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美國對印第安人是怎麼搞種族滅絕的?(環球熱點)

本報記者 高 喬
2021年08月17日09: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面積約7萬平方公裡的美國納瓦霍族印第安人居住區,是美國最大的印第安保留地,一度是美國新冠肺炎感染率最高的地區之一。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領域,美國印第安人等土著居民遭受長期、廣泛、系統性歧視,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尤為嚴重,生存環境脆弱。

歷史上,美國為掠奪土地和資源,對印第安人進行系統性種族清洗和文化滅絕,犯下罄竹難書的種族滅絕罪行和反人類罪行。如今,印第安人仍處在美國現代社會發展的邊緣位置,享受的美國發展紅利少之又少。

美國土著居民經歷了怎樣的血淚之路?自詡為“人權教師爺”的美國,為何對本國土著居民的悲慘現狀選擇性“失明”?時至今日,美國對土著居民種族滅絕的“至暗篇章”仍在續寫,美國何時才能還土著居民一個公道?

血淚之路 

“歷史性創傷”影響至今

1607年5月24日,105名英國人來到如今的美國弗吉尼亞州,建立英國在北美的第一個海外定居點——詹姆斯敦,由此開始英國人在北美殖民的歷史,也開啟了美國土著的百年噩夢。正如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所言:“回顧西方在北美殖民的400年歷史,這對美國印第安人是一條不折不扣的血淚之路。”

自美國建國以來,多屆美國政府曾發布政策鼓勵對印第安人的屠殺。美國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曾將印第安人比作狼,認為兩者“盡管體型不同,但都是野獸”。美國第三任總統、《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托馬斯·杰斐遜曾指示他的戰爭部門,“必須滅絕印第安人或者將他們驅趕到我們不去的地方”。

1814年,時任美國總統詹姆斯·麥迪遜頒布法令,規定每上繳一個印第安人的頭蓋皮,美國政府將獎勵50美元至100美元。當時的美國統治者,對印第安人實行不分男女老幼的無差別屠殺。1862年,時任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頒布《宅地法》,規定每個年滿21歲的美國公民隻需繳納10美元登記費,就能在西部獲得不超過160英畝(約合64.75公頃)的土地。在土地和賞金的誘惑下,白人紛紛跑到印第安人所在區域展開大肆屠殺。同年12月26日,在林肯的命令下,明尼蘇達州曼卡托地區的30多名印第安部落神職人員和政治領袖被絞死,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體死刑。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名將謝爾曼留下一句“名言”:“隻有死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印第安人。”

19世紀30年代,在美國政府武力威脅下,居住在美國東部的印第安人被強迫遷移至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成千上萬的人因為飢寒交迫或疾病死在路上。這條上演無數慘劇的遷徙之路,被后人稱為“血淚之路”。19世紀50年代起,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實行“保留地”制度,把印第安人安置在指定的居住地,這些保留地主要位於貧瘠的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面積約6.5萬平方公裡,最小的僅0.5平方公裡。通過這種方式,白人繼續不斷侵佔印第安人的土地。1887年至1933年間,全美印第安人被奪走大約9000萬英畝(約合36.42萬平方千米)土地,佔1887年印第安人擁有土地總量的65%。與此同時,為了同化印第安人,美國政府推行“美國化”教育,設立針對印第安人的“保留地”寄宿學校、“保留地”外寄宿學校、勞務培訓學校等。

直到1924年,美國才頒布《印第安人公民法案》,承認印第安人的公民權。據美國印第安國家博物館介紹,從15世紀末到20世紀初,生活在北美地區的印第安人從500萬驟減到25萬。

美國印第安人事務協會執行董事兼律師香農·凱勒表示:“美國印第安人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被殖民和種族滅絕的歷史。美國剛建國時,曾承認印第安部落是獨立的主權政府,后來卻推行種族滅絕政策,終止了印第安人的治理體系並奪走了他們的土地。現在印第安人保留地大多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落后,缺乏發展經濟的基本能力。美國政府要承認,美國今天的成功是建立在對另外一個種族的屠殺和滅絕基礎上,這一歷史性創傷今天仍在影響著我們。”

生存之困

淪為發展問題“垃圾桶”

《紐約時報》等美媒曾坦言:美國對待印第安人的行為是這個國家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章”。然而,這一美國歷史上的“至暗篇章”仍在不斷續寫。貧窮、疾病、歧視、同化……困擾著印第安人數百年的生存困境,如今仍然未見改善。

