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成都,快速有序防控疫情的密碼

2021年07月29日15:34 | 來源:紅星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快速有序防控疫情的密碼

  7月28日晚8時44分,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對外通報,從7月27日晚9時至28日下午6時,成都新增報告5例本土確診病例和1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這一消息以極快的速度傳遍網絡。

  信息披露以后,除了關注之外,網民們表達出了高度的理性,全力支持城市防疫的呼聲此起彼伏。網絡的態度源於對現實生活的反饋。在發布會之前的30個小時裡,這個城市已經全面動員了起來。溯源、核酸檢測、流調、鎖定重點人群,管控重點區域……30個小時內如疾風般推出的一系列防控動作早已經在網絡上流傳,即使再不關注時事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保衛戰早已經拉開。

  這是每分每秒都很寶貴的30個小時……

疫情3.jpg

  清水河社區 圖片來源:青羊融媒

  關鍵詞:高效

  兩小時完成流調,為有效切斷傳染源創造條件

  這特別的30個小時,成都人杜訓波參與了開始鍵啟動的那一瞬間。

  27日下午4時50分,杜訓波接到了流調指令——四川省人民醫院報告有患者核酸檢測呈陽性。“與日常的境外輸入不同,這次是本土。”

  “緊張感瞬間而來,准確的說應該是一種警惕和敏感,但我心裡還是很有底氣的。”杜訓波是成都市疾控中心的一名流調員。他說,為了這一刻,他和他的同事已經不知演練了多少次,他們已經做好了准備,“底氣來自高效有序的機制以及從去年至今積累下的抗疫經驗”。

  省醫院報告幾分鐘后,呼嘯的救護車從成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駛出,傳染病防治科和消殺科5名成員,率先奔赴疫情一線。其中,傳染病防治科的杜訓波,已經是疫情防控流調戰線的老手。

  流調,就是要摸清病例的感染源、接觸他人情況、活動軌跡等眾多關鍵環節,尋找傳染源和傳播途徑的蛛絲馬跡,這項至關重要的工作將為判定密切接觸者以及採取相應防控措施提供依據。

  “晚一秒,潛在的傳染就增加一份風險。”杜訓波說。

  不到一刻鐘,抵達醫院。

  初步了解,核酸結果為陽性的患者為一家三口。但就診環境特殊,醫院兒科急診區域,還有130余名患者和家屬,與陽性病例同處過一個空間。

  第一個棘手的問題來了。根據新冠病例確診要求,患者需要排查CT結果。市疾控工作人員抵達時,患者正在做CT,需要40分才能完成。

  不能等!一分鐘也不能耽誤!

  杜訓波選擇先通過電話進行流調工作。但兩三分鐘,杜訓波就果斷地摁下了暫停鍵。原來,經驗豐富的杜訓波很快就調查到了重要信息。患者一家有到湖南張家界旅行的經歷,而同行的還有好友一家——危險的密切接觸者!

  杜訓波立即把這一情況外傳上報,密切接觸者所在的高新區疾控等接到通報,預案啟動。“為了及時高效的採取防控措施,流調和外部措施必須同步進行。”

  最先“暴露”的青羊區一家三口,於7月25日,在湖南旅游數日后返回成都。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7月26日,因7歲的孩子發熱,奶奶和爸爸帶孩子到四川省人民醫院就診,隨后,爸爸駕車上班。同時,孩子媽媽因看到大連一確診病例同樣有湖南旅行經歷,時間重合,主動預約核酸檢查。一家三口,核酸結果均為陽性。

  三名陽性,三個人的流調都要做。杜訓波介紹,在進行流調工作時,他和他的同事分成了三組,逐一對陽性患者過去14日以及回蓉后的行動軌跡進行詳盡的調查。

  隨著流調的進展,三人居住的小區、工作及停留的場所、通行的軌跡等一一被掌握。而這些信息也第一時間反饋給了后方。緊接著一系列封控防疫措施有序展開。

  杜訓波介紹,僅僅2小時左右,便完成了對三名陽性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

疫情5.jpg

  清水河社區 圖片來源:青羊融媒

  關鍵詞:精准

  快速劃定“三圈層”防控區,為迅速阻斷傳播打下基礎

  流調結果的精准,關乎下一步防控工作。封控區域如何劃分?密切接觸者、次密切接觸者和一般接觸者如何判定?哪些環境需要嚴格消殺?

