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把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2】

省乡村振兴局一线问诊:
拓宽搬迁群众致富增收路
“从几天时间的走访情况看,八成脱贫群众收入在增加,但就业培训针对性还需加强。”5月22日下午,在凉山州越西县举行的大型安置区易地搬迁群众持续增收路径研究专项调研座谈会上,省乡村振兴局调研组与越西县人社局、发改经信局、农业农村局等7部门讨论安置区群众增收路径。
易地搬迁安置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区域,聚焦大型安置区易地搬迁群众持续增收这一课题,省乡村振兴局调研组走进越西县,选取3个800人以上安置区进行蹲点调研。
感恩社区是第一站,该社区集中安置了1420户7023名脱贫群众。
收入是调研组关注的首要内容。“丈夫做什么工作?出去务工多长时间了?务工收入是多少?是否参加培训?家里种了些啥?养了些啥?”调研组采取随机入户的方式走进感恩社区瓦七各各木家,了解到瓦七各各木因为照顾孩子,今年没有经营卖鸡店铺,收入有所减少,调研组仔细记录情况并鼓励瓦七各各木过段时间把店铺继续经营起来。
既调研收入,也关注就学。在新民镇瓦曲觉村,调研组走进的日阿呷家里。她在安置区附近的烤烟基地务工,家里4个孩子,2个在外读大学,2个在越西读高中和初中,目前家里只有她一个劳动力,但2个在外读大学的孩子也利用寒暑假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虽然现在辛苦,但孩子大学毕业后就会过上好日子。”的日阿呷说。
在越西县,调研组走访了3个安置点共76户脱贫户,户户有就业,适龄儿童全入学。调研组还察看了安置点的配套帮扶车间、产业园,了解经营情况和联农带农机制。76户脱贫户中,绝大部分收入相较去年都有所增加,但也有个别家庭收入有所下降。
“增收和收入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必须分析出来。”每天晚上,调研组都会对当天的调研情况进行梳理、讨论和分析。经过分析,增收原因主要是增加了外出务工劳动力、务工时间变长,还有的脱贫户从事了薪资更高的工种;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有照顾小孩无法外出务工、突发疾病或意外等。
“坚持问题导向,分析问题成因,提出对策建议,为大型安置区搬迁群众持续增收找准路径。”省乡村振兴局一级调研员王强介绍,调研组还将前往金阳县再选取3个800人以上安置区蹲点调研,最终形成安置区搬迁群众持续增收路径调研报告,就拓宽搬迁群众致富增收路拿出“硬举措”。(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燕巧)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