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疫情沖擊之下,守好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比任何時候都重要。直面疫情帶來的沖擊,農技農機下田、農用物資調配、協助農業企業復工復產、打通線上+線下供應鏈、出台措施保生豬生產……四川省綿竹市農業農村部門負重前行、靠前服務,積極創新求變、穩產保供,全市農業生產秩序全面恢復,一幅幅向陽新生的畫卷徐徐展開。
抓實糧食生產 穩住農業“基本盤”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今年以來,綿竹市在抓好農村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多舉措抓實糧食生產,通過穩定擴大糧食面積、推動科技示范應用、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等措施穩住農業“基本盤”,筑牢“三農”壓艙石。
春耕時節,在新市鎮金蘭村,村民鄧強正操控著一架植保無人機,5個小時就完成了268畝小麥的農藥噴洒作業,讓傳統農活變得輕鬆起來。“一台植保無人機一次可載40斤藥水,6分鐘就能完成8至10畝的小麥噴藥作業,省工省時還省力,一點也不會耽誤農時。”鄧強說,植保無人機比人工噴洒農藥的價格便宜了接近一倍,不僅省心省力,還提高了防治效率。
進入5月,綿竹市各地搶抓天氣持續晴好的有利時機,搶收小春作物,搶種大春作物,確保實現顆粒歸倉、滿栽滿插,田間地頭一片忙碌豐收景象。在綿竹裕香農家庭農場,負責人張中華在劍南街道五星村種植的1700余畝小麥陸續成熟,香氣扑鼻的麥粒從4台收割機中“噴涌”而出。“今年小麥產量不錯,畝產多在800斤以上甚至達千斤,是個豐收年。”張中華喜滋滋地說。
綿竹市華瑞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生產過程中,播種、育秧、栽插、病虫害防治、收割等都是機械化操作。合作社的科技種田,收益效果不錯,讓當地農戶羨慕不已。今年,應附近農戶要求,合作社為他們開展了代種、代收等全程社會化服務,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做到了農業生產“專業干、規范做、效益增”,有效破解了“誰來種地”“怎麼種地”“如何增收”等問題。
據理解,截至6月4日,綿竹市大麥、小麥、油菜已全部收打完成。2020年綿竹市水稻栽插計劃面積344680畝,目前已完成計劃面積的99.97%﹔旱糧作物玉米、大豆、紅苕等均已播栽結束。該市農業生產的工作重心已轉移到大春生產田管和多經生產上。
“藏糧於地”,高標准農田建設是確保耕地數量和提高耕地質量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該市持續發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採取加快組織施工進度、加大項目實施協調、加強項目進度督查,全力推進2019年孝德片區、九龍(遵道)片區、漢旺片區三個標段共計2.2萬畝的高標准農田建設任務,目前三個標段建設進度正有序推進。建成后,將極大地改善項目區農田基礎條件,提高灌溉保証率、機械化作業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該市現代農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打好“組合拳” 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受生豬疫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綿竹市生豬生產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曾經一度還出現一豬難求的現象,肉價更是創下歷史新高。如何恢復養殖場(戶)的信心,保障群眾餐桌上的豬肉產品供應?在國家有關政策的引導下,該市紛紛出台一系列措施,打好生豬疫病防控和恢復生豬生產組合拳,農業、財政、金融等多部門通力合作,一場生豬穩產保供的保衛戰全面打響。
“一定要按標准進行改擴建,做好安全防范,千萬不能馬虎。”日前,在富新鎮,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來到養豬大戶陳林的養殖場開展了一對一服務,了解生豬恢復生產中的困難,宣傳支持政策,協調解決問題。
非常時期,必施非常之策。綿竹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及生豬恢復生產工作會,安排部署生豬穩產保供工作。同時,研究出台了落實新增能繁母豬補貼政策、落實生豬保險政策、為生豬恢復生產提供用地保障、落實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項目、落實財政資金用於生豬扑殺補助、推進德陽招商項目落地綿竹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實幫助養殖場(戶)解決實際困難,渡過階段性難關。
4月30日,綿竹市舉行促進生豬產業發展授信儀式。市農商銀行共為52戶生豬養殖業主授信2700萬元,用於支持該市生豬產業恢復發展。按照市政府生豬養殖復產規劃,今年該市5家金融機構將重點支持178家規模養殖場和28家大型養殖場,貸款分險機制主要運用“政、銀、企、擔”貸款形式。“在政策激勵下,我市養殖場(戶)增養補欄的信心不斷增強,生豬基礎產能正在持續恢復。”綿竹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向迪華說。
近日,在玉泉鎮鐘長興養殖場,數台挖掘機正在緊張作業,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切割、焊接鋼材,整個施工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看著新建的標准化圈舍一天一個樣,鐘長興對未來的養殖發展充滿信心。據鐘長興介紹,因為受疫情影響,他的養殖場遭受了一定損失,原有的圈舍已經不能滿足標准化養豬需求,新建圈舍迫在眉睫。
今年,在綿竹市的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政策支持下,有了政府擔保,鐘長興順利從綿竹農商銀行貸到200萬元。“按照現在的建設進度,預計7月底就能完成建設。”鐘長興說,建成后的新圈舍面積接近5000平方米,給水給料、溫控環控等均採取全自動化設備,年出欄生豬可以達到六七千頭。
為推進生豬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保存量、擴增量”目標,該市不斷加快生豬養殖龍頭企業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打好生豬穩產保供這場硬仗。5月22日,牧原集團德陽市2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暨綿竹市3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開工儀式在廣濟鎮舉行,該項目全面運用現代生豬養殖高新科技,採取自主建設、自繁自養模式,全面提升生豬養殖生物安全水平。
“牧原集團綿竹生豬養殖場建設項目是河南牧原集團在四川新建的第一個大型生豬養殖場建設項目,預計第一期工程今年8月份建成投產,出欄育肥豬達10萬頭。”向迪華表示,該項目全部建設完成后每年出欄育肥豬達30萬頭,對於推動綿竹市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