據美國內政部印第安人事務局統計,美國目前約有560萬印第安人,約佔美國總人口的1.7%,但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卻遠遠落后於其他族裔。2017年,有21.9%的美國印第安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美國白人同期的貧困率為9.6%﹔在25歲及以上的美國印第安人中,僅19.6%擁有學士及以上學位,而美國白人的這一比例為35.8%。此外,數據顯示,印第安婦女遭遇性侵犯的比例是其他族裔的2.5倍﹔印第安人高中畢業率在所有族裔中最低,自殺率卻在所有族裔中最高﹔印第安青少年在學校受處罰的概率是同齡白人的2倍,因輕微犯罪而入獄的概率也是其他種族的2倍。

2020年8月5日,聯合國危險物質及廢料的無害環境管理和處置對人權的影響問題特別報告員,根據人權理事會第36/15號決議發布報告指出,美國土著居民面臨採掘業、農業和制造業釋放或產生的有毒污染物,包括遭受核廢料放射性影響,並且採礦廢物造成的土壤和鉛塵污染對其健康造成的影響遠超其他群體。

美國《福布斯》雜志評論稱:“美國聯邦政府與印第安人部落的關系類似於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關系,但從很多方面來看,聯邦政府沒有履行好職責,造成印第安人保留地成為美國最貧困的社區”。

“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和種族歧視有其思想根源和利益驅動。”南開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丁見民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最早抵達美洲的歐洲殖民者,就帶有白人種族至上的種族優越思想,將美洲土著居民視作低等種族。歷史上,抵達美洲的白人覬覦印第安人擁有的土地、礦產、水源等資源,通過戰爭、屠殺、迫害對印第安人進行種族滅絕,這是殘酷血腥、赤裸裸的種族滅絕。19世紀中期開始,美國政府為繼續掠奪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資源,對印第安人實行保留地政策,將印第安人驅趕到偏遠貧瘠的地區,強迫印第安人的生產方式從游牧轉變為農耕,資源的貧瘠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讓大量印第安人死於貧困、飢餓和疾病。20世紀90年代后,美國推行“生態殖民主義”,通過欺騙、強迫的方式,將核廢料、工業垃圾等危害人類健康的廢料埋入印第安人居住地,引發嚴重的環境污染,造成許多印第安人死亡。

“可以說,每次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政策的改變,並非都是為了改善印第安人的生存狀況,而是將印第安人作為解決國家發展帶來問題的‘垃圾桶’。美國印第安人長期處於與主流社會隔絕的境地,美國經濟社會的巨大發展紅利不僅沒有惠及印第安人,反而對印第安人的利益造成持續性嚴重損害。美國印第安人不僅不是美國高速發展的受益者,反而很大程度上成為受害者。”丁見民說。

疫情之苦

“數據之外”的高死亡率

“幾個世紀前,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幾乎讓美洲土著居民徹底滅絕。如今,他們又深受新冠病毒之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在反復洶涌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國印第安人遭受異常嚴重的沖擊。

聯合國適當生活水准權問題特別報告員根據人權理事會第43/14號決議編寫的報告指出,美國少數族裔和土著居民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最具破壞性,美國土著居民的住院率是非拉美裔白人的5倍,死亡率也遠超白人。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刊文《少數族裔年輕人新冠死亡率偏高》稱,據美國全國衛生統計中心數據顯示,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在少數族裔中偏高。這個明顯差異表明,新冠肺炎對弱勢群體的影響特別巨大。截至2020年8月初,該中心記錄了約15萬死於新冠病毒的病例。美國少數族裔年輕人患新冠肺炎后死亡的可能性高於白人年輕人。因新冠去世的年齡低於55歲的群體中,白人隻有3%,亞裔為8%、黑人為11%、拉美裔為18%,而印第安人為24%。

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18日,在新冠肺炎患病率上,印第安人是白人的2.8倍﹔在病亡率上,印第安人是白人的1.4倍。美國疾控中心在報告中分析,美國長期存在的系統性衛生和經濟社會不平等,使得少數族裔群體的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風險遠高於白人。

