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1月19日電 (王軍)今日上午,客在熊貓村·2020鄰裡節在白蓮池街道菁華翠庭片區舉行。《客在熊貓村》兒童舞台劇、客家宴、熊貓集市、都市熊貓村少兒創想模型……讓居民在豐富多彩的鄰裡活動中體驗社區發展治理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這是成都市成華區白蓮池街道送給“都市熊貓村”菁華翠庭片區居民的鼠年新春福利。
搭台成事,匯聚社區發展治理成果
“你好,鄰居!今天起,我們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上午10時,在主持人的號召下,白蓮池街道菁華翠庭片區幾百位居民的問候聲,瞬間讓社區變得有了溫度。
客在熊貓村·2020鄰裡節,以“鄰居,我們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為主題,融合居民文藝、客家美食、熊貓文創、親子游園等內容,為2000多戶“都市熊貓村”菁華翠庭片區居民奉上了一道社區精神文化大餐。
4分鐘都市熊貓村首個宣傳片,10位客家廚娘烹飪的10道客家美食,20名社區小創客帶來的客家熊貓文創集市,22名社區兒童演繹的《客在熊貓村》兒童劇,33名小小社區規劃師創想的11個都市熊貓村微更新模型,100多位社區居民帶來的16個精彩文藝節目,700戶家庭捐米熬煮的百家粥……主辦方精心設計的每一項活動,讓返遷居民在社區融合中感受到了鄰裡生活的溫暖和幸福。
文化,美食,安居,客家,大熊貓,這裡是“都市熊貓村”,這裡毗鄰熊貓基地,這裡的居民們喜歡、熱愛大熊貓,不少居民更是頗具創意地設計出了熊貓針織、熊貓熊貓鞋墊等文創產品。大家生活在城市,卻在精神上擁有一個共同的家園——“都市熊貓村”。那麼,生活在“都市熊貓村”是種什麼體驗呢?
“我現在帶了一隻小隊伍,每天晚上跳廣場舞,身體比以前棒棒的。現在政府得政策好,熊貓村營造得越來越好,把我們老年人都融化成了年輕人。”一裡塘社區居民嚴蓉感慨道。
回龍社區居民包玉香說:“我們全家都在參與‘大熊貓+’客家文創社區營造,我希望都市熊貓村越來越紅火,越來越美好!”
成都市成華區約未來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趙鬆生介紹說,“都市熊貓村”文創社區營造計劃實施半年以來,採用社區公共文化建設的方式,從黨建共建推進社區營造、多元參與轉變居民意識、文化建設促進多元共生和陣地共融打造都市熊貓村四個維度重點開展理念傳播和居民動員,探索“大熊貓+客家”文創社區發展治理模式,推動將菁華翠庭片區營造為全國首個“都市熊貓村”,為“天府成都·文旅成華”建設增添新的文化地標,“客在熊貓村·2020鄰裡節,是都市熊貓村文創社區營造計劃1.0版助力社區發展治理的一次集中成果展示。”
以文化人,營造有溫度的鄰裡關系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居是社區和諧的基石,睦鄰是社區幸福的源泉。
《中國心客家情》的開場鑼鼓,鄉音鄉情濃郁的客家山歌《阿媽的擂茶》,歡暢明快的舞蹈串燒《童音悅動》,喜氣洋洋地廣場舞《歡樂中國年》……一個個的居民節目集中展現了2019年“都市熊貓村”菁華翠庭片區社區發展治理文化成果。社區居民自編自導自演的熊貓有戲兒童舞台劇《客在熊貓村》,更是將一代代客家人安居樂業的鄰裡生活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熊貓集市,居民和游客不僅可以逛看抱枕、手機殼、水杯等10多款實用客家熊貓IP文創產品,還可以體驗打都市熊貓村“居民造”熊貓針織帽,還可以購買社區兒童帶來的熊貓玩偶等近百款二手閑置物品。白蓮池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兩年來,街道發動居民以家庭或居民自組織位單位,鼓勵他們為‘都市熊貓村’文創社區營造貢獻技能和分享資源,以社區社會企業和社區基金相結合的模式,共同打造有愛、有情、有溫度和可持續的社區生活與消費場景。”
在文化展示區,居民們背古詩即可免費領取現場書寫的春聯,猜謎語還可以領取《白蓮池客家人報》,好玩的是還可以在100多張都市熊貓村文創社區營造照片找尋找熟悉的鄰居。其中,11幅都市熊貓村暢想手繪方案和11個都市熊貓村微更新模型最引人矚目。這些作品凝聚著45個親子家庭近60個日日夜夜研習和創想都市熊貓村人文地產景資源的心血。
鄰裡節現場,“客家宴”體驗區香氣四溢。客家姜汁雞、客家肥腸粉、客家粉蒸肉、客家麻辣魚等9盆美食前,早早地排起了長隊。“這位客家廚娘的手藝霸道,希望下次還有機會飽口福。”長長的隊伍中站著不少“客家姜汁雞”的粉絲。就著客家美食,喝著700戶客家人捐米熬成的百家粥,那才叫“喝百家粥,集百家福呢”!舌尖上的社區,讓鄰裡之間變得沒有了距離。
“文藝表演、客家宴、熊貓集市、文化展示四個區域,我們設置成了九大趣味打卡點,組織居民以家庭為單位,完成相關打卡任務,才能品嘗到客家美食。這個游園過程,就是一個打破居民陌生感的過程。”客在熊貓村·2020鄰裡節活動負責人張港旋說。
白蓮池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下一步將大力支持菁華翠庭片區,結合客家文化和熊貓特色品牌開展社區營造,不斷增強居民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