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温江党建引领乡村联合体“六联六共” 闯出共同富裕新路径

4月春暖花开,蒜香馥郁田间。剥蒜、清洗、晾晒、腌制……在成都市温江区永宁街道刘家院子里,匠人们正如火如荼地加工制作温江糖蒜。“这是我们片区8个村(社区)抱团闯市场、开发的主导产品之一,各村一起种植、加工、销售、分成。”永宁街道杏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虞晓君笑着说,“能够有效解决过去大家各干各,品质、产量、价格上不去等问题。”
2022年以来,针对单村空间小、资源少、实力弱,单打独斗业态单一、有产品无品质无品牌等难题,温江区坚持“一个片区一条产业链”,推动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的村(社区)抱团组建乡村联合体综合党委,创新实践组织联建共强、资源联用共享、产业联营共兴、品牌联创共荣、骨干联引共育、治理联抓共担“六联六共”协同机制,引领连片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塑造具有独特性和引爆性的乡村IP,初步形成主导功能清晰、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以价值增值赋能乡村振兴,逐步推动“农民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
组织联建共强,变“单干村”为“联合体”
乡村要联合,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温江区推动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适应片区划分组建乡村联合体综合党委,统筹协调、组织推动、督导落实联合发展事宜。
2022年6月,成都市温江区现代农业科创片区综合党委正式授牌成立,撬动3镇8村、17家重点企业、4所科研院校抱团共建,因需设置产业项目、乡村治理等5个党支部,由农业农村局党员领导担任第一书记。
“现在,我们完善了联合议事、清单管理等12项共建制度,还互派干部跟岗学习、组建片区通联微信群,大家有事常商量、相互搭把手,实现了竞争变竞合。”和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秀说。
成都市温江区现代农业科创片区综合党委授牌仪式。温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资源联用共享,变“低小散”为“集团军”
“喜讯!各位股东,成都鱼凫联创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完成登记成立!”2023年,万春镇高山村、和林村、长石社区,永宁街道杏林社区、八角社区、天王社区和公平街道分水惠和村、正宗社区等额认缴、均分股权,共同出资500万元,抱团成立了成都鱼凫联创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片区资产进行联合经营。股东按股分红,公开招募“合伙人”“CEO”,带动农民灵活土地入股、资产作价、现金出资等方式参与经营,取得租金、股金、薪金多元增收,变闲置资源为有价资产。
“为了确保集体公司始终正确方向、规范运营,我们探索建立了综合党委领办集体公司机制,实行审核、监督、决策、执行四权分设,健全党建入章、党委前置研究等内控制度,赋予镇(街道)业务科室联合监督权。”温江区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现代农业科创片区综合党委第一书记黄凤华介绍。
产业联营共兴,变“冷资产”为“热财富”
“走马河串联起了八角、杏林、高山、和林,建议连片策划争取水务局河道整治提升项目,科学布局餐饮休憩研学节点,串珠成链承接锦城公园外溢效应,我申请领办此项目。”永宁街道八角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衡在党委会上表态。
据悉,现代农业科创片区综合党委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办项目制,每名书记领办至少1个项目,每月晒进度、每年晒绩效,大家都比起来、动起来,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
此外,片区综合党委还按照“整片联编、错位发展、彰显特色”原则,聚焦服务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校院村企联合策划植物工厂、“走马河休闲旅游带”等38个集体经济项目,启动冷链物流中心、生鲜预制菜等9个首批项目,共同建强补全高品质农产品“研产销+农创文旅融合”全产业链,孵化农业科创企业45家,吸引社会投资6.2亿元。
品牌联创共荣,变“有产品”为“有品牌”
“过去我们种植的大米品种、工艺、售价不一,有产品无产量无品牌,我申请领办大米品牌,构建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品牌价值,让每名农户都共享发展红利。”现代农业科创片区综合党委轮值书记、高山村党委书记颜泽菊主动认领。
据悉,现代农业科创片区综合党委搭台,策划打造了鱼凫良作伴手礼IP,通过集体算账选品、公司定制标准、基地专业培训、村民生产供给,做到产品清单、品质、收费、渠道“四统一”,联合开发了温江糖蒜等4个公用品牌,下一步将通过直播带货、微商零售等新手段,让土特产“火出圈”,预期产值提高300%、产品溢价100%。首期援建的简阳稻见大米飞地园区130亩,帮助结对共建村产值提高到27万斤、较2021年翻了2番,今年还将扩产到1000余亩。
温江区现代农业科创片区的稻见大米基地。温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骨干联引共育,变“流出地”为“回流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温江区万春镇高山村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改股”,打包投建了川农牛科创农庄,聚集了现代种业、生物农业、数字农业领域高端研发团队41个、专家教授125人。发挥农庄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特训中心作用,为乡村人才提供系统培训、发展规划、种子供给、农技支撑、产品代销的全链条优质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研学137场(次),带动乡村就业3000余人,2022年入驻及孵化企业总产值达2亿元。
“今年,我们还将实施乡村主理人计划,持续深化校地企部门协同引才机制,整合建立乡村人才振兴资金池,梯次培育乡村振兴代理人、主理人、新村民、新村干、新明星,为片区发展注入新动力。”温江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治理联抓共担,变“有盆景”为“有风景”
“我们8个村(社区)有网格通联微信群,大家联合排班、治安联防,看到问题相互提醒,倒夜班的频次大大减少了。”分水惠和村网格员施燕笑着点赞。
“我们正在策划整片推广和林村的‘四治一提’、高山村的‘e家邻里社’等经验做法,加快建设一批公益共享商超,实行乡村治理和产品消费双积分,带动村民治田、治水、治林、治院、提升人居环境,连片再现林田相依、林院相融、林水相通的川西田园风光。”长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学斌介绍。
截至目前,片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和林党建主题公园等9个新消费场景落地,2022年参访旅游10万余人次、综合收入30余万元,实现了“好风景”引来“好钱景”。
乡村联合体抱团发展,可以有效推动要素资源流通,避免无序竞争,带动集体经济实现从“有没有”到“强不强”的跨越发展。以成都市温江区现代农业科创片区为例,截至2022年12月底,资产和收入分别达1.11亿元、1849万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48.06%、120.12%。据悉,温江区还将继续扩面提质乡村联合体“六联六共”经验,带领更多“一村富”变“村村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