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低空经济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前三

成都如何“飞”出城市特色?

2025年04月01日08:11 |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小字号

原标题:成都如何“飞”出城市特色?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技术创新活力、市场开拓潜力、生态协同能力和政策赋能效力4个维度,系统评估全国58个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深圳、北京、成都在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水平中位列前三。

  成都如何在低空经济竞速赛中“飞”出城市特色?如何更进一步?3月31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

  发展低空经济

  成都具备三方面优势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器为载体,辐射延伸出的新兴经济,这与传统民用航空产业是不同的概念。”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严月浩看来,低空经济是人类从“二维空间”迈向“三维空间”的经济新形态。

  从《报告》上看,成都发展低空经济,具备哪些优势?严月浩认为可从三方面解析:一是航空工业基础雄厚。作为全国重要航空工业中心,成飞集团等国家级单位数十年技术积淀为低空经济筑牢根基;二是产业链完备且竞争力强。目前成德绵自凉国家级产业集群已形成涵盖航空航天整机与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维修服务、地面保障于一体的完备产业体系;三是基础设施与场景创新领先,为低空经济商业化应用提供广阔空间。

  那么,成都如何在低空经济竞速赛中,走出城市特色?严月浩认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技术是支撑,法律规章标准是保障,安全是底线。具体而言,“成都在电子信息技术、航空制造等领域有绝对的话语权。可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空域安全保障上,做更多技术安全支撑,形成标准和规范后推广到全国,这样才能走出特色。”

  此外,“成都人包容、乐观的创新精神,为低空经济场景拓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严月浩表示,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以及交通安全保障是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的关键,但“让‘二维’地面经济拓展为‘三维’立体经济,市民的接受度、使用率等都会成为‘起飞’的关键。而这一点,‘天空之眼’应用场景的拓展,已经为成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模板。”

  从顶层设计出发

  规划低空经济路线图

  放眼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成都该如何发力?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认为,先要明确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的概念。“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由于空域不一样,飞行器不一样,所产生的经济业态和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这两个概念不能混淆。”因此,成都应结合本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从顶层设计出发,清晰规划出低空经济路线图。”

  在罗军看来,低空经济主要分为硬件、软件、应用三大部分。其中,硬件是指飞行器,包括无人机、eVTOL等。他说,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率先成长的明星产业,“将在未来十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有望在2030年率先突破万亿规模。”而成都在工业无人机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规模接近百亿,且发展后劲十足。现已涌现出中航、纵横、腾盾、傲势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并初步形成工业无人机产业集群效应。

  如何让上述在蓉企业发展得更好,从而带动成都低空经济“飞”得更高?罗军认为,从扩大产业集群方面看,“成都应把目光拓宽到全球,让更多行业内顶尖企业、优质平台资源等来蓉落户。”同时,他提到,要把点对点招商模式转变为利用平台吸引上下游优势资源集聚,推动行业生态链建设。

  具体怎么做?罗军建议,成都可携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等,推动一批重大创新中心建设和联合攻关,及时制定一批行业标准。同时,引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低空经济行业大会和展会,搭建国际间的对话合作平台,提升成都低空经济国际话语权,“吸引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人才集聚,赋能成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责编:李强强、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