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455名學生共享文化盛宴 傳承國學精神

【查看原圖】
《青少年國學大會》第三季成都復賽。主辦方供圖
《青少年國學大會》第三季成都復賽。主辦方供圖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2020年01月02日16:51

人民網成都1月2日電 “(填字題)老夫——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A.聊 B.卿 C.撩 D.潦。”老師剛念完題目,台上選手們迅速在答題器上作答,台下家長們小聲討論著。1月1日,來自成都10余所小學三年級的428名學生及家長齊聚一堂,精彩角逐《青少年國學大會》第三季成都復賽第一場比賽。

學生精彩答題 深度體驗國學經典

活動現場,充滿了儀式感:紅紅的地毯、整齊的漢服、人工智能感十足的答題器、美輪美奐的舞台燈光、權威專業的評委點評﹔賽事流程科學合理:隨機抽取主題、三個環節依比例晉級、實時排名、答題對錯統計、答案正確前三﹔互動體驗感極強:一封家書感動全場、家長與孩子共同分享、評委精彩點評受益匪淺、晉級選手欣然接受節目錄制。

這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場生動的國學教學實踐。《青少年國學大會》第三季成都復賽第一場分別在2019年12月28日、12月29日、2020年1月1日進行,來自龍泉驛區、成華區、青羊區等3-6年級學生參加,共計1455人,最終728人成功晉級成都地區決賽。

據了解,《青少年國學大會》是一檔專注於 “建構文化系統,開辟人生航向”為核心的融媒體節目,也是一個旨在幫助每一個青少年建構中華文化系統的的生態系統。以傳播國學服務教育為目標,以學促思,以賽代學,讓青少年領略國學的風採,讓國學精神傳承下去。

據《青少年國學大會》節目組負責人介紹,該活動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季,全國二十余個城市400余所中小學參與,節目組為二十余萬家庭帶來了優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

家長感動分享 一封家書喚起成長記憶

在比賽現場的的“家書展示”環節,主辦方從參賽選手的“家書”中選出優秀的,主持人邊念邊在大屏幕上呈現。這些家書有的是爺爺婆婆或外公外婆寫給孫子孫女的、有的是父母寫個孩子的、有的是姐姐哥哥寫個弟弟妹妹的。一封封溫暖的家書打動著台上的孩子和台下的家長們。

“感謝青少年國學大會給孩子們提供這麼好的平台和機會,讓他們更深入感動和學習中國古文化。作為家長,我為孩子感到驕傲。”參賽的家長朋友圈一片贊譽。“每次在電視上看詩詞大會之類的節目時,總是在想如果我的孩子能站在舞台上答題該有多好!感謝青少年國學大會給了我們這個機會實現了夢想,讓孩子體驗到的不僅是一場知識競賽,更多的是收獲了一份感動”。

成都市龍泉驛區大面小學4年級李同學的媽媽說,“比賽不僅充滿儀式感,也增強了孩子的自豪感。參賽后,孩子在學習方面顯得更加自信。”眾多家長表達著同一個感受:恍然發現,孩子從懵懂無知,到愛上國學,似乎就在“一場比賽之間”。

評委精彩點評 現場教學受益匪淺

《青少年國學大會》創始人、國學內容團隊負責人楊雲兵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參加《青少年國學大會》也是一次學習,但他不是‘苦行僧’般的學習,他絕不只是一個賽事、一次活動、一次考試、一次答題。國學大會是一個高維度,高規格具有極強儀式感和榮譽感的學習與成長平台,所有的選手和家長既是國學大會的參與者更是中華優秀文化的踐行者,受益者。”

“《青少年國學大會》從校園初賽到復賽,每一次比賽都是一次精彩的課堂。這種創新的教育方式,給語文教學及素質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思考。”四川師范大學附屬青台山小學副校長秦潔榮擔任青少年國學大會成都第一場復賽評委后,看到選手與家長的參與感與體驗感,她深有感觸。

“《青少年國學大會》比賽從區縣到省市,再到電視台演播大廳,從校園海選到地區復賽決賽,再到全國總決賽,其實隻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尋根”,參加青少年國學大會的旅程就是‘尋根之旅’。”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西南政法大學嚴文強博士表示,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讓青少年們回歸祖先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從而更好地培育他們的品德與人格之根。

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川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湯洪表示,《青少年國學大會》引入大量的科技手段來創新文化教育,向中小學生提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這種創新教育實踐非常值得肯定。某種意義上,也是對青少年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和“魂”的一種彌補舉措。

分享到:
(責編:高紅霞、羅昱)

圖片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