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银发耍安逸,笑脸绽凉山

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
2025年03月31日09:02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提到白发,很多人第一印象是感伤。比如,李白写“高堂明镜悲白发”,范仲淹写“将军白发征夫泪”,辛弃疾写“被白发欺人奈何”……如今,在华夏西南的大凉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里的白发老人,玩得诗情画意,干得风生水起。

西昌大石板村景区。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西昌大石板村景区。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我头发白了,是染的。”刘永梅大方承认,她七十多岁了。可如果她不说,谁也猜不出来。她看起来就像四五十岁,身轻体健,腰板挺直,行走如风,车开得很利索。

“我认定了就去干,干完了是好是坏都接受,不焦虑。”刘永梅这样的性格,帮她“冻龄”。但是,她更强调一个客观原因——做老年文旅康养,让她乐在其中。

乡村大舞台,游客正彩排。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乡村大舞台,游客正彩排。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邛海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安宁河谷这块玉璧上。离邛海不远,有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小村子,刘永梅和她的邛海康旅扎根于此。村子原名核桃村,后来并入大石板村一起发展,有了更大的表现舞台。

西昌的阳光天下闻名,因此这里有“日光城”的美誉。同时,因为空气洁净,山川形胜,月光诗一般美丽,所以西昌又有“月亮城”的雅号。一座城市,享有日月同辉的美名,让这里从来不缺游客。尤其是在冬季,全国各地来西昌游玩的老年人特别多,也让这里的银发经济发展火热。

大石板村里兴起旅拍热。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大石板村里兴起旅拍热。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在原核桃村,不但有很多诗情画意的民宿,还有一个乡村大舞台。“你看看这些表演节目的演员,都超过60岁,大家玩得很快乐。”刘永梅介绍,这些人是演员,也是游客,同时是刘永梅的朋友。她们和刘永梅有一样的特点——看起来都很年轻。

邛海康旅现在的经营模式,是“公司+农户”,轻资产运行让他们重获生机。前几年,他们采取租赁的形式流转村民房屋开民宿,结果赶上疫情,损失惨重。刘永梅有魄力,召集大家开会,指出两条路请村民们选:破产清算,或者重新签订合同。村民们信任她,更相信未来会变好,因此大多选择了重新合作。“掉进了一个大坑,现在正爬出来,越爬越有劲儿!”这是刘永梅的性格,也是她的现状,希望在前方。

美丽的西昌,美丽的春天。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美丽的西昌,美丽的春天。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成都游客杨先生退休后一直喜欢到处游览。像候鸟一样,他们每到冬天向南走,探索更好的“栖息地”。在云南元谋,他听说四川西昌核桃村挺好,就改变计划来到这里体验。没想到,他一住下就不愿意走了,归期一拖再拖。这里不但环境优美,交通也便利,两趟通村公交车,把游客与西昌紧密联系起来。游客们坐车到处走,每天都有新的乐趣。杨先生和这里的游客有相同的特点——看起来比实际上更加年轻。“这可能就是相由心生吧!”一位游客开心地表示。

大石板村这一带,是移民安置区。当地政府比较有远见,在规划时就确立了新村要发展文旅产业的战略。村中的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从一开始就是按文旅要求来打造,因此现在有着较快的发展。目前,邛海康旅已经和当地酒店展开了合作,力争开拓好高端文旅市场。

蓝天之上白云飘扬,越西山下菜花香。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蓝天之上白云飘扬,越西山下菜花香。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越西县平均气温较低,夏季经常20来度,自然而然成为避暑胜地。在中所镇陶家营村,碉楼高高矗立,一座古代将军跨马征战的雕像旁边,菜花开得满山灿烂,一个文旅新村正在稳步发展。

名如其人,陈梦洁的梦想美丽纯洁,她要做让老年人开心的事。她家的民宿名叫“澜庭别院”,因此小伙伴们笑称她为“少院主”。二十几岁的姑娘,摆起文旅康养来头头是道。

“开业不到一年,我们这接待了近千名游客,90%是老年人,至少住3天。”陈梦洁介绍,她家房价定得比较低,138元一天包吃住,是因为想要细水长流,有长远的发展。她表示,食宿费用比较低,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过来。在这个基础上,再拓展养生保健等高质量服务,来服务老年游客群体。

越西县澜庭别院民宿。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越西县澜庭别院民宿。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我做过养生保健相关工作,有一定经验。将来开展这个业务,我会带着爷爷奶奶们做操、艾灸、散步……把他们照顾好!”陈梦洁眼里闪着希望的光。

“春秋三百天,四季养生地”,德昌县文旅康养天然禀赋非常深厚。当地把握银发经济发展机会,绘就了康养新图景。

美丽的德昌风景。德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美丽的德昌风景。德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年均17.9℃的温和气候、通达的立体交通网络、1300米黄金海拔与超2356小时年日照时长,吸引着朱玉珍等“银发候鸟”果断在此定居。朱玉珍和家人购置小户型房子,在海花沟安了新家。借助社区食堂、医疗康复中心等公共设施,他们的生活休闲安逸、充满阳光。

青山绿水眼前翠,蓝天白云乐心间。清晨推窗看见螺髻山雪顶,午后沿水街听到流水潺潺,随时与天南地北的亲友唠家常。“连闺女都追来过年!”变“养老”为“享老”,朱玉珍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从阳光康养到医养协同,德昌正以生态为笔、产业为墨,书写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答卷。从冰城到暖乡,众多的“朱玉珍”们用选择证明:这里不止是康养地,更是满载烟火气的“第二故乡”。

德昌县里好休闲,青山绿水任游玩。德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德昌县里好休闲,青山绿水任游玩。德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去年8月,四川省将银发经济列为15个重点产业链之一,建立产业协同推进机制;另外,将凉山、成都、攀枝花列为全省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省里确定的重点方向,为凉山州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

凉山州努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出了系列支持政策,进行了相关的规划布局,出台的《凉山州培育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全省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主承载地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

游客来到凉山很兴奋。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游客来到凉山很兴奋。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今年3月6日,凉山州召开银发经济工作推进会议。会议指出,全州银发经济工作破题入轨、成效初显:一是健全了机制,专班推动;二是建立了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摸清了底数,同向发力;三是通过规划引领、协同推进,创新构建起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发展体系。

火红的爆仗花,活力的“白头发”。 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火红的爆仗花。 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安宁河谷是个美丽的地名,也是个理想的康养之地,助力凉山州银发经济的快速发展。银发不老,凉山不凉,诗意浪漫,幸福徜徉。凉山的银发经济火热增长,凉山的人气越来越兴旺了。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