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成都高新企業家走進德格:把特色資源帶出去

2021年09月24日07:41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企業把特色資源帶出去

德格縣獨木嶺牧俗風情體驗園區——覺如牧場。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聃 攝

位於德格縣馬尼干戈鎮的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園區。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瑩佩 攝

開欄語

初秋9月,川西高原美景盛放。

記者從成都出發,兵分幾路,跨越雪山江河,用超過萬裡的行走,深入基層一線,挖掘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動人故事,感受“幫扶不鬆勁 脫貧不脫鉤”的精神傳承,記錄涉藏州縣在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產業發展等領域的新變化。

2021年4月22日,四川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5月中旬,成都對口幫扶的19個涉藏州縣,新老工作隊伍陸續完成交接輪換,正式開啟新一輪對口幫扶工作。

“味道鮮美,口感也好。”9月21日,四川東億食品有限公司后廚,一盤虎掌菌紅燒肉讓所有人贊不絕口。

高山虎掌菌是甘孜州德格縣的特產,“我這次專門帶回來試菜,准備長期大宗採購。”該公司廠長任海鷗說。

9月6日至9日,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赴德格採訪,恰好與成都高新區組織的10余人的企業家團隊偶遇同行。4天的深度走訪,當地的文創手工、文旅產業等讓企業家一行找到了許多合作點。

“主要是考察調研對口支援工作,讓高新企業也成為對口幫扶的重要力量。”成都高新區(簡陽市)對口支援工作隊領隊張力帆說,接下來還將持續組織更多類似活動,確保以高質量的對口幫扶工作助力德格鄉村振興。

抓產業

讓特色農牧產品走出去

9月7日中午,記者一行來到德格縣馬尼干戈鎮。

隨著冬季牧場遷徙,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園區的收奶員,每天都會到農牧民家收購牛奶。這不僅有效解決了農牧民牛奶銷售難題,還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增收。“以前除了賣虫草和牲畜就沒有其他收入,現在有了加工廠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馬尼干戈鎮曲西村村民更擁說。

馬尼干戈牧旅商產業結合園由成都高新區對口援建,總投資4000萬元。其中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園區佔地60畝,包括牦牛乳制品加工廠、展銷中心、生活服務區、業務服務區。去年投運后,園區已建成集體牧場8個、鄉鎮奶站4個,可覆蓋德格全縣13個牧業鄉鎮,村級奶站逐步覆蓋70%的行政村,惠及7043戶29000多人。

“園區還沒開業就吸納了當地群眾就業。”馬尼干戈鎮黨委副書記沖翁郎加介紹,目前園區19個工作人員中,有13個人都是當地群眾。

成都高新區(簡陽市)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孫炯說,園區計劃日處理牦牛奶21噸,年產量3150噸,年產值達4000萬元以上。中期可覆蓋甘孜州石渠、甘孜、白玉、新龍、爐霍、色達、道孚七縣,形成“奶送德格”區域協同模式,讓德格特色農牧產品走出去。

採取了相同模式的,還有位於中扎科鄉、年古鄉、溫拖鄉的3個現代農業(蔬菜)種養循環生態示范園區。該項目由成都高新區投資500萬元援建,2018年投用后,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群眾增收,也讓德格縣由傳統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向農產品生產設施標准化、產品標准化、營銷立體化的現代農牧業經營方式轉變。

鏈資源

讓民族手工技藝活起來

在300多公裡外的普馬鄉絨達村,41歲的扎西措正在熟練打磨手中的利瑪銅鑄部件,精美別致。

“一件傳統的利瑪銅鑄工藝品,需要敲擊52萬次才能完成。”銅鑄手工藝世家欽樂工坊女主人達瓦卓瑪說。

扎西措腿腳不太利索,過去靠低保生活,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1年,她來到欽樂工坊學習手工藝制作。從簡單的樹脂系列到彩繪,再到復雜的銅鑄,隨著手藝不斷精進,她的收入從最初的50元一天到實現翻番。“去年僅工資收入就有3萬元,今年還會更高。”

