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為筆 描繪畫境綿竹

【查看原圖】
大山深處的民居。綿竹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大山深處的民居。綿竹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2021年01月28日17:45

一條條通向田間地頭的縱橫水渠筆直蜿蜒,一股股流進千家萬戶的清泉甘甜清冽,一項項興水利民的水源工程互濟八方......在四川綿竹大地上,處處能感受到水利事業加快發展的強勁脈動。

“十三五”期間,綿竹市緊緊圍繞“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著力改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解決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幸福活水”。

以水保生態 繪就碧波環繞生態新畫卷

嶄新的觀景道蜿蜒盤旋,清澈的山澗水順著新建的排灌溝渠流向山下,還有規范設置的垃圾桶和因地制宜規劃建設的生態溝渠......廣濟鎮雲蓋村陪嫁灣生態清潔小流域工程項目的實施,使項目區內的農業生產設施得到完善,高效農業得以實施,農村環境大大改善,生態旅游和民宿產業順勢發展,外地客人紛至沓來,曾經被視為“致富枷鎖”的大山和溪壑,如今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曾經,馬尾河新市鎮范存村段的河堤低矮單薄,河床淤積嚴重,河道內垃圾滿布,汛期防洪排洪的壓力很大。隨著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的實施,不僅增強了堤防防洪抗澇的能力,同時也確保了兩岸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如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美麗環境,讓村民對水清岸綠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這是政府為我們老百姓辦的一件大好事啊,河道治理順暢了,不怕洪水了,我們才能安居樂業。”新市鎮范存村村民羅永金說。

“十三五”期間,綿竹不斷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依托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先后完成九龍鎮濕地溝、漢旺鎮蓮花溪等一批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項目,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5平方公裡。同時,完成12.7公裡中小河流的治理,大力改善治理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綠色發展的“紅利”。

“大民生”導向 股股清泉滋潤心田

走進廣濟鎮雲蓋村,村民尹顯會正在為家人准備午飯。水龍頭裡清澈的自來水源源不斷,她很快就洗干淨了一家人午飯要吃的蔬菜。2019年之前,她家裡用水可沒有這麼方便。“當時一直是供水站給我們村供水,採用的是山溪水源作為生產生活用水。遇到枯水期,大家用水就十分困難。”尹顯會回憶到。

為了解決村民們的吃水難題,綿竹將其納入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范圍,通過擴建金花水廠,將主管網延伸至雲蓋村和原文河村,村民們再也不用為喝水、用水發愁,飲水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十三五”期間,綿竹持續推進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先后新建管網延伸工程7處、實施水廠改造工程7處,實施水廠擴建工程1處,集中供水受益人口達411974人,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達98.24%,水質達標率100%,用戶滿意度超90%,解決了農村群眾的生活飲水問題。此外,輸配水管網已基本實現全覆蓋,“放心水”“幸福水”流進了千家萬戶。

農村飲水安全事關民生福祉,農田“喝飽”水更事關農民增收。人民渠綿孝、綿齊兩條支渠始建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基本以土溝為主,由於幾十年間沒有得到根本的整治,渠道邊坡垮塌嚴重,渠道嚴重淤塞,再加上雜草叢生,樹木竹林阻斷用水,每年到了春灌期間,群眾用水用不上,洪期排澇排不了,讓大家苦不堪言。2017年,綿竹實施了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工程,改善了農田灌溉情況,提高節水能力,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當地群眾無不交口稱贊。

把農田水利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城鄉風貌改造、現代農業發展相結合,是綿竹不斷提高水利綜合利用、豐富和拓展水利文化建設內涵的又一妙技。“十三五”期間,綿竹圍繞人民渠、紅岩渠等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骨干水利工程和一批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改善有效灌溉面積4.63萬畝,恢復有效灌溉面積0.22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7萬畝。如今,在綿竹大地上,處處可見大小渠系相接,渠系與農田相通,渠系與產業相連,實現了產業發展到哪裡,汩汩涓流就延伸到哪裡。

“河長”治河 守一方水土護一河清流

在射水河新市鎮兩河口村段,村級河長易高成像往常一樣正在河堤上巡視。他拿著記錄本,邊看邊寫。哪裡的河道需要保潔,沿河綠化是不是該管護了,有沒有非法佔用水域現象……他都要仔細記錄下來。在他身后的河(湖)長公示牌上,市、鎮、村三級河(湖)長職責、河湖概況、管護目標、監督電話等內容一目了然。“現在河道干淨了,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很多村民都主動參與到河道治理工作中。”易高成說,治水必須先治人心,河(湖)長制的全面落實,悄然改變著群眾參與水環境保護的角色定位,從置身事外到身處其中,折射出綿竹治水管水的新變化。

行走在漢旺鎮域內,“禁止盜採砂石”“嚴禁下河游泳”“河長制公示牌”等標示牌隨處可見。該鎮採用LED 屏、宣傳單、短信、橫幅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解釋,對群眾向河湖亂傾倒垃圾、亂排污等不文明行為及時勸導制止。在濃厚的宣傳氛圍中,漢旺群眾守護家園、愛護河道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群眾爭做河流守護人。“馬尾河的水變得更清了,在這兒住著特舒心。環境好了,外來的游客也多了,大家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了。”白果村村民谷長春說。

“十三五”期間,綿竹先后出台並完善了河長制實施方案、湖長制工作方案,將境內20座水庫、38條渠道納入湖長制實施范圍,進一步拓寬河(湖)長制實施范圍﹔及時公布市、鎮、村三級河(湖)長聯系方式,舉報電話,工作職責及負責區域范圍等信息,落實了鎮(街道)的屬地管理責任,黨政“一把手”的直接責任,全面建立起覆蓋市、鎮、村三級河(湖)長制體系﹔同時,以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和河道採砂監管為重點,積極開展巡河巡查督導,並對巡河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建立起了“黨政+民間+企業+教育”四維聚力新機制,開啟了全民共護綠水悠長的治水新格局。(李露平)

分享到: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