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賦能 優化環境
成都會展以法治化發展“拼一流”

法治化發展是一個城市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而會展法治化保障是對一個城市會展經濟發展環境的主要衡量指標。據悉,自2021年8月1日起,《成都市會展業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施行,標志著成都會展進入法治化發展新階段。該《條例》共5章33條,體現了成都消除會展業發展障礙,促進和保障會展業健康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據成都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介紹,《條例》草案提交該市人大常委會一審后,該市人大法制委、常委會法工委深入分析當前成都會展管理體制、經營模式及市場化運作情況、會展活動舉辦情況及相關政策保障等內容,研判需要通過地方立法進行規范和管理的事項。同時,通過媒體、官網等多種途徑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收集意見建議100余條,並通過現場走訪、座談對意見建議進行充分研究、吸納,進一步完善《條例》草案。《條例》已於2021年4月29日由成都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經四川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批准,將於8月1日起施行。
會展業因產業鏈長和產業關聯度大,能帶動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和經濟效益,而被譽為“城市經濟的發動機”。成都市博覽局(市貿促會)負責人認為,圍繞成都市會展業發展亮點和城市發展特點,突出成都地方特色,對現行有效的經驗做法予以總結固化和前瞻探索,對會展業未來發展予以引導促進,對加速建成國際會展之都,制定該《條例》顯得尤為重要。
“值得關注”
期待未來會展產業生態中的差異化變革
在成都勵翔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看來,通過立法保障“四名行動”計劃,讓“國際會展之都”建設在現行法規的框架下規范、有序地推進,立法成效在這個過程中轉化成行業治理效能,將極大提升以會展行業為核心要素的成都城市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條例》進一步完善了會展行業協調管理體系,明確了各方責任分工,強化了監管力度,在會展活動的立項、執行,乃至安全保障、知識產權維護等方面,都作出了相應的規范和釋義,為成都市會展業與國際接軌、專業化程度的穩步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
站在會展企業的角度,李軍表示,勵翔十分關注《條例》中關於扶持本地企業發展壯大的舉措,如鼓勵本市會展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他透露:“勵翔自2018年在新三板挂牌后,就定下了3到5年內登陸A股市場的任務,但就目前而言,如在沖擊A股市場的過程中,有了地方性立法的支持,無論從信心上來講,還是從實操性來看,無疑為企業注入了一股‘強心劑’。”
“通過會展業立法,期待未來會展產業生態中的差異化變革。一是生產方式的顛覆,促進《條例》的指導作用在行業細分領域催生出大規模的定制產品,極大地培育發展潛力﹔二是商業模式的顛覆,通過不同形態、不同背景的公司開展多邊交互、增值分享,持續地鞏固轉型動力。”李軍認為,會展業立法是成都會展產業布局又一個裡程碑式的舉措。
“特色發展”
結合實際為探索多樣化會展活動模式拓展空間
成都市博覽局(市貿促會)負責人表示,考慮到會展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會展活動形式將會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相關產業發展而不斷創新,在界定會展業概念時,《條例》未按照一般做法列舉會展活動類型,而是結合成都實際,通過細化會展活動概念的方式,鼓勵服務模式創新,支持建設會展新經濟孵化器、加速器,為未來探索多樣化會展活動模式拓展空間。可見,《條例》明確了促進會展業發展的價值導向,留足了會展及相關產業發展空間。
此外,《條例》還明確提出:推動會展與產業一體化發展,鼓勵舉辦與主導產業契合度高、標識度強、顯示度鮮明的品牌會展活動,提高產業功能區集聚度和產業能級﹔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成德眉資區域協同發展,強化會展博覽平台與自貿區、綜保區、空港鐵路港等重大開放平台協同發展,提升會展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服務對外開放能力﹔支持高層次、緊缺會展人才引進,鼓勵成都市高校加強相關人才培養。不難看出,從推動會展與產業融合發展、國際化發展和加強區域合作、企業培育、人才培養等方面,《條例》提出了一整套政策支持體系。
“《條例》的制定體現了成都將促進會展產業發展當成一項系統工程,通過一系列多維度、多元化、多樣式的‘組合拳’,不斷優化其營商環境。”上述負責人說,《條例》對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優化政務服務水平和能力作了完善的制度安排。比如,《條例》明確,在全市統一的網上政務服務平台開設會展服務窗口,建立多部門協同聯合辦理工作機制,力爭實現企業辦展、參展“最多跑一次”目標﹔對當前線上會展新業態加速發展,中小會展活動呈現“遍地開花”態勢,《條例》及時回應,積極推動職責下沉,健全會展活動備案制度,盡最大可能為各種類型和規模的會展活動營造寬鬆、便捷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政策機遇”
推動形成會展與產業一體化發展的整體格局
《條例》施行在即,成都各區(市)縣也都在主動尋找自身的“共振點”。“我們將充分整合全區電子信息、氫能源、食品飲料、科技影視文創、都市現代農業5大核心產業資源要素和比較優勢,積極構建會展與產業一體化發展格局,力爭引培世界川菜大會等一批知名品牌展會,以會促產,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都市郫都區商務局副局長李洋率先表態。
在體制機制方面,《條例》明確了成都各(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會展業協調機制和發展工作機制,統籌推進、扶持引導會展業發展,推動產業鏈建設。李洋認為,這將有助於郫都區加快籌建貿促會,健全工作協調機制,推動會展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在頂層設計方面,成都市將編制會展基礎設施專項規劃,並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各區(市)縣還都應編制會展業發展規劃﹔在資金保障方面,各區(市)縣人民政府都應設立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納入統計財政預算。對此,李洋認為,會展基礎相對薄弱的區(市)縣,將通過《條例》實施充分發揮政策資金引領作用,逐漸培育壯大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展會,走上“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會展業發展模式。
“2021年上半年,成都會展創新運用‘會展+產業+功能區+投資貿易’一體化發展模式,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舉辦與重點產業高度契合展會活動超過110個,簽約投資項目263個,協議投資金額3660.5億元。”成都市博覽局(市貿促會)負責人透露,有了《條例》的加持,成都會展將為全市經濟穩中向好、穩中加固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