在欽樂工坊,像扎西措這樣的手工藝人共53人,按工種、技術嫻熟程度每天獲得80-300元不等的工資。

“麥宿片區工作委員會下轄5個鄉鎮的農牧民,都靠做手工產品脫了貧。”孫炯介紹,2018年以來,成都高新區累計投入2395萬元,幫助當地建設民族手工藝展銷中心和培訓中心,先后開設了27個藏傳工藝特色班,涉及唐卡繪畫、木雕、泥塑、彩繪、陶器等。同時進行資源鏈接,組織德格文創產品走出雪域,在各大展會和非遺大賽等活動中亮相,為山裡的手藝人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培養當地手工藝人1000多名,有100余款工藝品進入國內國際市場,每年為當地困難家庭增加收入近800萬元。

文化帶動,富一方群眾。今年8月,成都高新區援建的麥宿片區民族手工藝展示中心正式對外開放,將作為“生態+文態+業態”融合的民族手工藝產業園區的有機組成部分,繼續帶領著德格的文創“奔康路”。

搭平台

讓文旅融合發展強起來

藍天白雲、草地牧場、溫泉木屋……9月6日,記者一行從格薩爾機場出發,沿國道317線往德格縣方向行駛90公裡后,來到“雀兒山下第一村”德格縣柯洛洞鄉獨木嶺村。

2017年,就是在這裡,成都高新區與德格縣利用其獨特的村落布局、地貌地形、牧俗文化等資源,通過旅游扶貧方式,建設牧俗風情體驗園區。

園區總佔地面積約500畝,包含牧俗文化生活體驗區、牧俗博覽區、高原溫泉休閑區。今年8月8日,該園區正式亮相,吸引著遠近游客。在他們看來,這裡有獨特美好之處——在覺如牧場,數十棟野奢木房沿坡而建,夜晚可以看到美麗星空。牧場養了20頭牦牛,是做一次“放牧人”的極佳體驗場所。格薩爾藥泉小鎮被喻為“康巴 阿 爾 卑 斯 式 的 度 假 樂園”……

從建設到運營,獨木嶺牧俗風情體驗園區在為村集體經濟提供“活水”的同時,也解決了貧困戶的就業問題。

家住柯洛洞鄉措普村的拉西卓瑪今年37歲,此前一家5口全靠挖虫草和野菜為生,“全年收入兩三萬元。”今年6月,拉西卓瑪來到覺如牧場,負責照料20頭牦牛,每月2500元工資還包吃住。

“獨木嶺牧俗風情體驗園,村裡還有30%的股份。”成都高新區(簡陽市)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鄒樹說,此前入股的牦牛養殖業合作社已有分紅。

如今的獨木嶺村,覺如牧場壯美遼闊、藏寨村容整潔美觀、集體產業欣欣向榮,正全力以赴探索一條村寨美、產業旺、牧民富、治理優的鄉村振興之路。

架橋梁

讓更多高新企業融進來

“當下文旅很火,這裡還有機場和317國道的交通優勢,很有成為網紅打卡地的潛質。”對於知悅文化藝術成都有限公司精品酒店民宿負責人金鑫來說,獨木嶺牧俗風情體驗園的是其參加“成都高新區企業德格行”活動的重點考察項目之一。

金鑫說,此前他們有過類似的項目運營經驗,這次實地調研后,將結合自身資源,迅速針對國慶長假制定方案,吸引游客。

德格的特色農牧產品,引起了四川康源農產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榮忠的興趣。

在康北牦牛乳制品加工園區展銷中心,他詳細考察了牦牛奶黃油、奶茶、飲料等牦牛奶制品后,初步判斷可以結合公司在成都、甘孜沿線建立的冷鏈物流基地,開拓銷售渠道。而在現代農業(蔬菜)種養循環生態示范園區嘗到口味獨特的番茄、西瓜等蔬果后,他當即決定,回成都后與團隊一起立即啟動相關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工作。“在這裡完全可以進行更多產品的定單式、定制化種植。”

5家企業10余人的考察團隊當中,知悅文化藝術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賈佳樂此前已來德格數次,“一直很關注文創這塊。”目前他們已形成了《德格文創與手工藝品創新與產業商業項目計劃書》,涉及設計開發、生產包裝、營銷推廣等,預計明年正式啟動。

張力帆表示,此次活動是一次嘗試,主要是為了架起橋梁,讓更多的高新企業融入進來,壯大對口幫扶的力量,推動德格鄉村振興。(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瑩佩 李秋怡 張紅霞)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