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凉山州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媒体行活动系列报道④

凉山昭觉:“德古”+“妈妈禁毒队” 这群人共同织就基层禁毒网络

人民网 彭茜
2025年04月01日10:22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2022年2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启动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在为期3年的创建工作中,凉山州坚持“党管禁毒”“铁腕肃毒”,把禁毒作为“党政重要、政法首要、公安中心”工作,建立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禁毒”和“政法公安专门力量与各部门全社会联动禁毒”等工作机制,禁毒工作纳入党政绩效、领导政绩考核和州委督办重大事项,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同部署、同推进,紧紧围绕“控势稳局”和“善治除根”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凉山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

今年3月,凉山彝族自治州公安局联合人民网四川频道开展凉山州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媒体行活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参与活动人员走进凉山州盐源县、昭觉县、布拖县、西昌市,一线调研当地禁毒工作的亮点做法,推出系列报道。

近年来,凉山州昭觉县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手段,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本地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通过发动不同群体,发展壮大“妈妈禁毒队”,不断完善“支部+协会+家族+德古+多户互助”禁毒工作社会化新模式,有力地推动本地禁毒宣传教育社会化、立体化。

“妈妈禁毒队” 在最末梢、最基层真情帮扶的家园守护者

“刚开学不久,我们班上组织开展了家长会,和妈妈们分享禁毒方面的知识,希望通过家长影响周边的亲人们。”近日,在位于凉山昭觉县竹核镇阿并洛古村幼儿园,“妈妈禁毒队”成员、教师罗阿依莫说。

利用家长会,幼儿园老师和妈妈们分享禁毒方面的知识。昭觉县委禁毒办供图

利用家长会,幼儿园老师和妈妈们分享禁毒方面的知识。昭觉县委禁毒办供图

在该幼儿园,还有16名女幼师也是“妈妈禁毒队”的一员。她们利用工作之余,走村入户,来到村民家中宣传禁毒科普知识,筑牢禁毒防线。

早在2015年,昭觉在全县范围组建了“妈妈禁毒队”,这支队伍由村妇联主席牵头,召集了一批有热情、有闲时、有威望的农村妇女,她们把家庭作为禁毒宣传的重要阵地,号召姐妹们行动起来,看好自家门庭、管好自家人,一起远离毒品、珍爱生命。2019年,昭觉县妇联启动为期2年的“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在全县264个村(社区)组建了264支移风易俗宣传队(“妈妈禁毒队”),全面推行“妇女面对面”禁毒防艾行动。每支移风易俗宣传队不少于15人,每年至少开展6次宣传活动。活动时,队员们佩戴禁毒防艾彝汉双语绶带,播放双语动漫,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妇女们全面掌握禁毒防艾知识,并深入戒毒康复人群,教育引导其坚定戒毒信心,早日回归社会。截至目前,“妈妈禁毒队”规模已达到5531人。

依托妇女在家庭中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妈妈禁毒队”每月定期召集全村妇女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和“面对面”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结合县妇联“一月一乡”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活动,通过达体舞、坝坝会、双语演讲、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禁毒法规,普及禁毒常识,其自编自演的双语快板《禁毒篇》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喜爱。近年来,“妈妈禁毒队”开展的宣讲活动覆盖面超25万余人次。

“妈妈禁毒队”参加禁毒诗文大赛文艺汇演。昭觉县委禁毒办供图

“妈妈禁毒队”参加禁毒诗文大赛文艺汇演。昭觉县委禁毒办供图

有“妈妈禁毒队”的地方,均建起了相应的“禁毒战斗堡垒”,通过“一队一家”,宣传禁毒、配合禁毒,她们为昭觉的社会综合治理、抑制毒情蔓延提供了有力支撑,用女性的柔软力量撑起一方无毒天空。“妈妈禁毒队”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帮助关爱涉毒人员,通过真情帮扶,在最末梢、最基层默默付出和奉献,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依库色木措”(彝语,意思是“家园守护者”)。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成效突出,今年3月,昭觉县妇联“妈妈禁毒队”获评第三批四川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支部+协会+家族+德古 立足实际创新教育模式

在昭觉县竹核镇阿并洛古村,村民吉达夫一是远近闻名的“德古”(“德古”,彝语意为德高望重的人,是凉山彝族地区自发形成的、非专职的、有威望、服众的彝族民间调解人,也是当地的“乡贤”)。每年春季,是不少当地村民外出务工的时期,在吉达夫一家里,围坐着当地的村民,吉达夫一与即将外出务工的村民交流,一再叮嘱他们外出务工一定要远离毒品的诱惑。

吉达夫一(中)与即将外出务工的村民进行交流,也一再叮嘱他们外出务工一定要远离毒品的诱惑。昭觉县委禁毒办供图

吉达夫一(中)与即将外出务工的村民交流。昭觉县委禁毒办供图

阿并洛古村距离竹核镇车程10分钟,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村寨。曾几何时,毒品的危害让一些村民妻离子散,饱受其害。据吉达夫一透露,曾经贩毒人员被开除家支,家族其他人将贩毒人员当作反面案例,敬而远之,起到了震慑和教化作用。目前,该村已无一例吸毒贩毒人员。

禁毒工作前路依旧漫长。对此,昭觉县委禁毒办立足实际,结合民风民俗,每年分别在年初外出务工前、彝族年返乡期间开展两次“支部+协会+家族+德古+村民互助小组”现场盟誓警示教育活动。

在昭觉县,群众大多以家族为纽带共同生活。2001年7月,竹核、尔古两乡部分党员干部和家族带头人积极发动,利用民俗引导群众开展禁毒活动,建立起凉山州首个民间禁毒协会。2014年,全县在“支部+协会”禁毒模式中引入家族力量,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支部+协会”为载体,以党员干部为骨干,以家族为依托,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领家族、家族管个体,组织广大群众自觉抵御毒品侵袭。同时,通过村规民约、禁毒公约、誓言盟誓等措施,将重点人员有效管控起来。目前,全县共有1753个家族加入协会,构建起覆盖全县的基层禁毒网络。

据了解,昭觉县目前正在探索拟建立164个村(社区)“支部+协会+家族+德古”模式的禁毒协会总计1319个,参加协会家庭71389万户共计23.3万人,配备2123名“德古”,织密覆盖昭觉全域的基层禁毒网络。

2024年,昭觉县共开展全县性禁毒盟誓活动2次,依托“支部+协会+家族+德古+多户互助”禁毒模式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覆盖全县20个乡镇164个行政村(社区),1300余个家族、2000余名德古参加,发放禁毒宣传资料20余万份,受教群众达25万余人。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