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播間搬進蔬菜大棚 退伍軍人返鄉創業闖出致富新路

秋收時節,四川大竹石河鎮三杰養殖專業合作社的30多個種植大棚,一派豐收景象。羊肚菌、平菇、草莓、西瓜等各類農產品,隨季節更替輪番上市。被搬到田間地頭的直播間,這幾天正在推銷西瓜和羊肚菌,訂單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
大棚的主人叫李忠杰,是一位退伍軍人。2015年,李忠杰返鄉創業,先后成立了三杰養殖專業合作和三杰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靠著40多畝羊肚菌,以及年產3萬多袋的平菇,加上草莓、西瓜和有機蔬菜,兩個專合社去年收入近百萬元,帶動周邊70多戶農戶增收。
回鄉創業遇挫折 幾十萬元打水漂
“等攢足了錢,我要回家鄉發展。”這是1999年從部隊退伍后,在沿海務工的李忠杰對家人許下的諾言。
2015年,他帶著務工攢下的幾十萬元回到大竹縣石河鎮,和妻子黃先祝一起養蛇、養魚、養鴨。“室內養殖要保持適宜的溫度,2017年冬天,由於沒有做好應急措施,突遇停電,很多蛇和養殖飼料都凍死了。”李忠杰說,由於養殖經驗不豐富,養殖技術不成熟,在對市場前景了解不夠的情況下,兩年下來,不僅沒賺到錢,反倒讓辛辛苦苦攢下的錢打了”水漂”。
“由於沒技術,投資盲目,讓家人也跟著受累,那一陣我心灰意冷……啥也不想干。”李忠杰告訴記者,得知他的遭遇后,當地政府對他進行了幫扶,大竹縣農民工服務中心也及時給予關心和幫助,鼓勵並支持他東山再起,成為鄉村振興的帶頭人。
大竹縣農民工服務中心副主任唐瑛介紹,目前,該中心已建立了全縣36萬余名農民工數據庫,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今年以來,已對700名返鄉創業農民工進行了技術培訓,幫助308名返鄉農民工實現自主創業,帶動1752人發展種、養殖業,助力鄉村振興。
重拾信心定方向 香椿樹下興產業
第一次創業失敗后,大竹縣農民工服務中心承辦的一場“返鄉創業 脫貧致富”主題演講,讓李忠杰重拾信心。“那些激情演講和歷經千辛萬苦創業成功的真實案例,深深地打動了我,點燃了我再次創業的激情。”
在市場調查和走訪本地、外地的創業基地過程中,李忠杰了解到一種食用菌叫羊肚菌。“羊肚菌營養豐富,富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可治療消化不良,痰多氣短等功效,是不可多得的食藥兩用美味佳肴。”李忠杰說,那時候,市場上羊肚菌種植產出還不足菌類的5%,他找到了方向。
結合第一創業失敗的教訓,李忠杰、黃先祝夫婦知道再也不能盲目投資,必須先掌握種植技術。此后,二人除了認真鑽研外,遇到技術難題還經常跑到德陽,向那裡的食用菌研究所專家請教,最終確定了在香椿樹下種植羊肚菌的思路。
大竹縣是“中國香椿第一縣”,李忠杰利用香椿資源,創新發展出“香椿樹下套種羊肚菌”新模式。“我們把廢棄的香椿樹枝條粉碎作為羊肚菌、平茹的基料、生長營養包主料,產品承載了香椿的香味,口感更純、品質更佳。”李忠杰說,去年他用這個項目參賽,在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選拔賽暨達州市第三屆創業創新大賽決賽獲得創業組優勝獎。
上網“觸電”闖新路 帶動農戶同致富
西瓜成熟的季節,李忠杰和妻子通過直播平台推銷自家種植的西瓜,成了他們的日常。別具一格的種植方式,加上天然的有機肥,種出來的西瓜鮮紅、可口,很快,直播平台上就吸引了不少粉絲詢價購買。上網“觸電”,利用電商平台銷售農產品,是李忠杰闖出的一條新路。
2017年,李忠杰夫婦成立大竹縣三杰養殖專業合作社,籌集資金100多萬元,建成大棚30余個,佔地13000平方米,主要種植羊肚菌和平茹。此后,李忠杰夫婦又在大竹縣農民工服務中心和石河鎮政府的幫扶下,種植大棚西瓜13畝,每畝收益近萬元。
李忠杰分析說,香菇成本低,見效快,可以周轉資金﹔羊肚菌成本高,技術含量高,風險高,但回報也高。“要降低食用菌種植失敗的風險,就要讓基地遍地開花。”為此,李忠杰逐步發展起西瓜、草莓、玉米和有機蔬菜等特色農產品,既保証了一年四季有收入,又盤活了資金和資源。
模式的創新,讓他們的養殖合作社發展進入“快車道”。一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更新,完善設施設備、創建營銷網點,另一方面加大種植基地建設力度,充分利用羊肚菌平菇廢料作有機肥利用,提高土地綜合利用價值。“我今年種植的水果玉米,每畝收益5000多元,5畝地,輕輕鬆鬆創收2萬多元。”
目前,李忠杰正在按照“政府引導+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為周邊農戶提供技術、銷售服務,帶動周邊農戶70多戶共同致富。“接下來,我要再投入些資金修建烘干房、凍庫,對產品進行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李忠杰說,他對未來滿懷信心,要帶領更多的父老鄉親和他一起致富。(程一凡 沈懷良 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