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四川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发布

三组数据看四川经济家底

2025年04月01日07:52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三组数据看四川经济家底

  2023年末——

  ●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0.1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35.3%;从业人员411.1万人,增长4.2%

  ●四川第三产业活动单位为131万个,在二三产业活动单位中占比达85.5%;从业人员1385.9万人,与2018年末比增加387.3万人、增长38.8%

  ●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775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5.0%

  经济普查也被称作“经济大体检”,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和“集中盘点”。3月31日,四川省统计局正式发布《四川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36.7万个,与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相比,增长79.4%,从业人员 2114.2 万人,增长20.5%。同期,个体经营户600.3万个,从业人员1185.2万人。

  省统计局表示,这次普查全面调查了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类单位基本情况,真实反映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哪些亮点数据值得关注?数据背后体现了哪些经济趋势?

  看工业:10.1万和35.3%

  《公报》显示,2023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0.1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35.3%;从业人员411.1万人,增长4.2%。从工业产业本身来看,制造业仍是中流砥柱,2023年末,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制造业达到91185个,占比90.3%。

  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四川近年来持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结果,也是工业作为四川经济大盘“压舱石”的体现。

  向新求质的政策导向是动力源。近年来,四川通过深入实施六个重大科技专项,打造人形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农机、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半导体、固态电池等一批拳头产品。过去两年,四川通过“揭榜挂帅”产业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极大加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优势产业领域做大做强,也为企业数量增加提供了空间。借助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四川在相关领域的企业数量稳步增加。

  看三产:131万和1385.9万

  2023年末,四川第三产业活动单位为131万个,在二三产业活动单位中占比达85.5%;从业人员1385.9万人,与2018年末比增加387.3万人、增长38.8%。

  数据背后,是四川近年来加快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果。

  近年来,第三产业对四川经济总量和增长贡献逐年增加。去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626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5%,是不折不扣的“主力军”。

  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一系列促消费的硬举措。无论是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还是发放“蜀里安逸”四川特色产品消费券和家居家装消费券等,都在加快释放全省消费潜能。

  近几年,四川文旅产业亦展现出强劲的向上势头。例如,过去两年的国庆节,全省游客接待量都超过500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均突破330亿元。

  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同样表现不俗。截至2023年末,全省共有40.9万个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占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的29.9%。在个体经营户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也占据重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也是我省稳住就业的“压舱石”。截至2023年末,全省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1385.9万人,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六成以上。在个体经营户中,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最多,达到544.4万人,占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的45.9%。

  看新赛道:2775和15.0%

  2023年末,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775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5.0%。

  数据表明,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生物产业法人单位670个,占比最高,达24.1%。其次,绿色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法人单位,占比均超17%。四项产业法人单位占比近八成。

  2023年以来,四川把人工智能列为“一号创新工程”,同步加快推进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连续两年,全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核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超过2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成栋 陈俊伶 兰珍)

(责编:李强强、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