  成都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庹曉莉解釋說,根據疫情形勢,以及流行病學調查情況,實行封閉區、封控區、風險區周邊區域、其他區域4圈層管理。封閉區為第一圈層,實行全封閉管理,人員居家,除防控和生活保障需要外,其余人員、車輛不得出入﹔封控區為第二圈層,人員隻進不出﹔風險區為第三圈層,屬擴大核酸檢測范圍。

  流調溯源。只是依靠“耳聽”,流調結果並不一定准確。記憶偏差,刻意隱瞞,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導致疫情防控戰線“潰壩”的“蟻穴”。如何做到精准?

  “聯合公安部門,利用大數據,調取天網,小區監控,通信軌跡,甚至是購物消費支付信息。”庹曉莉說,盡可能全方位、不留死角地還原確診病例的活動軌跡。庹曉莉表示,這是新冠疫情發生后,與公安部門聯防聯控新機制。

  在此次疫情中,大數據優勢,就解決了流調中一個令人后怕的驚險問題。

  原來,這名7歲的患兒就曾在家附近的公園,與一位小朋友一起玩耍了約40分鐘。但對方姓名是什麼?家住哪裡?家長是誰?患兒家長卻一無所知。

  萬幸,在細致的流調信息中,杜訓波了解到,兩個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家長拍了照片留念,恰好是這張照片,留下了有用的信息。公安機關通過大數據信息、社區配合,很快便找到了這個小朋友一家。萬幸,首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

  庹曉莉說,在流調中還發現,確診病例及家屬多次乘坐網約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而為了在這反復細碎的情境中找到可能的接觸者並不容易,為此,相關部門也及時發布了確診者活動軌跡,提醒有軌跡重合的市民盡快報備和採取核酸檢測等應對措施。

  不僅僅是人。確診病例所在的活動范圍和場所,疾控部門需要逐一採樣檢測,並嚴格消殺處理,經過驗收合格后,才能重新啟用。“繁瑣,細碎。”一切都是為了斬斷任何可能存在的風險。

  大量斬斷可能風險的力量迅速被動員了起來,幾乎同步開始層層推進。突發疫情的應急處理能力是對這個擁有20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的又一次重大考驗,這依賴於危機來臨之前的功夫而不是之后。在此之前,成都市將若干紙面應急工作方案不斷演練、完善、精細,組織鍛煉起市—區—鄉(街道)—村(社區)四級管理和服務體系。這是應對危機的強大基礎。

  關鍵詞:及時

  社區不眠啟動核酸檢測,為快速確定感染人群提供依據

  隨著流調結果逐漸清晰,關鍵信息傳遞出來,一張大網,順勢拉開。

  27日晚上6點45分,優品道曦岸小區,也就是首先確診的一家3口居住的小區,光華街道清水河社區的工作人員到位,民警、疾控、城管、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迅速在小區各個入口拉起警戒線,小區實行封閉管理。

  接到應急指令時,清水河社區主任蘇麗還在辦公室。電話裡她知道了優品道曦岸小區一家三口的情況,“按照要求,小區要臨時性封閉,2個小時后小區開展核酸檢測。”

  “急,很急迫。”蘇麗聯系了小區物管,交代了臨時性封閉要求。社區13名人員全部到崗,其他社區也抽調了人員來援,“還有街道辦和物管人員。”留給她們的時間並不多,但是蘇麗對同事們很有信心,“去年新冠疫情期間,我們社區工作人員都參加過大規模排查。”

  場地准時搭建完畢。“在業主群裡發了檢測通知,不過我們依然要每家每戶去敲門通知。”她解釋,敲開門后要核對信息,了解人員情況,再把住戶拉進單元樓微信群,便於安撫以及對接居民需求。”