疫情不僅對印第安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更凸顯了印第安人在美國社會中長期不平等的處境。2020年1月,美國疾控中心發布一份關於種族與孕產婦死亡率關系的研究報告,但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土著居民沒有被包括在內。疫情期間,英國《衛報》發現,美國大約80%的州衛生部門發布了種族人口數據,但幾乎有一半州沒有明確將土著居民納入分類范圍,而是將他們歸類為“其他”。美國西雅圖印第安人健康委員會首席研究官阿比蓋爾·埃科-霍克表示:“因為遭到種族滅絕,印第安人的人口已經很少了。如果把我們排除在數據之外,我們就不存在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美國政府應對疫情的政策和舉措出現重大偏差,政府抗疫不力的舉措給美國民眾帶來惡劣影響,長期處於社會邊緣的少數族裔受到的損害更嚴重,印第安人作為少數族裔中的少數族裔,受到的沖擊尤為劇烈。”丁見民分析,一方面,印第安人等少數族裔的經濟狀況普遍較差,未受醫保覆蓋,所在地區的現代醫療資源匱乏,有限的疫情防護措施無法惠及他們。另一方面,疫情帶來的社會危機激化了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疫情以來,美國主流社會對少數族裔的仇恨和歧視愈演愈烈,印第安人等少數族裔成為美國主流社會和白人群體轉移社會危機的“替罪羊”。

“隱形”之殤

持續遭受系統性侵害

“美國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種族主義社會,種族主義是這個國家難以磨滅的一部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非洲裔和印第安人問題的學者凱爾·梅斯指出。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慶四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美國早期移民在美洲領土上擴展殖民地的過程,就是剝奪印第安人等土著居民棲息地的過程。美國建立在殺害土著居民的基礎上,這是殖民者的原罪。在向西擴張的過程中,美國通過軍事行動大肆屠殺印第安人,故意傳播疾病導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以誘騙、強迫等手段獲取印第安人領地的控制權,這些種族滅絕的罪惡行徑可謂美國政府不敢直面的“黑歷史”。然而,由於美西方國家一直佔據國際輿論的主導地位,美國這些反人類罪行被系統、全面地掩蓋。

印第安人在美國主流社會中的集體“隱形”“失聲”,讓他們獲得平等生存發展權利的機會變得更加遙遙無期。美國內政部印第安人事務局數據顯示,在政治權利方面,雖然美國有了首位印第安人內閣部長,目前國會中也有4名印第安人眾議員,但印第安人整體的從政狀況和政治影響力遠遠低於其在美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

《大西洋月刊》評論說,從歷史上遭驅逐、屠戮和強制同化,到如今整體性的貧困和被忽視,原本是這片大陸主人的印第安人卻在美國社會聲音微弱。整個國家似乎已經忘記了誰是這片土地的最早居民。

“被隱形,是對美國印第安人等土著居民的新型種族歧視。”美國印第安人作家麗貝卡·納格爾指出,關於印第安人的信息在主流媒體和流行文化中被系統性地清除。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學家黛西·蘇茉兒·羅德裡格斯曾刊文指出,大量美國政府部門在收集數據時忽視了印第安人,此舉對土著居民產生了“系統性抹除”效應。

在土著居民相關的人權問題上,美國雙重標准再次“上線”。1948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防止及懲治種族滅絕罪公約》,首次定義“種族滅絕”罪。公約於1951年1月12日生效,當年就收到美國民權組織關於美國政府對黑人進行種族滅絕的申訴。然而,一向標榜自己為“人權燈塔”的美國,直到這個公約生效37年后才成為簽署國,並為自己量身定制“免責條款”:在未征得美國政府同意的情況下,保留其免受種族滅絕罪起訴的權利。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朱利安·庫尼指出,美國國務院經常發布各國人權評估報告,卻幾乎隻字不提他們對這塊土地上土著居民的不斷侵害。

“美國對待印第安人的政策和態度,再次暴露了美國在人權問題上的‘雙標’和虛偽。”李慶四分析,一方面,歷史上,美國的人權記錄非常差,但通過主導輿論等方式到處塑造“人權衛士”的形象,“打腫臉充胖子”,以此掩蓋本國歷史上的“罪惡一頁”。另一方面,美國國內至今仍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印第安人等少數族裔的人權被嚴重侵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卻屢次借人權問題干涉他國內政,制造地區動亂,頻頻在涉疆、涉港問題上污蔑抹黑中國,這是赤裸裸的雙重標准,再次暴露了美國將人權問題作為政治工具和輿論工具攻擊他國的險惡用心。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