,參觀者一行都為輕鬆收割水稻而興奮不已。有人提出:無人收割機為什麼會自動調頭、轉彎?趙院士立即進行了答惑:“其中的核心技術是智能感知技術,機器到了一塊地的盡頭之后,一系列的傳感器可以感知得到,通過控制技術實現轉彎和調頭。更重要的是,整個系統可以把數據即時傳遞給數據中心。數據中心像一個大腦,可以控制機器運行。”

  在大田的各個角落,分布著許多氣象監測站、土壤墒情監測站、作物長勢監測站。這些不起眼的設施有什麼作用?趙春江院士介紹,通過這些設施,可以實現對大田土壤—作物—環境的生長要素進行數字化採集,進而判斷當前的農田環境是否有利於作物生長,同時預測分析作物的需水情況,系統自動控制灌排設備運行。(成都日報記者 李娟 張朝杰 常莉娟 陳泳)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