  三伏天的晚上,蘇麗和同事們穿上防護服,分成7組后按照單元逐層往上,“一趟掃樓就要三四個小時。”晚上9點半左右,小區居民開始做核酸檢測。

  “一晚上沒有合眼,摸排搞了三次。”蘇麗說道。

  貝森路社區黨委書記汪茂穎,也是在27日晚7時許回到的工作崗位。她和同事,第一時間聯系警方、疾控、城管、學校、小區物業等一道,迅速拉起警戒線,做好進出人員、車輛的講解和核酸檢測的告知。

  “這個環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最短時間內最大程度地動員社區居民參與到27日和28日的核酸檢測行動中來。”汪茂穎說,辦法很簡單,就是有點辛苦。“我們一個小區一個小區上門通知,挨家挨戶通知到位,爭取一個都不漏掉,確保到家都來檢測。”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27日晚上9點左右,青羊區光華街道香檳花園、川糧大院、TT尚品、浪琴灣、水岸格林、優品道曦岸、倫敦西區、青羊大道三號等9個居民小區院落,同步進行核酸檢測。而根據防控要求,封閉區當晚12點前,就要完成首輪核酸檢測。

  負責優品道曦岸小區咽拭子採集的,是來自青羊疾控組織的11支30余人的檢測隊伍,大部分來自社區醫院、平均年齡隻有20多歲的年輕姑娘。穿著悶熱的防護服、戴著厚厚的護目鏡下,堅持了5個多小時,初步完成了第一輪咽拭子採集工作。

  28日凌晨2點,由青羊區疾控中心組織的190名醫護人員通力協作,完成了9個居民小區10075人的第一輪核酸檢測。

  “抽調了周邊8個區縣、68個工作人員,來增援咽拭子採集,都是通宵在現場。”庹曉莉說,這歸功於疫情后,物資的大量儲備,多次進行演練,物資、人員、技術都是現成的。才能一聲號令,立即集結。

  第一輪核酸採集工作完成,但工作還沒結束。凌晨,在各個小區門口的燈下,光華街道辦的工作人員正拿著小區業主信息名單,有的席地而坐,有的蹲在地上,逐一進行電話通知。“您好!我是光華街道辦的工作人員,請問你們完成核酸檢測了嗎?”

  一位街道辦的張姓工作人員說,平均每個人打了近百個電話,摸一下手機都感覺發燙。

  對於這個城市所有社區工作人員來說,這個炎熱7月所經歷過的一切都是那麼熟悉。一年之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成都立即調動起49萬名社區力量,11天就完成全市社區三輪全覆蓋排查。在短時間內,能集結起如此強大的社區動員組織能力,得益於2017年,成都創全國先河,在黨委層面成立的專門機構——市、縣兩級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成都據此將分散在組織、政法、民政等33個部門的基層治理資源力量整合起來,讓“千條線”擰成“一股繩”,從此開啟了社區動員組織力的能級躍升。

  無論是武漢疫情期間,還是郫都疫情時,除市—區兩級23支疾控隊伍、1900余名專業疾控人員及省市區三級醫護人員外,49萬社區力量活躍在最前線,協助流調找人、組織核酸檢測、在衛健部門指導下消毒、為社區居民提供生活服務、協助實施封閉管理等。是他們,在廣大醫務工作者之外,筑起了成都疫情防控的最廣泛、最牢固防線。

  這一刻,這條防線再次發揮出其不可思議的力量。

疫情.jpg

  清水河社區 圖片來源:青羊融媒

  關鍵詞:配合

  疫情驚擾,非常時期更體會到溫暖

  66歲的傅大爺就住在優品道曦岸。27日晚,小區剛封閉時他還曾擔心,“不是一天兩天,我們也沒准備,吃喝怎麼解決?”不過第二天上午九點過,就有人來敲門,蘇麗與她的同事們來了。“給我們送菜來了——免費,很新鮮,有四季豆、番茄、黃瓜、辣椒……”菜送到了,傅大爺他們的生活垃圾也由工作人員帶了下去,“聽說還要專門消殺。”電話裡,傅大爺不住地說著“溫暖”。

  不止於菜,傅大爺說,外賣和快遞也能送。蘇麗介紹,其實騎手們隻能送到隔離區外的位置,接著便有最外圍工作人員接手,轉交中圈工作人員拿到小區門口,再由蘇麗等內圈人員接力,送到具體住戶手中。

