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1月21日電 “自從有了‘新物管’,我們小區就換了一個新模樣。衛生干淨了,門崗有了,各項規章制度也建立起來了!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心情都好了很多!”近日,在翠屏區大觀樓街道仁和社區岳武裡41號小區,居民羅仲榮談起小區的變化,滿滿的幸福感。
岳武裡41號小區自從物管搬離之后,就一直無人管理,仁和社區黨委班子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積極探索社區與小區創新治理的新途徑,組織岳武裡41號小區成立“自管小組”,破解了小區治理的難題。
如今的仁和社區,以社區黨委為“軸心”,強化組織鏈、規范治理鏈、提升服務鏈,引導轄區單位、社區居民廣泛參與社區治理,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不斷提升。
黨的建設如何與社會治理有效結合?黨建優勢如何轉化為經濟優勢?2019年,翠屏區扎實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做到規定動作不折不扣抓落實,自選動作求真務實有特色,基層黨建進一步見成效,黨員干部作風持續好轉,為建設好“長江首城•首善翠屏”,勇當宜賓加快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排頭兵提供了堅強的黨建力量。
村建制調整改革——戰斗堡壘更堅實
“村建制調整改革工作的進行,對思坡鎮來說是一次機遇。我們將立足於現有的農村基層人才結構基礎,以黨建為引領,優化調整班子隊伍,同時將產業結構相似的村整合起來,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翠屏區思坡鎮黨委書記鐘學良說。
通過村建制調整改革,思坡鎮調整了不勝任的黨支部書記1人,不勝任的村委會主任4人,通過人員的調整和優化,進一步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戰斗力和凝聚力,村集體經濟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2018年,思坡鎮有集體經濟空白村11個,村建制調整改革以后,消除了集體經濟空白村8個。
在村建制調整改革工作中,翠屏區承擔了全省村建制調整改革試點任務,成立黨總支53個,產業黨支部36個,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23個,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白村,筑牢了基層戰斗堡壘。
“雙報到”——黨員服務更接地氣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合江門街道東街社區是翠屏區典型的老社區之一,社區街巷縱橫,人員密布。各街道、院落不僅干淨整潔,講文明樹新風、創建文明城市等文明標語更是隨處可見。
為了全面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水平,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社區以“雙報到”活動為載體,根據每戶家庭的特點,創新推行“4+”工作法,組織市、區機關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確保報到覆蓋全、活動組織好、作用發揮實、考核評價准,獲得了社區群眾一致好評。
何為“4+”工作法?“駐地+分派”報到制度,“常任+輪派”運行制度,“認領+指定”項目制度,“積分加運用”激勵制度。利用這一方法,翠屏區構建了在職黨員“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助力在小區、奉獻雙崗位”的新局面,探索出了一條市、區機關黨組織及在職黨員服務社區、社區服務機關的“雙向服務”新模式。
目前,翠屏區共組織145個機關黨組織和2760名機關黨員主動到社區報到,組建了機關黨組織志願服務隊109個,認領社區服務崗位和服務項目863個,今年以來,累計為居民代辦、解決各類事項2300余件,滿意率99%,有效破解了基層治理抓落實最后一公裡的難題。
透視體檢——政治生態更鞏固
近兩年,隨著各級黨組織作風建設的不斷深化,“四風”問題得到一定遏制,但重壓之下花樣翻新、隱形變異的問題依然突出。
翠屏區紀委結合實際,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開展“四風”問題透視體檢專項行動,進行“CT”式掃描,精准發現、精准查處,讓隱形變異的“四風”無處遁形。
為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作風,翠屏區紀委還開展糾治“五偏”問題專項行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集中整治等行動。全年黨紀政務立案173件,處分160人,政治巡察整改問題288個,持續鞏固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今天,你學習強國了嗎?”成為翠屏黨員干部見面常用語。全區“學習強國”黨員覆蓋率80%,採用供稿累計87篇,居全市第一。綜合運用征文、原文誦讀等形式,在互動趣味學習中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盤星、行動上的指南針。
下一步,翠屏區將持續加力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引領行動示范市先行區建設,堅定不移推進區域化黨建,以黨的建設實際成效引領翠屏經濟社會高效發展,奮楫爭先當標杆,勇當使命挑大梁,為建設好“長江首城·首善翠屏”而不懈奮斗。(楊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