  加入單元樓微信群后,傅大爺看到了不少事,“有個小朋友因為飲食不舒服,給社區報備后,有專門的救護車接去醫院。“傅大爺感覺,居民們有需求在群裡提出來后,“社區都在想辦法解決。”

  小區封閉后,傅大爺的子女、親朋都打來電話,表達關心也表達了擔心,“我把這邊的情況說了之后,他們也放心了。”傅大爺表示,雖然小區被封閉了,自己也被要求居家,“但我感覺生活受到的影響不大。”

  謝阿姨家住青羊區優品道小區,距離確診病例所在的優品道曦岸,僅隔著一條路。

  27日晚上9點半,謝阿姨所在的小區被通知封控,隻進不出,隨即,全小區開始分批進行核酸檢測,地點分別為小區的一號門和六號門。凌晨1點40分,謝阿姨所在的樓棟居民開始做核酸檢測,因為分批次,所以排隊的人不多,很快就做完。

  謝阿姨介紹,因為處於封控區,不能出小區,但做好防護措施可以在小區內活動。食物和生活用品等都是自己在網絡平台上下單,送到小區外,小區內的志願者再把物資送到小區,居民自己領取。“物管,社區,醫務人員都很辛苦,大家對封控措施也表示理解,積極配合,”

  家住天府二街鳳凰城小區一期,處於“三圈層”的風險區,可正常生活,但屬於擴大核酸檢測區域范圍。28日下午1點,業主劉女士接到通知,需要做核酸檢測,她2點半從市中心的公司出發,“4點多我就做完回來上班了。”劉女士說,包括路上的時間,一共用了一個多小時。

  晚上6點,劉女士看到小區業主群有鄰居在表揚社區和物業,因為老人和孩子比較多,天氣也熱,物業工作人員貼心地派發藿香正氣水。

  劉女士說,回家做核酸檢測時,現場秩序很好,小區兩個出入口都有安保人員引導,隻需要出示身份証或者健康碼,就可以完成信息登記,小區的臨時採樣點有10多組工作人員同時採樣,基本上不用排隊,一家人很快就完成了。

  家住雅頌居的趙女士,是28日上午點多才看到小區物業凌晨推送的消息,從28日凌晨1點45分開始,小區進行封閉管理,一律不得外出。趙女士大約在28日上午11點多,完成了核酸檢測。“托朋友買了菜,送到附近,因為有交通管控,然后由志願者統一把東西送到小區樓下,自己再去認領。”趙女士表示,得知小區要封閉管理后,並沒有特別慌亂,上午也在處理工作。“暫時不清楚解封時間,但看核酸檢測要做四次,應該是要隔離14天。”

  除了封閉小區,昨天很多成都市民在朋友圈晒“電話被召測核酸”的照片,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支持,“社區通知我來做核酸檢測,我專門請了假來的。早做一個檢測,早排除一份危險。對我,對家人,對城市都有好處。”雅頌居附近核酸檢測點一名市民這樣告訴記者。

  7月28日下午兩點,在完成了14000多份核酸檢測、院內終末消毒完成之后,四川省人民醫院宣布恢復門診。

  下午6點,連續工作超過24小時的杜訓波回到單位,剛坐下沒多久,就接到了第二天工作安排的電話。

  雖然很累,但杜訓波說,經歷過之前的兩次本土疫情,這次從容應對,“不虛!”

  成都市衛健委相關人士表示,這次科學戰疫能夠從容應對的底氣有三個方面:一是前面經歷疫情積累下的大量經驗﹔二是有一個能打硬仗的隊伍,各部門協調配全,高效運轉﹔三是成都市民樂觀向上,配合度高。

  雪山、朝陽和晚霞,是出現在成都人朋友圈最多的三種元素。28日晚,很多人照例在朋友圈晒了晚霞映照城市的圖片。

  這個城市將不可調和的兩種生活居然調和在了一起:一面是快速有序的疫情防控,一面是從容不迫的油鹽醬醋,這裡就是成都。(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彭亮 戴佳佳 杜玉全 實習生 成佳熾)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